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独白历史

虎,作为中国象征力量的生肖,一直成为山林之中的霸王,在之前老虎更是有山大王的说法,它凭借勇猛的身躯,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化符号。

十二生肖之中虎生肖排行第三,作为从来没有被驯养过的存在,对它感兴趣的人只能在动物园和野外看到他的踪迹。

古人根据老虎昼伏夜出的捕猎特性,特意在甲骨文中形似一支呼啸而出的利箭,称作寅虎,从这些细节上都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对于老虎的尊崇。

虎,在古代有镇邪纳福的作用,听到虎啸龙吟就代表至上权威,从汉朝开始民间流行在腊月除夕之日,用桃木制成小人悬挂在门前,也会在边上绘制虎头来辟邪。

拜虎爷最佳方法(从谈虎色变到戴虎头帽)(1)

在古人的观念之中,人死为鬼,鬼死则为“聻”,门上绘虎加“聻”,唐朝就会用虎头加上“聻”字,可谓双重保险。

随着大家开始接受老虎的镇宅设定,虎生肖成了年俗之中常见的元素,不断与各种民间典故、习俗相结合,进而发展出丰富的民间虎画主题,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

当时人们将虎看成了武财神赵公明的坐骑,小说之中更是延伸出武松打虎的细节,在古人眼中,老虎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性格的体现。

拜虎爷最佳方法(从谈虎色变到戴虎头帽)(2)

除此之外更直接的财神爷赵公明骑虎送财图,或《五福图》中五虎围绕着聚宝盆守财贺年的主题。

在这个时候还有从配饰上开始以虎为首的符号,唐代记载中还出现一种名为“虎威”的“神物”,即为虎身上的一块骨头,形如“乙”字。

虎生肖在古代的日常上使用众多,有权势的官宦之家也会以此来展示自身的威势,在传统年代来说,不是谁都能用上以虎为配饰的衣服。

拜虎爷最佳方法(从谈虎色变到戴虎头帽)(3)

颇为追求养生之道的古人为了安眠宁神,也将虎化为枕头,镇妖辟邪、守护美梦,宋朝就有人出现卧虎状的虎形枕,在上面绘制出当地的风景,加上生动的虎背来入梦。

从镇宅和安抚功能来说,民间习俗离不开老虎的守护,在死亡率高、平均寿命低的古代,借助威势来满足自身安全的心理暗示,强化家庭成员的平安。

在古代由于抓取工具的落后,一只老虎的出现危及一方百姓,每一次出现都需要小心谨慎,可是当考虑到刚出生的孩子的健康,又开始以此来守护。

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古者胎教,欲见虎豹勇击之物”,孩子未出生之前,求子如虎,出生之后又给婴孩戴虎头帽,着虎头鞋,有时还穿虎皮衣,以祈求如虎子般健康。

拜虎爷最佳方法(从谈虎色变到戴虎头帽)(4)

在生活条件十分有限的古代,成年人面对孩子的安危是很重视的,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没办法随身保护,只能借助虎形态的衣服来为其驱灾避瘟。

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流行在端午节给儿童做艾虎肚兜、帽圈和老虎枕头等物件,身上还要挂艾虎香包和串串。

这就是起源于五月五日的端午节,它认为是鬼魅百毒横行之日,多有禁忌,从这个时候就开始用艾草艾草照着老虎的样子编织成形,佩戴在身上以期驱除“五毒”。

拜虎爷最佳方法(从谈虎色变到戴虎头帽)(5)

这些习俗也从清代开始流传下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多个地方也有制作布老虎的习俗,一般由姥姥或母亲亲手缝制,既是婴孩爱不释手的玩具,也寄予辟邪纳吉的寓意。

流传到今日,已经在多地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百兽之王”的形象也就此深入到百姓家中,变得越发亲切可人。

谈虎色变到与虎谋皮的历史有数不清的记载,有人曾统计,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收录的关于“虎”的成语共有100多例,成为日常中离不开的话语。

老虎的残忍也经常被拿来形容凶残的人性,特别是苛政时候,更是有苛政猛于虎”来形容暴政,以虎讽喻政治现实。

拜虎爷最佳方法(从谈虎色变到戴虎头帽)(6)

“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这是古人拿来劝诫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人们在与虎的交往中,也留下“老虎屁股——摸不得”“老虎爬树——荒唐”等俗语。

今年是虎年,大家都希望在今年趁着虎的威势来换个好生活,它的形象经过千百年的改造成了国人离不开的文化符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品味才是。

拜虎爷最佳方法(从谈虎色变到戴虎头帽)(7)

老虎的一生威武霸气,不输雄狮之姿,借此机会祝愿大家虎年愿景都能实现,爱人和家人常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