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做被记得

多感恩

能在生日这天收到你的祝福

时间过得真快呀

转眼间

我已111岁了

你也84岁了

今年也是

我们成为对门儿的第59年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

隔着这条窄窄的马路

我们彼此守望

你的进步 我看在眼里

我的努力 你记在心里

既然选择了远方

我们便携手奋进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

2017年

我们一同入选教育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我的药学(自定)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你的物理学也率先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

“2018年亚洲大学排名”中

我位列亚洲184位

中国大陆综合排名44位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

2017年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资金安排方案公布

我获得建设资金2.72亿

你获得建设资金2.35亿

一同在迈向高水平的路上稳步前进

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20项

批准金额8768万元 立项排名全国32位

实现了项目增长的三级跳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4)

2016年

中国大学社会科学综合排名

我位列全国高校21位、广东第2名

你位列全国高校第33位、广东第3位

同年 我与伯明翰大学携手

共同成立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

成为广东省第一所

开展“4 0”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5)

2011年

我成为广东省第3所省部共建高校

2015年

你也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地方师范大学中

唯一一所进入省部共建高校的大学

2010年

我们第一次拥有了属于我们的BRT站台

师大暨大站

我们俩的名字被刻上这条川流不息的马路

连同我们之间的回忆亲手放进岁月的长河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6)

2004年

你进驻大学城

十年后 我们又在大学城相遇

2014年

我的番禺校区也顺利完成第一期建设

开启三地五校区办学新局面

1996年

我们都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我们决心一起努力 共同进步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7)

1958年

我们第一次在广州见面

那时的场景 我怎能忘记

风尘仆仆的我

见到你的第一面便感到莫名的亲切

以后就是对门儿了 请多多指教呢

你认真地点点头

那一刻 我悬着的心踏实了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8)

再往前呀

1933年 你出生在广州石榴岗

1906年 我诞生于六朝古都南京

如今

我 三地五校 广州 深圳 珠海

文理工医兼备

是中国华侨教育的最高学府

你 一校三区 石牌 大学城 南海

学科门类齐全

是华南地区教师教育的龙头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9)

原来我们都走了这么长的路了

在未来的日子里

我们还要一起走过更多奋斗的时光

今年的生日礼物

真的太用心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0)

听一听这59年间,

华师人和暨大人相恋的故事。

唐森&区惠芬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1)

唐森 84岁 暨大历史系退休教授

区惠芬 87岁 华南师大历史系退休教师

2017年,也是他们结婚的第60个年头了。唐森是广东梅州市人,1952年,很幸运地赶上了全国第一次统一高考,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更幸运地是在这里他遇到的可以相守一生的区惠芬。“我们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在一起的”,那时候,她身体不好,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所以承担起了为她补课的责任,“后来有个同学说她对我有意思”——就这样,他们爱情的种子在华师萌芽了。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2)

1956年,唐森顺利考上了中山大学隋唐史的研究生,而区惠芬去了海南参加抢救少数民族历史工作小组,1957年,两人喜结连理。婚后,因工作的关系,两人一直“分居”各地,“一年在海南工作十个月,只有两个月回来的”唐森回忆道。研究生毕业后,唐森就来到了暨南大学任教,而1978年,区惠芬才被调来华师历史系,两人才免了分离之苦。

退休后,区惠芬腿脚不好,唐森也时时伴她左右,“我们两个就好像捆绑了在一起”,不会自己外出旅游而留她一人在家。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3)

谈及两校发展,唐森说,“我们上大学时候课室还是草棚,不像现在环境这么好”,有心的人无论什么环境都能坚持学习,也希望两校的学生都能把握住现在的好时代,好好学习。关于暨大111年校庆,唐森笑言“可能不可以,但是还是希望能参加暨大120年的校庆,看着暨大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两校学生能多开展联谊活动,增进两校学生的感情。”

马茂军夫妇

缘分把我们紧紧拉在一起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4)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海沙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图为马茂军夫妇与导师著名文学理论家霍松林教授在一起)

