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大唐元和十年,一个寻常的深秋之夜,江州司马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邂逅了一位琵琶女,提笔写下了这首名留千古的《琵琶行》。

夏夜登江楼白居易(夜深忽梦少年事)(1)

琵琶行里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种把声音写成诗句的鬼斧神工,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名句,也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朗朗上口。不过全篇于我而言,最印象深刻,最感慨万千的就是这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弹着琵琶的歌女为什么梦啼妆泪?诗人为什么感同身受的青衫湿?一切都因为夜深忽梦少年事啊!

白居易啊,在大多数人心里是郁郁不得志的左迁官员,是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左拥右抱尚且不够,还要三年换一批家伎的风流老头儿,但偏偏,世人都忘了他也曾鲜衣怒马,兼济天下。也曾是翩翩少年郎,更重要的是,也曾为了心中的明媚少女,二十年不娶。

夏夜登江楼白居易(夜深忽梦少年事)(2)

少年初相识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7年,白居易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此时的大唐帝国,在经历安史之乱后,早已不复曾经鼎盛,只剩下落日余晖照映在山河故土中。藩镇割据,狼烟四起。为躲避徐州战乱,他的父亲把家人送往符篱。

贞元六年,少年白居易回到宿州符篱,在这里度过他难得安稳的青春岁月。

出身官宦世家的白居易母亲很严格,绝不允许他像村子里的小孩一样爬树,下河。是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所以,本就聪慧的他更加刻苦,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诗史政论,寒窗苦读从不懈怠。

直到那一天,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少年遇到邻家少女。

十九岁的翩翩少年郎邂逅邻家十五岁的明媚少女,那是白日嫦娥,旱地莲花,是春日里的桃花灼灼,是平淡岁月里的电光火石。少女与他羞涩的相视一笑,即使长安繁华也比不上万分之一。

夏夜登江楼白居易(夜深忽梦少年事)(3)

多么美好啊,青春萌动的时候遇到让自己一见倾心的少女,白居易为少女写下这首《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但是少男少女的懵懂爱情遭受到了白居易母亲的强烈反对,我们知道唐代婚恋,门第观念极重,母亲认为自己儿子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将来平步青云自然要,求娶一样的高门贵女,怎能随便和一个村姑相恋?

本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没有遇到湘灵他也会这么自然的以为。但上天让他遇到了,从此以后心里便再也容不下其他。

贞元九年,白居易一家前往襄阳,三年里,我教你读诗,看你簇罢秋千给我投来娇羞的目光,日日的悄悄相见,时时的偷偷陪伴,离别来临之际,泪水流满两人的脸颊。

夏夜登江楼白居易(夜深忽梦少年事)(4)

日日思君不见君,他又写了一首诗给少女,也写给自己的相思之苦。这首诗的名字就是《寄湘灵》

得益于这首诗,千百年后的我们能够准确的知道当年白居易心中的少女到底姓甚名谁。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唤作:湘灵。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每到高楼必回头,怎样能让自己的眼泪不再流下呢?

公元794年,白居易父亲过世,他再次回到符离,贞元十二年,丁忧三年后的白居易终于向母亲正式吐露心声,表示求娶湘灵。

这一年白居易已经二十五岁了,湘灵二十一岁,这个年纪在古代,大多数人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蹉跎至今,他本以为母亲能够同意,但母亲依旧坚决反对,言之凿凿的说除难以面对白家列祖列宗,除非她死了,不然别想一个村姑入门。

大家请千万不要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简单的骂一句“妈宝男”了事,不要以现代思想来评价千年前的社会,要知道顶撞寡母会被安上一个怎么大不孝的罪名,所以,白居易只能以他的方式继续默默坚守。

为了让母亲同意这门亲事,他更加努力的发奋苦读,贞元十六年,他进京赶考,终于进士及第。

他迫不及待的回到家乡,那个有湘灵的家乡,以自己进士及第身份再次请求母亲同意他的亲事,万万没想到,母亲认为,他只有进士身份,没有当官之实,还是不同意,

为了心中的白月光,他再次踏上求取功名之途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白居易被封校书郎。

这一年白居易三十二岁,他再次请求母亲满足他的夙愿,但倔强的母亲依旧不同意,“不是高门贵女别想入门”

从十九岁到三十二岁,湘灵从十五岁到二十八岁,整整十三年韶华,一个人的人生有多少个十三年?

