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最高的十部武侠电影(那些你不知道的经典武侠电影背后的故事)(1)

上学的时候,专业是历史。专业没学好,倒是落下了不少毛病。比方说爱寻根究底,遇到事情老想问来龙去脉,看个电影都得看完整个系列,不管是续集前传。这种癖好遇到徐克实在幸福,因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翻拍狂。

最明显的,也许是《新龙门客栈》。因为有新自然有旧,旧作就叫作《龙门客栈》。旧作的导演胡金铨出了名的爱客栈,以客栈为中心前后拍了四部电影,被称为“客栈四部曲”。因为客栈是公共场所,会有各色人等来往,容易发生冲突。故事也就自然产生了。《龙门客栈》就是很好的典型,除客栈老板外,还有男主角萧少镃、女主角和她的哥哥、反派东厂以及于谦子女和押送官差数波人物。这几方人物表面一团和气之下暗流潜涌,互相之间勾心斗角、合纵连横,构成极大的戏剧张力,把观众仅仅吸引住。

评价最高的十部武侠电影(那些你不知道的经典武侠电影背后的故事)(2)

《新龙门客栈》完美地继承了这一点,并将其加强。正反两方间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老板娘金镶玉脚踏两船、左右斡旋,扮演守军的徐锦江也充当了搅局者的角色。旧作中没有的金镶玉一角,或为钱或为色,来回转换立场,一面勉强维持局面的平衡,一面让这种局面有随时被打破的危险,较之旧作双方对立的结构更佳。另一方面,她改变立场的动力,钱或色,也代表着《新龙门客栈》与原作的不同主题。

《龙门客栈》的主题与表达方式是古典的,主题是传统的侠客搭救忠良之后。表达方式也是古典的,体现在美丽的画面,考究的细节,人物的表情与身体语言之上。相对来说,《新龙门客栈》的主题与表达方式则现代得多了。人物的刻画与冲突的连续使得表达方式相当漫画化,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与观众的期望,与原作的节奏缓慢的写实风格相差极大。原作的美都在水面之下,需要慢慢品味;新作则新鲜热辣,直接刺激人的感官。它的主题也与表达方式一样,相当现代。

龙门客栈成为现代都市的缩影,被称为利益交换的场所,周淮安与邱莫言成为情义的代表。风骚的老板娘则象征了普通人,在追求利益的表面之下,有着一颗向往爱情的心。除了喜人的性格设定与张曼玉精湛的演技之外,也许这才是这个角色获得最多人喜爱的原因。电影最后,老板娘一把火烧了代表利益的客栈,去追求周淮安的爱情,不知给了多少观众安慰。

八卦时间:《新龙门客栈》上映于1992年。在这两年之前,1990年上映了徐克监制的另一部经典《笑傲江湖》。在拍摄《笑傲江湖》时,徐克请《龙门客栈》导演胡金铨出山执导,随后双方发生冲突,胡金铨黯然退出。结果徐克转头就翻拍了《龙门客栈》,在拍摄时也没有跟胡金铨打招呼。我现在每次温习《新龙门客栈》时,都要感谢徐克的厚脸皮。

《笑傲江湖》事件发生后,胡金铨的结义兄弟、另一位大导演李翰祥非常生气,放话即便饿死,也不跟徐克合作。他老人家说晚了,这件事发生前几年,徐克已经翻拍了他的经典作品《倩女幽魂》。

评价最高的十部武侠电影(那些你不知道的经典武侠电影背后的故事)(3)

《倩女幽魂》取自《聊斋志异》的聂小倩一篇。原文爱情因素相当淡薄,基本是一个无欲则刚的正直男人拯救失足少女的故事;燕赤霞的角色也相当简练,基本只是正义一方的武力担当。李翰祥对原文的改编相当成功。除了增加一些细节,如宁采臣与聂小倩因琴而遇、以画相知外,在两方面做了比较大的改动。一为背景,一为爱情。他为这个故事设置了具体的背景时代,即明清之交的乱世。宁采臣与燕赤霞均有匡扶社稷之志、家国之念,因而相知相交。爱情则增加了宁采臣与聂小倩以琴、诗、画相识相知。但双方仍以救助为主题,爱情并不突出。

在徐克的新版之中,《倩女幽魂》变成了一个完全的现代爱情故事。在《聊斋》中,聂小倩被宁采臣救后以兄妹相称,数年之后才成婚;在李翰祥旧版中,只有暗示而无明确结局;在徐克的新版中,两人却在五天五夜之中完成了相识、相知、相爱,肌肤相亲最后分离的完整爱情过程。张国荣从旧版的心存家国之念的传统书生变成了在职场不得意的打工仔;聂小倩则从古典的淑女变成了俏皮可爱的女生;他们生活的地方,则从国破家亡的乱世变成了利益交织、死要钱的资本世界。从《聊斋》到徐克,聂小倩完成了变身三部曲。

评价最高的十部武侠电影(那些你不知道的经典武侠电影背后的故事)(4)

也许是因为《龙门客栈》与原版《倩女幽魂》都有完整的架构和意向,也许是因为《新龙门客栈》与新版《倩女幽魂》都不是徐克导演,徐克对着两部作品的注入还有所保留。在《刀》里面,徐克则极大地注入了自身特色。除了《独臂刀》简单的故事架构,《刀》只保留了双男主、帅哥裸上身、奇特的武器等符号性内容,内核则被完全颠覆。

《独臂刀》是香港另一位导演张彻的代表性作品,也很能代表他的特色。这是一部典型的男性遭遇挫折最终成功复仇的故事,女性只担任安慰者的角色。如果感觉我的叙述不够具体,请参考张彻的弟子吴宇森的代表作《英雄本色》。而在《刀》里面,徐克利用这个简单的结构肆无忌惮地表达了自身的特色:人欲。里面一反张彻不重视女性的态度,而以女性窜联起整个故事。故事的开始就表述了纯情少女对江湖的概念,这个江湖却是两个男人为她争斗。整部电影延续了开始的理念,集中表达了人欲最基本的方面:色情与金钱。而追逐这两样的工具,则是暴力。这部电影里面好人没好报,行侠仗义不再是拯救弱者,而是退化为弱者自身的挣扎反抗。徐克在这里重申了他在早期电影《地狱无门》里的理念,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也是一个吃人的世界,弱者只有被吃掉一个选择。

除了这几部作品,徐克的翻拍还有《黄飞鸿》《梁祝》《豪门夜宴》……也许还有更多的我不了解。他的翻拍继承了旧有元素,又有新的理念注入,不像吴宇森对张彻更多只是形式上的翻新。这使徐克的作品就变成一个有趣的样本。他的翻拍的原作很多是1960年代的作品,他自己的作品则多出于1990年左右,其间相差了三十年左右。1990年到今天,又有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可以从徐克的作品中看到有哪些理念在时代的变迁中失去了,又有哪些元素经历了时间考验留了下来。

当然,这只是局限于个人的认识,在当今的时代,我已经看不懂很多被称赞的电影。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也许对我视为经典的东西也完全失去了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