“暨大的老师常开玩笑说,对面华师的老师在我们暨大的办公室写出书来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马茂军老师笑着说起他和暨南大学的渊源。

1995年,马茂军从陕西师范大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之后,来到华南师范大学任教。和他同期从陕师大毕业来到广州工作的,还有一位姓张的“女同学”——这位女同学在日后成为了他的爱人。一个在华师,一个在暨大,隔着一条中山大道的两位老师从相识至相知,走到了“相守”。用马茂军引用的一句话来说,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马茂军每天都会到暨大的办公室“上班”,没有课上的时候他就在那里看书写书,写出了《宋代散文史论》、《中国古代散文思想史》、《宋代文章学》。暨大的蒋述卓书记、程国赋院长、博士点负责人邓乔彬教授在办公室见马茂军见多了,便开他玩笑,说要收他办公室的“租金”。“我就和他们说,我就是暨大的‘编外教师’。”讲到这里,马茂军和他的爱人都笑了。马茂军还经常向蒋述卓教授、刘绍瑾教授请教古代文论问题,向徐国荣教授请教六朝文学问题,并且写成了《论六朝文派》发表在《文学评论》上。他们不仅是马茂军在暨南大学的学术好友,还是羽毛球、乒乓球球友。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5)

2016年11月,马茂军做客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成为华师第一位主讲《百家讲坛》的学者。这一次机缘与他的爱人有着不可不说的关联——“当时中央台找了我的爱人,我开车送她去。其他几个教授都讲完了,负责人就问还能不能推荐谁。我爱人说,‘我有一个司机,他也能讲。’”于是,马茂军前去试讲,并凭借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动人阐释赢得了节目组的肯定,最后登上了央视的舞台。

说起来是很奇妙的缘分,不少华师的老师,都有一个在暨大的“家属”。“我们几个朋友有时也会谈起,为什么两个人要在不同的工作单位呢?庄子说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隔着一条中山大道,更多了些许的距离美。”马茂军笑言。两个人就这样,在各自的教研岗位上深耕,追求学术理想,培养学术人才。

范瑞芳&龚晓兵

我愿追随他的脚步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6)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范瑞芳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龚晓兵

范瑞芳和她的丈夫龚晓兵是在家乡的大学校园里相识的,本来两人相约考北京的研究生,但由于一些“阴差阳错”,龚晓兵老师来到暨南大学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了暨大。毕业后范瑞芳也追随丈夫来到了广州,“他因为要在这里嘛,我也就一起过来了。”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7)

曾经在暨大居住过较长时间的范老师说,暨大学生更活跃,视野更加包容、灵活;但是华师学生的严谨性、自律性更强。“暨大也是一百多年的老校,而且这么多年几易校址,从上海到北京,最后来到广州。作为我国排行第一的侨校,其实是有它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的。”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8)

求学,我来过暨大和华师

有人说

暨大像开放的国际舞台

华师像沉稳的育人殿堂

而在两校的求学经历

让我捧着书本不忘优雅起舞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19)

冯浩鹏

本科毕业于华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传播学专业

现就读于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谈及在暨南大学读研期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冯浩鹏提到其与导师冯广超因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而争论的场景。在冯浩鹏心目中,大学最重要的特质便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刨去一些功利心的想法,希望最后做学生的这两年,能够真正学到东西”,这是冯浩鹏读研究生的原因。因高中时有着扎实的数学功底,他选择了统计学方向的导师冯广超。导师的严格要求时常让他感到颇有压力,但能够遇到一位醉心学术的导师又是无比幸运之事,因为“这些很难的东西必须要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学得会”。谈及暨大的求学之旅,冯浩鹏说,“暨南大学读研究生绝不会感到后悔,因为知识层面的丰富是切实各感且令人满足的。”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0)

