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千里之外还能正常学习,有电子课本,有云端课堂。病毒肆虐,却不能隔离爱和知识。”新学期伊始,在家参加线上课堂学习的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岑易星,按照学校图书馆发布的《武汉理工大学 2019-2020 学年第 2 学期本科生课程电子版教材获取指南》,顺利地备齐了这学期线上课程的4本电子教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武汉理工大学网上教育综合平台(电子课本助力在线教学)(1)

学生使用电子教材进行学习。武汉理工大学供图

逐一整理核对3039门有教材需求的课程、联系195家出版社和图书供应商、编写发布长达693页的课程电子教材获取指南……开课第一周,武汉理工大学本科课程电子教材的保障率高达82%。

教育部下发要求高校组织在线教学的相关文件后,按照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校长的部署和要求,学校图书馆从2月5日起全面开启“白 黑”“5 2”工作模式,为在线教学准备电子教材。

逐一联系各出版社和电子图书供应商,请对方授权或向对方直接购买电子教材,是最合法合规的工作思路。

武汉理工大学网上教育综合平台(电子课本助力在线教学)(2)

老师逐一核对本科课程的电子教材准备情况。 武汉理工大学供图

“这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彼时,全国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出版社均未复工,能电话联系上的出版社几乎没有。查官网、发邮件、找微信、加QQ……图书馆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出版社和电子图书供应商。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以身垂范,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在疫情防控期间更要坚持依法依规保障在线教学。”2月14日,武汉理工大学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7号疫情防控通告,要求全校师生合理规范使用电子版教材,自觉维护知识产权。武汉理工大学自觉维护知识产权的实际行动打消了各出版社的顾虑,纷纷启动应急支援。

高等教育出版社得知武汉理工大学对电子教材的迫切需求,举全社之力,克服未正常复工等重重困难,首次建设开放电子教材平台,上线电子教材1300余种。更在短短数天之内,获上级部门批准,首次审核制作高校思政课、“马工程”电子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在线开课第一天,思政课教材全部上线,“马工程”教材上线30余种,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思政课的在线教学。

“与其居家隔离,不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0名学生志愿者第一时间响应校团委号召,积极协助图书馆整理登记电子教材的准备情况。

经过3个多星期努力,在开课第一周,共2297门课程电子教材准备就绪,保障率达76%,其中本科课程电子教材保障率达82%。

为方便师生,图书馆精心编写电子版教材获取指南,详细介绍学习通“教参专栏”、出版社网络平台、校图书馆平台、教师自编教材等多种电子教材获取方式,并逐一列出每门课程电子教材的准备情况及获取方式。师生们纷纷称赞,“指南我有,课本到手”。

使用电子版教材及教参资料,是疫情期间的迫切需求,更是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非常时期为高校课堂准备电子课本,是对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

“这涉及法律、制度、技术等多个层面,迫切需要教育界、出版界、法律界、图书馆界、信息技术界等各方协同配合。”武汉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张锐通讯员谢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