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不是李氏的得姓始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老子为什么被封为始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子为什么被封为始祖(老子是不是李氏的得姓始祖)

老子为什么被封为始祖

老子是不是李氏的得姓始祖?

李姓,虽然在《百家姓》里面排名第四,但实际上,现在他的人数在世界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首屈一指”,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据2010年人口普查,仅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就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人口,已经有一个多亿,可以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也正是为此,当今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在评价及总结“李姓”这个伟大的姓氏时,说李氏以其“政权之多、帝王之最、士族之首、将相之伟、杰才之盛、影响之广”,被誉为“万姓之首,帝王之尊”。

在座的各位,肯定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初次相遇,搭讪时就会礼貌地问对方:“贵姓?”;同时,另一方也会谦逊地回答:“免贵。姓×。”可是,在中国确有三个姓氏的人,在回答对方的询问时,不需要谦虚地说“免贵”,而只要直接告诉他自己姓什么就可以了。这三个尊贵的姓氏,其中就有李姓。为什么?因为李氏出了一个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嘛,再说他还是道教尊神——太上老君。另外两个不用说“免贵”的姓氏,那就是“张”姓和“孔”姓。因为张姓有玉皇大帝张百忍,孔姓有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以,我想告诉在座的李姓朋友们:以后,再有人问你“贵姓”时,你直接告诉他“姓李”就可以了。

对于这么一个伟大的姓氏,你知道李姓它是怎么来的吗?

上面说过,关于老子的出生,是有文字“记载”的。譬如《神仙传》说:“老子生之于李树之下,生而能言,指树为姓,于是姓李”。《玄妙玉女元君传》说:因攀李树而生老君,诞于左胁。当孕之时,神灵卫圣母之身;既生之后,玉女捧接,祥云满庭,日童散晖,月妃掷华,众圣来集,老君乃指李树曰,此吾姓也”。《犹龙传》也说:“太上以商王阳甲十八年庚申之岁,驭九龙,分身下降于楚亳之地苦县濑乡曲仁里(即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寄胎于玄妙玉女,凡八十一年,以武丁九年庚辰岁二月十五日降生,因指李而为姓。”

清代陈廷炜《姓氏考略》也记载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按照这个说法,好像老子李耳就是“李姓”的“得姓始祖”。其实非也。老子李耳乃是李氏的第十一代孙。

关于李姓的起源,最早出自于“嬴”姓,为颛顼(音zhuan xu,

即“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颛顼后人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来子孙历三代都世袭大理的职务。按照当时的制度和习惯,其子孙均以官为氏,称之为理氏。“理”氏改为“李”氏,是有原因的。据相关史料记载:殷商纣王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并欲斩草除根,杀他全家。幸有好心人提前通风报信,其妻契和氏在家将仆人的保护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出家门。但很快地,朝廷官兵便追了上来。为了保住李徵的独苗李利贞,家将和仆人们便在商议之后,与契合氏和李利贞“兵分两路”。结果,家将仆人全部被杀,契合氏和李利贞脱离了魔掌。因为契合氏娘家是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人,她便想回到娘家去。在逃难时走到伊侯之墟(即伊侯封地城市废墟),因没有食物,便摘树上的干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后来契合氏害怕朝廷官兵去其娘家寻找,所以便跑到离宛丘(淮阳)不远的地方鸣鹿(今河南鹿邑)定居。为躲避官兵追杀,感念李子充饥之恩,加上“理”、“李”同音,便改“理”为“李”。所以,李利贞是真正的“李姓第一人”,也就是李氏的“得姓始祖”。

因为李利贞是在河南鹿邑得姓,又生活在河南鹿邑,所以现在人们都称河南鹿邑为“李姓之根”。就是俗话说的:“根在鹿邑,旺出陇西”。、

大家知道,李姓是一个伟大的姓氏,仅做过皇帝的就有60余人。李姓人做皇帝时,李姓就成了“国姓”。所以,后来就有其他人加入李姓。他们是怎么加入的呢?

一是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二是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三是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后裔。武安君的后代有一个名叫李左车的人,他的后人以李为姓。

四是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五是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得姓始祖:李利贞。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皋陶断案非常准确,从未出过差错,在当时名声很大。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木子即李树的果实)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记住“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贞的母亲决定将儿子的“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

李姓的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期,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内。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主要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为天下大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海南李氏

至于海南的李氏,应该是从唐朝时期开始,慢慢从北方迁徙过来的。也就是说,自唐至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有李氏先人先后移民海南。因此,海南李氏的来源,是“多元化”的。由大陆迁移来海南的李氏迁琼始祖究竟有多少个?但已知的有近五十个左右。最早的是唐代的李德裕,其他都是宋代及其以后迁来海南。关于李德裕,我想多说几句。

李德裕,堪称渡琼的始祖,他出生于公元787年,卒于公元850年,字文饶,系唐宪宗、德宗朝的宰相李吉甫之子,赵郡(即今河北省赵县)人,是海口五公祠中奉祀的“五公”之一。  李德裕幼有大志,刻苦攻读,博闻强记,学识丰富,精通《左氏春秋》和《汉书》等典籍。但却不喜科试。为人恃才傲物,却颇究大节。李德裕自唐穆宗朝起,曾先后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兵部尚书等职,朝中书诏,多出其手。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晋升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武宗朝(公元841~847)再任宰相,他竭尽全力,平息了“藩镇之祸”,决策制胜,威权独重。当时朝廷中分为两派,“牛李党争”相当激烈。以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在武宗皇帝的支持下,一度处于上风。而以牛僧孺为代表的“牛党”,则处于劣势。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武宗驾崩。两天后宣宗皇帝登基,暗挺“牛党”,使之得势。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初三,李德裕被贬为荆南节度使。五月“牛党”骨干白敏中入朝为相。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德裕又被贬为潮州司马;次年九月,再降为崖州(今海南琼山)司户,就是管理户籍,相当于八品官,还不如知县的级别高。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正月,李德裕带着妻儿及其弟弟李德禧,经长途跋涉,抵达崖州。在凄凉处境中,李德裕仍坚持读书作文,在此著有《穷愁志》数十篇。在《穷愁志》中,李德裕批判了黑暗的政治势力,如昏庸的君主和奸佞的臣子。其次,李德裕在《穷愁志》中多层面地抒发了自己身世悲切之情,并分析了导致自己命运悲剧的原因。再次,李德裕描述君明臣贤的政治理想,希冀通过明君贤相的共同努力,完成唐代的中兴大业。是年十二月十日卒于贬所,终年63岁。

但是,近年来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李德裕这一支李姓是黎族人,甚至就连他们自己也有这种认识。但是,今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李德裕及他的后裔是名副其实、正经八本的汉族人,只不过他们在黎族聚居地生活了一千多年,受黎族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影响,被慢慢“黎化”了,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都类似于黎族而已。海南李氏大部分来源于福建省,而且基本上都是陇西郡李氏后裔,估计占八九成,其中又以李元祥一系为多。李元祥是谁?李元祥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当时,他被封为闽越江王,其子孙多居住福建、江浙一带)派系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