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间,上海浦东新区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件。一名17岁学生因在学校与他人矛盾,在车里与母亲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冲出后车座,纵身跳下卢浦大桥,当场身亡,酿成悲剧,这则视频在网络引发广大关注。

一时间网上掀起热议,一方指责男孩的母亲“嘴巴太坏”、“脾气太糟”“不合格的妈妈”,另一方指责小孩子“脆弱”“情绪化”“娇贵””玻璃心“......所谓,逝者已矣。

上海17岁男孩跳桥原因分析(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1)

其实,在这类现象的背后,最应当引起人关注的是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

1

中国青少年自杀居全球第一

近些年来,中学生因种种原因自杀事件屡见不鲜,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居高不下。

有数据统计,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17%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

——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 到了2007年,北京大学一份报告显示,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 在上海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4%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更有6%的孩子曾计划自杀,1.7%的孩子自杀未遂。

上海17岁男孩跳桥原因分析(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2)

文章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数据和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我们不禁反思在青少年采取自杀行为的背后,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

北大心理学教授研究发现,青少年自杀频发无外乎这三点心理。第一是解脱心理,他们认为死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和压力、与烦梦;二是要挟心理,认为死可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和注意,可以让亲人、朋友害怕甚至内疚自责;三是抗议心理,想用自杀来发泄内心的种种不满,对亲人的不满、对社会的不满,想以死来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作抗争。

2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孩子的自杀,不是死于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无法逾越的人生艰难,他们自杀的理由看起来都很“常见”:“没收手机”、 “发生口角,被老师批评”、 “考试作弊,被告知班主任”、 “做错事情怕父母骂”、 “被关电视机”、 “不想考试”……

—— “奶奶,我把学校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受到)惩罚,所以我跳楼了。”一封9岁男孩的遗书被网友广泛转发。稚嫩的字迹和将近一半的拼音,拼凑出孩子生前的绝望。

—— 2017年4月10日,重庆10岁男孩从家中20楼跳下当场死亡,据了解当晚父母不许男孩看电视,孩子不服父亲的说教,一气之下从家里卧室跳了下去。

—— 2017年4月26日,淮阳一学生张某某和贾某某因琐事发生口角,后二人被同班同学劝和,该班纪律委员将两人口角的经过告诉班主任。随后班主任让贾某某站在走廊自我反省,老师走进教室后,贾某某从六楼跳下。

—— 2017年5月3日,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一学生上完第一节课后,独自一人离开教室,从教学楼5楼纵身跳下,当场死亡。警方查明,死者生前因玩手机遭到其母亲两次批评,并抢夺手机。

—— 2017年5月14日,江西发生一起学生坠楼事件。该学生在当天下午考试期间,监考老师发现彭某藏在试卷下的手机并当场予以没收,监考老师将手机交到隔壁考务办公室随即返回考场。期间,该考生离开了考场,老师立刻寻找,发现该考生已经坠楼。

不仅如此,网上搜索一下不难发现,类似的案件数不胜数。有青少年砍杀父母爷爷奶奶的,有自残自杀的,也有和老师发生冲突杀害老师的等等。那么为何青少年会出现这些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主要源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调控与解决,进而发展矛盾,当这些矛盾无法化解的时候,久而久之会逐渐上升,酿成悲剧。

上海17岁男孩跳桥原因分析(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3)

3

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自杀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我们不得不重视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也是逐渐凸显的社会问题。

现如今,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过度关注青少年的物质条件和文化学习,却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心理感受。要知道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我们不光教知识、涨技能,同时也不可忽视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习心理学对于孩子而言,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排解,自我疏导,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调节控制情绪。对于家长、老师而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感受、心理情绪。

都有什么课程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