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是通过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来,各民族之间服饰的差异标示着社会成员的性别年龄和社会角色的不同任何社会的任何时代,男女服饰都是有区别的,通常男性服饰式样简单,而女性的服饰较为复杂繁琐,但也更为美观,所以服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男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特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特征
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是通过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来,各民族之间服饰的差异标示着社会成员的性别年龄和社会角色的不同。任何社会的任何时代,男女服饰都是有区别的,通常男性服饰式样简单,而女性的服饰较为复杂繁琐,但也更为美观,所以服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男女。
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许多民族都曾有过男女同服饰的阶段,如土家族在“土司时,男女衣服不分,都是一个样式。”直到20世纪50年代,许多苗族地区的服饰也是男女不分的,黔西北、滇东北交界的“大花苗”,都柳江流域月亮山一带的“花衣苗”的盛装花衣,在节庆祭祀场合就是男女均宜。
随着社会发展,许多民族开始实行男女有别的服饰这也是服饰作为礼俗文化约定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建立在男强女弱,阳刚与阴柔之别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差别基础之上的。
一、少数民族的男性服饰
例如拉祜族男性服饰总是不离腰刀与弓弩,不仅这些武器不离身而且还在身上披挂猎物的皮毛、骨角、牙羽等,这也是男性服饰的一个重要标志。
再如景颇族男子包头巾,头巾的一端下垂,上面装饰鲜艳夺目的各色绒球,出门时腰挂“筒帕”,白刀红包显出景颇男子的英武之姿。
景颇族
独龙族服饰比较简单,但是很有特色,男女均坦胸露臂膀,仅斜披一两幅自制的麻毯,毯子自一端腋下包抄至另一端肩上栓结系紧,男女小腿部都缠裹麻布绑腿。男子用砍刀断发,腰间左佩利刀,右系篾萝。
男子穿无领短衣,裤短而宽大,用红布或黑布缠头,常赤足,配长刀,青年人项戴竹藤圈,显得彪悍勇武,男女皆喜披麻毯,而身配长刀是独龙族男性的特征,成年女子则有纹面的习俗。
独龙族
基诺族男子外穿开襟无领无扣长袖短衣,以布条拴结为扣,衣长及肚脐处,多用麻布缝制,白色底上织着红黑黄色交错的条纹,在衣背面饰有一块20厘米见方的黑底绣花小方块。方块绣有黑边,中间绣红、黄等放射性圆形花纹,周围绣有彩色条纹,这个方块图案称为“月亮花”是基诺族男性服饰的标志。
男子喜长布包头,下着裤子,戴耳环,耳环洞越大越美。基诺族妇女喜在头上缀饰五色樱穗,戴耳环、手镯,项圈,腰佩细藤篾做成的藤圈。男女不同的服饰规范着男女不同的角色行为。
基诺族
男性服饰与女性服饰相比颜色单调素雅,纹饰讲究,但又不华丽。充分展示出男性的勇武、勤劳、权力及力量的特点。而女性服饰一般种类多,饰物也多,质量轻柔,讲究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做工精细,充分展示女性的聪明、才智、灵巧的特征。
二、少数民族的女性服饰
如西盟佤族妇女,上穿前后开叉的无领贯头衣,下着短筒裙,筒裙多装饰红色为主调的彩色横条纹,头戴银箍或藤箍,耳朵带大耳环,并垂线穗。项戴一斤多重的银圈和料珠树串,腰间和小腿戴藤圈数个,腕戴银镯,天热时仅围有短裙,赤裸上身或穿一无袖短褂。
景颇妇女头戴用织锦对折缝成的筒形帽,上身穿黑色圆领窄袖短衣,衣肩前后镶缀上百个银泡、银牌和银穗,颈上挂项圈或银链,跳起舞来索索作响,,妇女戴银多为美,耳戴银耳筒,有的比手指还长,手戴刻花印花镯。
景颇族
傈傈族有黑傈傈、白傈傈、花傈傈三个支系,服饰各具特色,盈江一带花傈傈妇女包头帕,帕的中段蓝布,两端用红、黄、白三色布条交错相拼而成,并且有20厘米左右的小银泡花边。头帕一边饰有红穗。