张绮琳

本科毕业于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

现就读于华师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

“开学我拖着箱子过个天桥就来到华师”,从暨大到华师,一座天桥连接了张绮琳的两个梦想。“在暨大最大的收获是就读了号称王牌专业的新闻学,在不断实践中接触到不同的人和观念,对我的眼界和知识储备提升很大;在华师最喜欢的是读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每天都很忙碌充实,因为跨专业读研,每天累成狗,但是十分快乐”,张绮琳说。

谈及暨大111年校庆,张同学说,“仿佛110校庆就在昨天呢,有朋友把暨大形容成‘优雅又有钱的老太太’,我感觉挺贴切的,希望暨大越来越好,暨大的学生有更多的思辨精神和独立自主精神就更好了。”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1)

樊旭

本科毕业于暨大体育部体育教育专业

华师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

他喜欢暨大。“在暨大的学习和生活都很便捷,如今常常怀念高大上的图书馆、环境优美的食堂、宿舍24小时不间断的热水澡、方便的宿舍电梯,还有石牌东路一路的美食。”

他喜欢华师。“在华师大学城校区学习的。大学城校区环境和空气都很好,整个校园也很大,为学生提供很多学习的地方。食堂饭菜的种类特别丰富。”

“喜欢他们都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喜欢他们都有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我在暨大最大的收获是爱情、良师和人生观,在华师最大的收获是知识和友谊。

谈及暨大111年校庆,他表示有幸身为暨南人,忠信笃敬已牢记心头,感恩母校当年的悉心培育,“祝愿我的母校暨南大学越来越辉煌,越来越强大,桃李满天下。今年也是暨大体育学院成立两周年,祝愿体育学院越办越好。”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2)

凌嘉蔓

本科毕业于华师文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

现就读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谈起自己在华师与暨大的求学经历时,凌嘉蔓心生许多感慨。“在华师印象深刻的经历太多了,最深刻的是与四个同学一起组队做科研项目并拿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立项不易,“就像一个妹子当时说的‘敢仰望的人眼中自有光芒’,当初的经历也让现在的我更勇敢面对困难”。

而在暨大的经历也一样让她回味。想起自己刚到暨大的第一学期,“逼着自己学统计学的那段时光”。老师上课习惯用英文PPT教学,并且教的统计软件不是SPSS,而是R语言,“只能跟小伙伴一起抱着各种统计学的书啃”。

不同的地方很多,但是两所学校都有难忘的老师,像华师文学院的系主任,像暨大在家待产还心寄学生的导师。谈及两校发展,“两所学校都激励着她成长与进步,给她以温暖与力量,希望两校友谊长存”。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3)

“爱情,让我爱上两所高校”

——达达和盔盔

暨大珠区与华师大学城距离是110.6公里

离暨大最近的城轨站是明珠站 打车需要13分钟

广州南站到大学城北要转一次车 坐42分钟地铁

我知道c出口有一个拥抱在等我

这大概是异校恋最好的故事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4)

对于在华师就读的大一学生达达来说,每周最快乐的事,就是能跟来自暨大珠区的女朋友盔盔见面。谈到对华师的印象,盔盔对华师的黄昏情有独钟。“在天桥上看黄昏特别美,每次来华师走过天桥都要待一会再走。”除了黄昏和晚霞,便是楠园美味的晚餐。“时常会想起跟他在华师吃的牛腩铁板烧,大概是没有什么人能像他那样把肉都给我吃的吧。”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5)

“我是半个华师人,他是半个暨大人。”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然后自然而然爱上那个他的大学。会因为他,关注华师的表白墙并琢磨是否要让他上个墙,关注‘晚安华师’了解校园动态,会为华师暨大都有学科入选‘双一流’而拥有双份骄傲。”和盔盔有着相同的感受,达达将暨大看作他的第二个校园,“很幸运拥有一个暨大的女朋友,让我看到了暨大人自由包容的精神,亦给了我上进和奋斗的动力”,对于两个人来说,暨大和华师是他们联系的纽带,“愿暨大桃李满天下,亦希望暨大和华师的友谊长存。”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6)

“唯一坚持下来的

可能就是跨越这座天桥和他吃饭吧”

——大大和小小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7)

