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印章作为法定实物印章在数字世界的延伸,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公安部印章管理办法》,企事业单位只能申请刻制一枚实物公章。但在数字世界,却面临着不同电子印章产品互认互签难、一章通用难用的窘境,使得政务服务无法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共享互通和应用,企业在跨区域、跨系统重复购买印章,造成资源浪费、管理维护的风险和麻烦。

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的工作目标,对电子印章互认互信做出要求。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鼓励推广电子合同、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应用,加快数字身份统一认证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公文等互信互认,推到利企便民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强调依法推进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类主体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的应用和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进一步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

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印章、电子签名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政务服务、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电子印章的互信互验成为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01

哪些“堵点”需要打通?

目前,我国的电子印章产品种类繁多,但国内各厂商产品在电子印章数据格式、电子签章数据格式、签章和验签流程、对外服务接口、支持的密码算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技术规范上还存在不同版本,包括:GM/T、 GB/T以及相关机构发布的业务标准等,在应用服务方面也缺少标准化的产品服务接口。缺乏顶层规划,即使让所有企业的产品统一备案,也难势必影响电子印章体系的互联互通、互验互签。

系统性的割裂:多头建设、多系统并用

电子印章作为数字化办公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必备刚需:从政务、银行、保险、电子商务、勘察设计、人力资源等的行行业业,从电子公文、电子保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数字化审图、电子劳动合同等无数应用场景,应用丰富、个性需求复杂多变。

这就决定了很难用一套系统覆盖整个社会应用。多头建设、多系统并存使用,又会造成数据割裂、融合难度大,不同系统方各有立场、自建围墙,最终带来的结果是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技术性的壁垒:技术标准、接口协议不统一

目前,国内电子印章系统建设标准有很多,如主流的《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GM/T0031—2014》、《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标准C 0120—2018》、《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GB/T 38540—2020》等。对比分析这些标准,可发现印章系统除了基础的数字签名技术外,并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服务接口以及标准化的技术架构,在电子印章数据格式、电子签章数据格式、签章和验签流程、服务接口及密码算法等存在差异,而且没有设计统一的电子印章库。

在实践中,国内各厂商根据自身技术和用户要求,在电子印章和电子签章的数据格式、安全性设计、密码应用模式等方面各不相同,部分产品甚至缺乏基本的密码安全保障,存在电子印章被伪造、电子签章被篡改等安全问题。

02

拆墙开放,互签互验的安证通解决方案

作为网络安全行业领军企业,安证通成立伊始,始终坚持“安全签署、一章通用”的产品核心价值观。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化和长期平台搭建经验的沉淀,安证通提出了将电子印章作为公共品,由政府体系化统一制章、社会化开放用章的管理应用模式,互联互通、互签互验解决方案构想。

构建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数字化经济治理,构建安全可靠、权威互信的电子印章体系已然大势所趋。加强顶层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明确界定电子印章的制发、使用和服务的权责边界;打破区域封锁和企业垄断,将附着在平台之上的CA证书服务、签章软件服务剥离,由统一平台提供电子印章互联互通认证、印章制作服务、印章管理服务、统一验证服务、签章服务接入、应用服务接入等服务;开放对接符合条件的CA机构、签章厂商。

电子签章标准是多少(一章通用还有多远)(1)

通过建立统一化、标准化、开放式接口协议,使信息能够在各异构子系统之间充分共享,外部对接需求、政务服务应用、企业服务应用等要素交叉组成的大系统碰撞融合,打造出一个可信的整体性的电子印章网络。

重构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价值和使命

近两年,电子签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整个行业的发展尚且处于一个相对初级、浮躁的阶段,打价格战、虚假宣传、技术鱼目混珠,产品间数据互通、技术协同难,阻碍了社会化高效协同。

一些从业者意图复制美国Docusign发展模式, 通过垄断市场的方式实现社会应用的互通,社会成本高昂,这是行不通的。真正实现电子签章互联互通、互认互信、互签互验,需要整个行业重构价值和使命。这包括对开放共享的认知倾向、对商业伦理的基本态度、对技术融合的担当意识等。

只有行业沉淀下来,形成共识,平台间才能减少互耗、增强互信,才能在签章应用创新方面齐心协力,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合作共赢,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夯实基础。

一章通用,也许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