包头时将有红色的一端至于左侧,左手按住,右手执另一端从右向左缠绕三圈后扎紧,然后在扎好的头帕上搭一块红黄白三色拼成的头巾。巾上绣有箭头纹样,垂彩色绒球和红穗。上衣为蓝布衣衫,外罩一件由彩线绣制的坎肩,下身穿长及脚裸的两层围裙,围裙里层较长,
下端刺绣有花卉及几何纹,外层较短,长及腹前,用红、黄、白布条镶边,下端镶海贝,绣几何形花纹,小腿上戴藤圈,胸前挂口弦。
傈傈族
少数民族服饰的特殊性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外部标志,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它的内部功能上,特别是它的深层文化内涵使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而他作为该民族内部成员人生角色,性别年龄,尊卑地位的指示灯,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准则,每个民族成员都按照其所在的群体规则规范自己的服饰行为,因此,服饰在其内部又起着团结一致,情感统一的号召作用。
服饰作为等级的象征,与人们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角色地位尊卑紧密相连。在等级社会中,服饰是一个人角色地位的外在标志,是社会制度对服饰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所以“荆钗布裙”与“披锦缀银”,一看角色地位等级就不一样,而“青头褐衣”与“黄袍加身”更显等级差别,这就是等级制度反映在服饰上的明证。
一、越是等级森严的社会,服饰等级特征越明显
即使在原始社会,部落酋长、祭司与普通成员的服装也不一样,尤其是在行使重大政治宗教职能时就更不一样了,而进入阶级社会后,服饰的形制,质料、服饰上佩戴的饰品直接反映了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和等级尊卑,用冠服制度统治或作为宗教的补充和象征,以此强化权威角色的地位,规范人们的行为。
蒙古族
比如在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曾经作为统治民族,他们的服饰自然就是黄袍加身的皇族和贵族的标志。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大小凉山的彝族中象征等级特征的服饰也是很严格的,哪个等级穿什么衣服,绣什么图案,带什么饰品都有严格的规定。
因为随着私有制和社会分层的出现,在服饰上不仅表现出等级的差别,而且说明少数人对财富的占有,服饰的饰品就是财富的象征,藏族贵族妇女佩戴得珠光宝气,有的人饰品价值高达几百万,其他民族也有把财富披挂在身上的习俗。
二、彝族服饰以它的颜色区分人们的等级和标志
彝族服饰主要分为黑色,红色,蓝色和黄色4种颜色,这与彝族的居住环境自然现象等有关,比如说在海拔比较高的山上,一般来讲都是黒彝,他们崇拜黑色,他们的衣服从头到脚都是黑颜色的,因为在历史上黑彝在彝族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所以他们以黑色为主的服装是黑彝占统治地位的标志,尊贵的象征。
彝族
当地彝族大多居住在红色的土地上,所以人们对红色有一种自然的崇拜意识,服饰中对红色表现也比较多,同时红色还代表了火焰,象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彝族自古以来崇拜火,家家的火塘常年不熄,在火塘边聊天,讲述民族的历史,在火塘边调解纠纷或决定宗族家族的大事,生了孩子也要在火塘上过一下,以去除邪气,祈求小孩无灾无病健康成长。火伴随着彝族人的一生象征,火焰的红色自然成了彝族服饰上的一个重要的颜色。
彝族
蓝色是楚雄彝族服饰上的另一个主色调,看到它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天空,服装上的蓝色则代表了彝族人比蓝天还要纯净的内心世界,以及比蓝天更为高远的精神追求。黄色是太阳光辉的象征,是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们对五谷丰登的一种希望。
总之,少数民族的服饰纹样有着许多不同的功能,表示不同的文化寓意,少数民族服饰的功能是它的实用性,服饰适应了本民族的生活气候环境和追求,并展示不同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