白居易彻底崩溃了,他不能,也不敢再对湘灵承诺什么,已经等了十三年,还能耽误女孩一辈子吗?

他只能去和湘灵告别,举家迁至大唐都城长安。

离别之时,好像贞元九年白居易第一次离开符离和湘灵告别那天一样。只是三十二岁的白居易再也不是曾经少年了,泪水绝堤一样从他们的眼里夺眶而出(写到这里泪水也从我的眼里绝堤)湘灵送给白居易一双鞋,是她亲手做的,从此,山高水长,可能真的江湖不见了,就让这鞋子陪着你,好像是我陪着你一样吧。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是白居易在这时写给湘灵的诗。只有这句能表达诗人的心情吧!

时间来到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了名留青史的《长恨歌》

夏夜登江楼白居易(夜深忽梦少年事)(5)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抨击玄宗迷色误国,却也惋惜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更多的应该是想到了自己和湘灵吧,求而不得,爱别离,人生苦。

有过执着,放下执着。《长恨歌》之后,白居易终于成婚了,那是元和三年,白居易三十七岁!

三十七岁,奔四的年纪,要知道古代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四五十岁,这是晚的不能再晚的年纪了。从十九岁初识湘灵,到三十七岁成婚,整整十八年的争取和等待,终究没能换来一个结果。

他的妻子是好友杨虞卿的妹妹,出身弘农杨氏,连皇室都争相联姻的八大世家大族之一,妥妥的高门闺女。母亲圆梦了,白居易的梦,碎了。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年少时候,送给湘灵的铜镜还被安放的妥妥帖帖,可就是不敢打开,只怕回忆扑面而来。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去世。

元和十年,就是开篇提到《琵琶行》的年份,被贬江州途中,白居易遇到了湘灵父女,写下两首《逢旧》

其一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我已经满头白发,你也已经不再是少女容颜,少年时期离别,老来又相逢,两人抱头痛哭,从未及弱冠,到四十不惑,眼泪里隔了整整二十年的悠悠岁月,二十年来的愤懑,委屈,不甘都化作眼泪好好哭一场吧。

很多人都想说,既然白母已经不在,为什么白居易不把湘灵收房,非要留有遗憾?

两种情况,要么湘灵已经嫁为人妇,两人深爱也无可奈何。

要么湘灵为了白居易终身未嫁,但那是他年少情深,是二十年心之所系,是他的白月光,又怎能舍得让湘灵只做一个妾室呢?

没有经历过,永远也不懂什么叫物是人非,什么叫时过境迁,母亲不在了,曾经的障碍没有了,有的只是物是人非的无奈,时过境迁的惆怅,还能回到少年时吗?

他说“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他说“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这些都是他写给湘灵的诗,直到暮年,他还会拿出湘灵送给他的布鞋,久久出神。

长庆四年,五十三岁的白居易特意回到符离,为看湘灵。可伊人远去,隔了几十年的岁月,他再也没有见过湘灵。

从此以后,就是他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了,放荡,风流,流连青楼还养着无数家伎,是个不折不扣的猥琐老头儿。他说“”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那些十五六岁的家伎每过三年他就嫌老,就要换过一茬儿,是的,十五六岁,就是他初遇湘灵的年纪。

夏夜登江楼白居易(夜深忽梦少年事)(6)

世人都说《琵琶行》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借琵琶女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真的如此吗?真的仅仅因为政治吗?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澜干,

所有的眼泪都是因为梦到了少年事,年少里的事,年少里的谁来入梦而来?

诗人一生的爱情,年少情深,四十年岁月都给了湘灵,我不相信《琵琶行》只为政治而写,这里有对少年的追忆,有对过往人生岁月的无奈,有对真挚爱情深深的遗憾。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