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工作长期以来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高校学子开始吐槽,为什么有些人穿戴讲究,用着各种电子产品,仍然属于“贫困生”,而有的同学却因为偶尔的一次“奢侈”消费被取消助学资格(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五类贫困生指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五类贫困生指哪些(贫困生的贫)

五类贫困生指哪些

助学工作长期以来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高校学子开始吐槽,为什么有些人穿戴讲究,用着各种电子产品,仍然属于“贫困生”,而有的同学却因为偶尔的一次“奢侈”消费被取消助学资格。(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贫困生是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助学金对于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从出发点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贫困证明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级别认定过于公式化、政策边缘学生认定难等问题,亟需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贫困生的“贫”,要从地方职能部门把好关。贫困证明及助学金申请表都需要在生源地职能部门签字盖章,基层单位要对情况的真实性负责,对非低保家庭要入户核查情况,杜绝虚假证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之后的贫困评定工作真实。

贫困生的等级认定既要遵循制度也要合理。很多高校都采取了表格等级认定,虽然看上去规范化,评定标准却模糊。在对照认定标准的同时,要将学生在校实际情况、家庭经济变化都考虑进来,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帮扶,也让政策边缘的困难学生得到帮助。

同时高校要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保障助学金合理使用。在本学院、本系、本班建立监督机制,及时了解具体情况,掌握学生的日常消费和现实表现。

在新形势下,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标准和体系,优化评选程序,建立与学生家庭所在地政府的合作机制,并以法律法规形式对该合作机制进行约束和监督,保障学校及时准确地核查贫困生的真实情况,让贫困生的“贫”得以真实的界定。

文/刘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