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洪武时期的大官怎么活(明初洪武时期的武职概况)(1)

明初洪武时期的武职人员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机构依次为:五军都督府(中央军事机构,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 洪武十三年为防止军权的过分集中,大都督府则一分为五: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都指挥使司(省级)、卫(府级)、千户所(州)、百户所(县)。

五军都督府分别各领几省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其主要武职人员是左、右都督(均为正一品,但左都督的职权大于右都督)、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例如:右军都督府管辖陕西都指挥使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四川都指挥使司、四川行都指挥使司、广西都指挥使司、云南都指挥使司、贵州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地方的最高军事机构,其主要武职人员是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卫的武职主要人员是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镇抚(从五品)。

千户所的武职主要人员是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镇抚(从六品)。

百户所的武职人员是正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

都指挥佥事以上为流官,不能世袭官职,其继承者最高可任卫指挥使。卫指挥使以下为世官,其继承者经考核可以世袭官职。

一般情况下卫辖5个千户所,编制为5600人;千户所辖10个百户所,编制为1120人,百户所辖2个总旗,编制为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编制为50人;小旗的编制为10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在全国共设都指挥使司17个、行都指挥使司(与都指挥使司权限相同)3个、留守司(与都指挥使司权限相同)1个、卫329个、守御千户所(直接隶属都指挥使司)65个,兵额最多时约270余万。

成为洪武时期的大官怎么活(明初洪武时期的武职概况)(2)

武职人员根据品级授予官阶,也称武散阶(与官职同时授予,类似军衔。):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从二品: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正三品: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从三品: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正四品: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从四品: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正五品:武官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从五品:武官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正六品:武官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武官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正七品:武官初授忠靖校尉,升授忠勇校尉;

从七品:武官初授敦武校尉,升授修武校尉。

也就是说,五品武官以上可以授予将军,六品武官以下可以授予校尉。校尉可以视为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另外武职人员武勋分为十二阶:

正一品:左、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护军;

从二品:护军;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轻车都尉;

正四品:上骑都尉;

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

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

从六品:武骑尉。

勋官是官职体系的一种,奖授给有功武官的一种荣誉称号且有品级,享受相应品级的俸禄和待遇,但无职权。勋官与爵位的区别在于,爵位可以世袭,而勋官不能世袭。爵位是朱元璋颁给功臣的一种荣誉,也相应的得到丰厚的待遇。在封爵的同时也会授予相应品级的武勋(也有若干超品级的授予)。

爵位一开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来只保留公、侯、伯三等。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的俸禄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有所区别。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了六公、二十八侯、二伯。公爵一般为正一品;侯爵一般为从一品;伯爵一般为正二品。

值得说明的兵部不属于武官体系,而是属于文官体系。兵部掌管全国军队的人事、后勤、军械、兵籍等事务,与五军都督府相互制约。在发生战事时,兵部负责制定战略方针,有调兵权力却不可以直接统兵。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正二品;左、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正三品;郎中(相当于司长)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

成为洪武时期的大官怎么活(明初洪武时期的武职概况)(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