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歌德谈话录》中歌德曾表述过这样一种文艺观,各门艺术都有一种源流关系,每逢看到一位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前人的精华,就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学界和民间历来不缺少对它的解读。但是许多论者都将重心放在了狂人和揭露封建礼教这两个点上,却忽视了一个简单的事实:鲁迅的《狂人日记》绝非凭空出世的,它是以现实中曾患被害妄想症的表兄为原型,以果戈里的同名作中的叙述方式为表现形式,又凭借着尼采的超人哲学使得“狂人”得以发出呐喊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1)

一、《狂人日记》在现实中的原型

鲁迅先生笔下狂人的原型是表弟阮久荪是确凿无疑的,《鲁迅日记》和周作人《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都可以提供直接证据,鲁迅博物馆中更是保存着四封阮久荪的书信。在阮久荪病中所写的一封信中,即有如下陈述:此次系繁邑绅商各岑密议 , 决定设计 陷害 , 各捐资全 , 沿途贿嘱 , 竟将哥哥与弟致之死地 。阮久荪是鲁迅大姨母的儿子,和鲁迅关系较为亲近。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2)

《鲁迅日记》中记述了当年阮久荪来北京找鲁迅的大致经过:1916年10月,在山西担任官员幕僚的阮久荪从山西逃到了北京,因为他患有被害妄想症,认为同事们要谋杀自己。鲁迅很快找到了躲在北京一家小旅馆中的阮久荪,并且带他带他到了一家日本医院中治疗。此后,鲁迅多次探望这位表弟。

在周作人以周遐寿为笔名写的《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中,更是详细地描述了阮久荪当时的精神状况。周作人这样回忆道:这人乃是鲁迅的表兄弟阮久荪,向在西北游幕,忽然说同事要谋害他,逃到北京来躲避,可是没有用;他告诉鲁迅他们怎样追踪他,住在西河沿客栈里,听见楼上的客深夜蠹蠹行走,知道是他们的埋伏,赶紧要求换房间……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3)

周作人

阮久荪的来访使得鲁迅对被害妄想症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加上鲁迅本身拥有的医学知识,这个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很快被转化为了小说素材。事实上,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也曾说过: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阮久荪事件仅仅是为鲁迅创作《狂人日记》提供了一个人物原型。在具体创作《狂人日记》的过程中,鲁迅还在形式上借鉴了果戈里的同名作《狂人日记》,在思想上又以尼采的超人哲学保驾护航。同时,鲁迅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又使得其笔下的狂人对果戈理笔下狂人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有所超越。

二、果戈里的《狂人日记》

在《狂人日记》中,果戈里描写了一位身份低微、安分守已的小公务员,在社会的压迫之下他倍感屈辱,最终将自己想象成为了西班牙皇帝,并且时刻怀疑身边的人要迫害自己。果戈里采用了一种陌生化的叙述口吻,但为了增强现实感又采用了日记体的结构方式。荒诞写法和日记体的结合,使得小说在荒诞和现实之间取得了一种良好的平衡。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4)

果戈里

事实上,果戈里本人就是一个受尽生活贫寒之苦的小公务员。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果戈里曾做过这样的陈述:我有点习惯于寒冬了,能够穿着薄薄的外套,熬过整整的一冬。在现实生活中,果戈里忍受着阶级压迫和贫困生活。到了《狂人日记》中,他的笔下狂人之狂也显得冷静而克制。结尾那句“妈妈呀,可怜可怜你患病的孩子吧”,近乎于求饶。这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呼唤,是一种渴望得到救赎的心理。别尔嘉耶夫曾在《俄罗斯思想》中对这种知识分子与俄罗斯文化的关系做出如下解释:俄国知识分子深信辽阔、深邃、巨大的俄罗斯大地,总能解救俄罗斯,帮他们摆脱困境。果戈里笔下的狂人,最后所发出的呼唤,无疑是一种求救信号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5)

此外,果戈里笔下的狂人的反抗方式其实是不彻底的,他渴望通过阶级压迫的方式反抗阶级压迫。当他在妄想中成为西班牙皇帝费迪南八世后,进一步进行了自己发泄式的狂想。连科长都会像我鞠一百八十度的躬,正像他现在向部长鞠躬一样;部长算个什么东西:要我在他面前站起来——休想;仆人想阻拦我,可是我说了几句话,他就把手放了下来……如此云云发泄式的幻想,其本质是期望成为上位者而挽回自己失去的尊严,换言之就是成为鲁迅笔下吃人者食物链的顶端。这无疑十分契合普通人该有的心理,但也明显带着时代局限性。也就是说,果戈里笔下狂人的反抗是不彻底的。

