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各种致病细菌也处于活跃状态

很多疾病容易在此时“苏醒”

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

防护措施您做好了吗?

01

流行性感冒

春季是流感易发的季节

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在抵抗力较弱的情况下

更加容易被流感盯上

预防春季疾病的生活小常识(春季六大高发病来袭)(1)

预防指南看这里↓

1、清洗鼻子

春季特别容易出现感冒问题,鼻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后,病毒就会从鼻子进入鼻咽部,诱发感冒。感冒是由寄居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引起的,平日里经常清洗鼻子,能够赶走鼻腔内寄居的病毒,对于预防感冒有不错的效果。

2、少去不通风的场所

感冒疾病很容易通过呼吸道感染,在不通风的场所,感冒病毒传播非常快。

3、补充营养

想要预防感冒,需要为身体补充营养物质,比如说维生素C、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提高抵抗力。

4、外出戴口罩

呼吸道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而飞沫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外出戴口罩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

5、注意卫生

禁止脏手触碰脸、口部位,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回家后注意洗手、消毒,家庭卫生也要勤打扫。

02

春季过敏

春暖花开

空气中花粉、柳絮等悬浮物增多

蛰伏的昆虫亦开始活动

而人们室外活动增多

过敏发生的几率也会升高

另外,春天气温升高

螨虫、霉菌等迅速繁殖

换季衣被上也隐藏着大量的螨虫

这些都是过敏的源头

预防春季疾病的生活小常识(春季六大高发病来袭)(2)

常见过敏原

有吸入性、食物性、接触性三种

吸入性的如花粉、杨絮、柳絮、冷空气、

尘螨、猫毛、狗毛等动物皮毛

这些通过鼻子吸入引起过敏反应

食物性的如鱼类、虾、蟹、鸡蛋、大豆、

芒果、红酒、坚果等

接触性的如皮革、洗洁精、染发剂、

化妆品、手表等

通过接触皮肤引起过敏反应

预防指南看这里↓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体质的人群应仔细观察自己可能对什么东西过敏,避免接触。如对猫毛、狗毛过敏的人,家里不要养宠物,对花粉过敏的人春天踏青时穿长袖、戴口罩,家里加强通风,床单、布艺沙发经常换洗,避免螨虫滋生。

2. 脱敏治疗

让患者从接触较小剂量的过敏原开始,慢慢增加,使患者逐渐耐受,减少对某些过敏原的过敏反应,这一方法对部分患者效果良好,同时存在一定风险。

3. 增强体质

首先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好发于1~4岁的宝宝

典型症状是发热、咽痛、流涕、

咳嗽、食欲不振等

一般发热1~2天后

在患儿的口腔、手、足、臀部

会出现米粒或黄豆样的斑丘疹或疱疹

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预防春季疾病的生活小常识(春季六大高发病来袭)(3)

预防指南看这里↓

1. 勤消毒,勤洗手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

2. 接种疫苗

6月龄~5岁儿童,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手足口病。

04

红眼病

春天肝气旺盛,波动较大

因此眼病患者也多了起来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红眼病

红眼病发生时有明显的特征:

眼红和眼分泌物增多

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红眼病

眼分泌物多呈黏脓状

因病毒感染引发的红眼病

眼分泌物则多呈水状

预防指南看这里↓

注意卫生和隔离

不要与红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清洁用具,多用流水洗脸。

05

春季皮炎

春天,柳絮飞扬

加上春季风大

痒痒跟着向各位“报到”

春季皮炎也容易发作

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

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

还有些女性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

预防指南看这里↓

1. 少吃容易过敏的食物

少吃容易造成皮肤过敏的虾蟹等,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

2. 别用劣质化妆品

换化妆品、护肤品先在胳膊上试试是否过敏。洗澡别太勤,尤其干性皮肤者,还要戒烟酒。

3. 做好防晒

避免直接暴晒于太阳下,最好戴帽子或者围丝巾。出门最好戴口罩,以免柳絮接触脸部皮肤,引起瘙痒。

06

肛肠疾病

肛肠疾病以春季发病居多

寒冷的冬天

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

阳气闭存于体内

加上人们习惯冬季进补

又较青睐烧烤、涮品

导致肠胃内热蕴积

到了春季,阳气外发

积热涌动下注肛肠

易发生大便秘结

预防指南看这里↓

1. 早晨起来喝杯白开水

秋冬季节,人们吃得好、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少,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常出现上火症状,喝点白开水有很好的清除体内积热作用。

2. 少吃辛辣及热性食品

少吃辛辣及热性食物,多吃些白菜、春笋、韭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

3. 多走走,多活动

春季气温更适宜户外活动了,不要久坐在室内,出去散散步、打打球 ,让肠道更好地蠕动。

来源:内容综合自《健康时报》、CCTV《生活圈》

来源: 央视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