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受害者林生斌在不幸刚发生的时候,实在熬不住的情况下会睡一两个小时,但是睡着后会突然从床上弹起来,发出一种凄厉的干嚎。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此崩塌,在火灾中丧生的人失去了最珍贵的生命,而留下来的人何尝不是生活在炼狱之中。

章莹颖案结束了两个月的审判,未能找到尸体的章家人抱憾回国。章母常一人去北山顶,趁没人注意时大吼发泄,章父常在深夜独自上街徘徊,坦言不知该如何度过下半生。

全家的骄傲突然“人间蒸发”,得在父母的心中留下一个多么大的空洞。

电影《三块广告牌》的剧情和现实中的悲剧很相似,米尔德里德的女儿被奸杀、狄克森失去父亲后暴怒无常、局长太太失去了温情的丈夫……

幸运地是,因为爱和理解,他们最终都走上了自我疗愈的路。

米尔德里德:失去爱女后她变成一头愤怒的狮子

米尔德里德的女儿安吉拉在7个月前惨遭奸杀,警察局却一直没找到凶手,她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立下了三块广告牌,矛头直指警察局长威尔比。

米尔德里德曾是一个长期被家暴的女人。

女儿安吉拉生前质问她是否带着两个孩子醉驾,她嗫嚅着回答道,那一次是被丈夫打到动不了了。

丈夫为威胁她撤下广告直接动粗,米尔德里德没有什么反应,一脸地平静,对她来说,这种场面似乎司空见惯了。

ptsd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后遗症(心理学角度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1)

长期生活在暴力中的她,才会变成那个“讨厌母亲”的样子,叛逆的女儿安吉拉甚至想搬出去住。

更为不幸的是她痛失爱女后只能自己强撑,在安吉拉去世的创伤中一直没有恢复。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它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

米尔德里德明显符合警觉性增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等。

她的易激惹性很明显,得知自己的广告牌被毁之后,在真相查明之前她直接一把火烧了警察局。

如果说米尔德里德是一只愤怒发狂的狮子,也是因为她内心的安全感被一点点吞噬,那些黑暗中的挫伤和痛苦,只能通过愤怒的方式发泄出来。

警察狄克森:理解和爱成了救赎的解药

警察狄克森有很多坏毛病:恐同、种族歧视、暴力倾向、控制不住情绪。

得知威尔比局长自杀身亡之后,他冲到广告商雷德的店里,一顿拳打脚踢后将雷德从二楼扔下,暴怒之下的狄克森甚至将无辜的女店员也一拳打倒。

这个劣迹斑斑的警察,却是威尔比局长最放心不下的人之一,他的三封绝笔信中有一封是就是给他的。

在信中,威尔比说狄克森本质上是个好人,可是在父亲去世后性格才变得暴躁,威尔比希望他能做到心中有爱,也相信他会成为一名好警察。

可见,他的易激惹和发作性暴怒也和父亲去世这件创伤性事件有关,很多人在亲人突然离世之后会出现性情大变的症状。

ptsd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后遗症(心理学角度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2)

威尔比局长的理解成了狄克森的解药,他长期用暴力的方式对抗着这个世界,这是他面对至亲去世之后的防御机制。

狄克森一直记着威尔比局长的话:要冷静,要思考。

ptsd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后遗症(心理学角度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3)

在酒吧,他听到领座吹嘘自己强奸并火烧了一个女孩之后,他做了三件事。

1、控制情绪,冷静地记下嫌疑犯的车牌号。

2、借口变魔术,挠了嫌疑犯的脸,在被暴揍中只是防御。

3、到家第一时间把取得的DNA样本保存好。

虽然被新任警察局长开除,但是狄克森终于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警察。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另一种选择》中提到:心理学家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创伤的两种可能后果上,一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另外一种是表现出复原的能力。但是,还存在第三种可能性——遭受痛苦的人有可能复原并成长。

创伤事件本身是灾难,可是并不意味着经历创伤的人一定会活在伤害的阴影中,有些人可以在创伤中找到成长的契机,变成一个更强大的人。

狄克森最终在威尔比局长的帮助下完成了成长的蜕变,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

威尔比局长:死后也在保护着家人们

威尔比局长患了胰腺癌,在绝症面前他选择用枪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杀前他戴上写着“不要拿下面罩,直接打电话找警察”的头套,不愿让妻女看到他死后的模样。

ptsd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后遗症(心理学角度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4)

避免死者家属看看到血粼粼的场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家属闪回的症状。

心理学名词“闪回”是指伤害事件的记忆或画面不断地出现在梦境中,或即使在清醒状态中也不断地在脑海中重现,因而使受害者经常处于惊恐和痛苦之中不可自拔,好像创伤事件就发生在刚才。

即便不出现闪回的现象,记忆也可能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不断影响生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还可能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多年后被重新唤起。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里,威尔比一直在用温柔的方式保护着挚爱的家人们。

心理学研究发现:相当比例创伤性事件的经历者有强烈的内疚与自责,他们会在亲人去世后不断追问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威尔比局长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如果有天堂,希望我们能够再见,如果没有,认识你让我感觉上过了天堂。

他的善意和理解让妻子免受愧疚的折磨,与之形成强烈对比得是不幸的米尔德里徳。叛逆的女儿安吉拉借车不成,冲母亲吼道:“但愿我在路上被人强奸。”

米尔德里徳回道:“我希望你在路上被强奸。”没想到她和女儿的最后一句话成了“诅咒”。在那些难以入眠的夜晚,米尔德里德一定在内心问了无数遍:“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这些带有自责色彩的无数个追问,会让他们更难以接受现实,在创伤的痛苦中迟迟不愿走出来。

威尔比局长出现在影片中的时间不是很长,却改变了整部影片的底色。所谓爱的传播,都是这样春风化雨般吧,不会惊天动地,却影响深远。

写在后面: 经历创伤事件之后要积极的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出现创伤性应激障碍的症状,要及时接受心理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主要采取心理治疗(认知重建、暴露疗法等)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