暨大的大大和华师的小小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谈及告白的故事,小小分享道,“高考后看了场电影,散场后就在一起。”如今,身处不同学校的他们,30个月的陪伴,一座天桥的距离,每天一定在一起吃饭的承诺,“我们都喜欢华师的雍园,我爱吃叉烧肉,他爱吃酸菜鱼,不管多忙,都要一起吃饭。”闲暇时两人会去彼此的学校蹭课,窝在图书馆学习。

回想刚刚在一起的时候,小小说:“高考报完志愿之后发现大家学校都在广东,一看地区就在马路对面”,可是后来才发现大大所在的汉语言文学国家基地班一年级要在珠海校区,“所以一开始觉得异地恋就很伤心”。两年后,小小开始感谢这一年的异校异地恋,“就像是给我们两个的考验,记得有一次生病刚刚还聊着微信呢,没感觉到啥异常,聊着聊着他就说已经来找我了,很珍惜。”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8)

就像华师和暨大,

我们的友谊也能地久天长!

“语先而跨海,持爱以越洋。”

暨大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郑晓萱

于11月3日在朋友圈中写下的文字

写给她的好友华师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郑玉萍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29)

两人高二相识,一直是同班同学,还是同一宿舍的上下铺。在郑晓萱看来,两人的友情是因为“人以群分”。“我们两个都是特别认真的人”,高中的时候,郑晓萱特别喜欢语文,郑玉萍则格外喜欢地理,在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活中,两人相互鼓励着一路向着目标迈进。郑晓萱平时容易失眠,高考前夕更为严重,郑玉萍总会变着花样逗她开心,帮助她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

大学,这对好朋友最终也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最爱的学科。虽然学校只隔了一条马路,但二人坦言开学至今也只见过一次面,但是老友见面的第一反应还是欢呼加拥抱。微信上肆无忌惮地互相调侃,互称“丑萍”“丑萱”,虽然很少见面,聊天的频率也有所减少,“但是知道她在为了地理和大学生活努力的时候就会非常开心”,郑晓萱如是说。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0)

从同桌到对门儿,

未来也请你多多指教~

有那么一对闺蜜

从前的她们同桌相伴

现在的她们分别

以华师人和暨大人的身份成为了“对门儿”

——张璐 麦紫薇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1)

两个人从认识到现在有四年光景了。从一开始的相亲相爱发展成了后来的互撕互黑,生性活泼的麦紫薇说自己成功把张璐从一个众人心目中的“女神”调教成了“女神经”。

“网络一线牵”,虽然在不同的学校学习生活,她们却对对方的日常生活非常了解。能够如此亲近对方的生活得益于两人在微信上的亲密互动。两个人还关注了对方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时路过华师、看到华师的新闻都会有种特殊的亲切感”,麦紫薇笑道。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2)

华师刚过完84岁生日,又迎来了暨大的111岁生日。“我突然想到,如果暨大是一个人,她会孤独吗?当然不会啊,因为从她27岁开始,华师就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着她。那么未来,也愿华师与暨大一起,再走百年风雨。”就像我在华师,眺望暨大,你不在身边,却在心上。

用他们的经历和情感缠绕成新的相册

记录我们下一个59年

华师与暨大之间的故事

不仅承载在这些深厚的感情上

也留存在这些年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里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3)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4)

今天,是我的生日

除了感谢

我还要对你说

亲爱的对门儿 我们来日方长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5)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6)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7)

在学校过生日感谢语(生日有你的祝福很暖心)(38)

文案 | 易静 黄昭颖 郑敏 谢小婉 梁淑霞 江豫

刘东鑫 李雨萱 林怡婷 刘保莹 路瑗媛 阮佩雯

摄影 | 王首农 伍登辉 刘博瀚 李楚华

伍炜臻 杨怡 王煜莹 刘保莹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 | 杨爱诗 蒋天霖 李文慧 杨怡

编辑 | 黄昭颖

责任编辑 | 郑宇云 杜明灿 李梅 杨柳青

网络编辑 | 吴晓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