三、尼采《查拉图斯特拉》中的超人哲学

在1935写下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就自己作品与尼采的关系做了如下评述:一八八三年倾,尼采也早借苏鲁支的嘴,说过“你们已经走了从虫豸到人的路,在你们里面还有许多份是虫豸。你们做过猴子,到了现在,人还尤其猴子,无论比那一个猴子”。鲁迅所说的苏鲁支其实就是查拉图斯特拉,他所引的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序言中的一段话。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6)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家跑到了山洞中进行隐居。十年之后,他决定结束隐居的生活重返人间。伟大的太阳啊!倘若那些被你照亮的人们都消失了,那么你还会拥有什么快乐啊!这便是查拉图斯特拉重返人间的原因。离群索居的生活虽然能令他尽情享受孤独,但精神之光不能照耀世人的话,一切又有何意义?于是,查拉图斯特拉怀着一种劝世的心态重返人间。

查拉图斯特拉是一个超人,人类是处于禽兽和超人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化方向是超人。他说:对于人类来说,类人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他究竟是众人唾弃的笑柄,还是痛苦的耻辱呢?人类对于超人而言,也是这样的存在,一个受到众人唾弃的笑柄,或是痛苦的耻辱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7)

因为这种超人哲学,尼采走在了当时整个西方文明的最前列。当他回过头来审视身后的世界之时,他看到的是平庸堕落的众人和日渐衰败的西方文明。他想要做的,是以自己的强力意志唤醒沉睡的西方世界。但值得注意的是,尼采对庸众有一种轻视心理,视之为耻辱。而鲁迅在继承尼采超人哲学之时,理智地把这部分思想剔除了。

四、鲁迅的《狂人日记》

鲁迅的《狂人日记》正文由狂人的十三篇日记组成,其中第四、八、十、十一篇并不是纯粹私语性的日记体,而是充满叙事动作的小说体。从整体来看,鲁迅借鉴了果戈里同名作的结构形式,即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刻画狂人的心路历程。但在具体叙述过程中,鲁迅没有像果戈里一样交代狂人发狂的经过,并且鲁迅笔下的狂人也没有波普里希金那么疯。可以这样说,果戈里的《狂人日记》是一个被压迫者的发狂史,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则是一部《查拉图斯特拉》似的启世录。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8)

鲁迅的《狂人日记》何以被称为现代文学的开端?这跟它的叙述语言和叙述形式有关,但绝不仅止于此。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狂人身上所带有的现代启蒙的精神特质。狂人是通过自己的思索发现“吃人”的真相的,他在史书中读出“吃人”这两个字,而事实上史书中并没有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得出是狂人思考归纳的结果。鲁迅笔下的狂人除了被害妄想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劝说身边之人停止吃人的行径。这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哲人的形象,近似于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

吃人的事,对么?从来如此,便对么?从这两个问题开始,鲁迅笔下的狂人其实就跟果戈里笔下的狂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果戈里笔下的狂人不是清醒的,他凭着本能采取了以阶级压迫反抗阶级压迫的方式去反抗。而鲁迅笔下的狂人则是清醒的,他意识到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狂人还进一步规劝大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此处明显蕴含着尼采的超人哲学,只是鲁迅将查拉图斯特拉的“野兽-人-超人”体系简化成为了“野蛮人-人”这个体系。

尼采超人哲学思维导图(狂人日记现实中的表弟)(9)

劝说无果后,鲁迅笔下的狂人终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相比果戈里笔下狂人的“妈妈呀,可怜可怜你患病的孩子吧”,鲁迅笔下狂人所发出的呐喊无疑包含着一种深沉的救世情怀。其实正是尼采的超人哲学,使得鲁迅笔下的狂人拥有发出呐喊的力量。要不然,他很可能也会沦落为一个可怜兮兮的求饶者。

结语

在《狂人日记》的序言中,鲁迅交代狂人病已经好了,已经赴某地候补。许多读者可能会担心,狂人终究还是变回了一个吃人者。但笔者认为,狂人不会变成吃人者,他只是忽然醒悟必须以融入时代的方式去呐喊。他或许会成为夏瑜,或许会成为鲁迅本人,当然也或许会成为孔乙己……

参考文献

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日记》、《<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郭帅 《狂人日记》的哲学寓言形态及其意义

果戈里 《狂人日记》、《彼得堡故事及其他》

周作人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爱克曼 《歌德谈话录》

谷兴云 《关于 <狂人日记> 中 “ 狂人 ” 的 原型 阮久荪 》

别尔嘉耶夫 《俄罗斯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