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中隐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是记录、反映、揭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发展过程最为有力的“原始记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甲骨文的羊长什么样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甲骨文的羊长什么样子(漫谈羊文化祥瑞之兆)

甲骨文的羊长什么样子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中隐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是记录、反映、揭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发展过程最为有力的“原始记录”。

羊(拼音:yáng)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大多是像有突出双角的羊头形状。本义即牛科家畜羊。羊性情温顺,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如皋陶敬羊。

古人的祭祀与日常生活都跟羊有密切关系,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羊”在古文字中又通“祥”。羊也是汉字部首之一。用“羊”作意符的字有的是羊的名称,如羚、羔、羝;有的是与羊性格有关的事物、性状等,如:羹、羞、善、群。羊在甲骨文中约有四十余种字形,最明显的共同特征便是突出的双角。

《说文》:羊,祥也。从,象头角尾之形。

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

《玉篇》:豕属也。

《易•说卦》:兑为羊。注:其质好刚卤。

《诗•召南》:羔羊之皮。传:小曰羔,大曰羊。

《礼•曲礼》:羊曰柔毛。

《月令》:食麦与羊。注: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上古时期阿拉善先民在骆驼山留下的放羊岩画

敦煌壁画 哺乳的羊 莫高窟第290窟 北周

从中国汉字的字源、语源等文字学的研究中,我们能捕捉到大量关于羊与早期文化生成关系的信息。最早可见的文字资料卜辞表明,殷商时期已经“六畜”俱全,而在《甲骨文字典》里,以马、牛、羊、鸡、犬、豕这“六畜”为字根的汉字中,羊部字数最多:“羊大为美”、“羊鱼为鲜”、“羊食为养”、“羊言为善”、“羊我为义”。

羊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羊在中国民间最通俗的象征意义就是“吉祥”。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 大吉羊”,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在这里,羊不仅仅是字的通假,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种种秉性使然。羊在易学家的研究里,也会被借为“阳”的象征符号。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