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世纪,一个叫作西帕提亚的女人曾把她月经时用阿过的破布扔到她的爱慕者身上,试图阻挡这位爱慕者对自己的追求。这种行为放到现在也是相当不一般了,做出这种的事一定是个奇女子,当然西帕提亚也不一般,她是一位哲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0年)是一位古希腊著名的医生,传说,他曾经说:希望在观察女性月经的肿胀以及疼痛的恢复之后,可以开展对流血的病人的实验治疗。可见,当时医生对月经以及痛经是很了解的。

在古代中国,医生了解的就更多了。中医对于经期疾病的记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和气血有关的说法就有气滞血瘀、肝气郁结、气血不通、气血两亏等多种。以至于山东的驴大概都被杀光了,用来做阿胶补气养血。

对于经期的应对方式,无非是挡住、接住、堵住和置之不理、任其流淌两种。原始社会,女性的月经一定是没有任何的处理措施的,大概只能用下菜和树叶来抹抹血迹了事。后来可能用树皮或者兽皮等吸收血污,当然到了19世纪也还是有用兽皮的。

古代中国,传统的说法是使用草木灰。女性做一个小布口袋,把草木灰装到里面,然后把这个布口袋两端缝上可以系的布条或者绳子,系在腰间。这就是卫生巾了,更换卫生巾时,倒掉里面吸满污物的东西,然后再洗洗布口袋,晾干后继续使用,如果急切的时候也会用火烤干。也有说是用纸或者棉花放在布口袋里,然而这两种材料相对于草木灰比较昂贵,有钱人才用得起。有的女孩子会使用棉花等物品作为塞子,塞进阴道,企图阻止污血的外流,这就像今天的卫生棉条。

古代妃子生辰送什么(古代妇女怎么度过每月那几天)(1)

中国古代卫生巾

古代男人一般是忌讳看到女性经血的,经血被认为是不洁之物,当然,也有一些男人会以收集女性“卫生巾”为乐。有的时候经血还被用作战争的武器,战斗的某一方把女人的经血的布条和狗血一起扔向敌军,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获得胜利,这种情况在宋朝农民起义的记载中就有所出现。

到了清末义和团运动时期,义和团的团员还有这种想法。一位团员认为他们进攻教堂失利是因为有女人夹杂在义和团的队伍中,更为可恶的是洋人居然把沾着女人经血的月带(“卫生巾”)挂在窗口,害得大师兄的法力无法施展。然而,据说曾经有道士收集宫女们月经初潮时的经血,专门用来炼制所谓的不老仙丹“元性纯红丹”,而吃这个丹药的人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

言归正传,再来说说古代女人应对月经。在古埃及,女性会使用叠好的亚麻布来应付月经,也有一种说法是把柔软的纸莎草放在阴道内(这源于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文献的记载)。罗马妇女使用羊毛卫生棉条。古代日本的妇女用布带把卫生棉条固定在一起,每天要换10到12次。传统的夏威夷妇女使用了一种叫做“hapuu”的本土蕨类植物来吸收经血。在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1350年—1767年),贵族女子在经期要“骑马”,也就是要将棉布条绑在私处下面,像骑马一样。并且因此生活会很不便,在经期她们要呆在房里,不能外出。

按照穆斯林传统:来月经的女人要每天清洗自己直到经期结束,还要用涂满油脂的棉布绑在自己的私处。(Sahih Bukhari 1:0302) 还有关于在女性月经期间需要暂停一种称为salat的正式祈祷的说法,同时,妇女们也要停止性生活。在经期结束后,她们就会在完全沉浸于水中(被称为ghusl),重新开始性生活。在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穆斯林社区的妇女们去找先知的妻子,要求她们检查她们作为“卫生巾”的棉絮做的小垫子,以确定她们过了月经期。(非经血和其他体液的排放不需要暂停宗教仪式,但需要事先进行小的洗礼)。

犹太律法(halakha)规定,女性经期开始的五天之内要用干净的棉布塞进阴道,每天塞两次以确保经血不会流到外面。在浸礼池进行浸礼(把身体浸入水中)的前一周,她们也会穿白色的内衣睡在白色的床上(这可能是因为她们的灯笼裤很松,不会引起不适)。犹太律法是很严格的,关于性交和婚姻有许多条目,“如果他/她遵守了这些法律,那么他/她在做一个犹太人”。从前,犹太女性也是不穿内裤或任何护垫的,而犹太律法至今对犹太世界的女性影响深远。

在西方世界,英国拉夫堡大学的萨拉博士说:“17世界的英国女性都穿着自己平常的衣服”,也就是说在经期不会有特殊的应对方式。在德国,直到19世纪后期女性从未使用商业性质的卫生巾。“大多数女人的‘卫生巾’都是自己制作的,或者像农村妇女一样,既不穿内裤也没有衬垫,经期的时候,他们留下了一条血迹。”不得不说,这个场面很尴尬,而经血的气味也很尴尬。

谈到应付月经,一位美国妇女曾这样回忆:我的母亲1848年出生在肯塔基州(烟草种植园),使用切成餐巾大小(没有尾巴)的羊皮。她会在皮肤上涂抹油脂以抵御水分,并在私处旁边穿上毛皮吸收血液。她把羊皮浸泡在冷水中,然后煮沸它们来清洁它们。我的母亲从不穿内衣,而且在家里只是将羊皮夹在两腿之间,但是羊皮偶尔从裙子下面掉下来,她经常伸到裙子下面去调整它。

英语里专门有句俚语叫做 “on the rag”,字面意思是“在破布上”,实际上意思就是处于经期。在没有大批量商业化的卫生巾的时候,还曾有一个卫生巾的制作教程。不得不说,看起来十分复杂。

古代妃子生辰送什么(古代妇女怎么度过每月那几天)(2)

卫生巾的制作教程

那么,是谁发明了卫生巾呢?说起一次性月经垫(menstruation pads),它最初的创意来自那个头像印在满地球流通的美元上的富兰克林。最初,富兰克林为了给战斗中受伤的士兵止血,发明了卫生巾的雏形,那个时候大约是18世纪。到了19世纪,卫生巾才开始商业化,但是依旧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后来,护士们用木浆绷带来吸收经血,这种可以吸收经血的材料比较廉价和便于得到,这才开创了一次性卫生衬垫的先河。

古代妃子生辰送什么(古代妇女怎么度过每月那几天)(3)

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卫生巾雏形

实际上,即使到了20世纪初,能清洗、可以反复使用的月经用品还没完全退出舞台,卫生巾更像是卫生围裙套装。腰上有绑带,中间像内裤,后面还有个“小披风”。只不过这个“小披风”围裙是在后面,不是在前面。

古代妃子生辰送什么(古代妇女怎么度过每月那几天)(4)

“小披风”式卫生巾

而且,不得不说,无论是自制的还是量产的,当时的月经用品必须借助几条带子挂在腰间。到了20世纪70年代,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东西出现了,那就是和现代卫生巾相差无几的背面有胶条的卫生巾。

古代妃子生辰送什么(古代妇女怎么度过每月那几天)(5)

早期卫生巾广告

至于卫生棉条, 在1860年由梅恩定义:“一个不那么不雅的词,无论是用碎布、海绵还是丝手帕组成,在出血的情况下用来堵塞阴道的,都称为棉条(tampon)。” 棉条在20世纪40年代末由哈恩博士开始致力于大规模生产,如今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古代妃子生辰送什么(古代妇女怎么度过每月那几天)(6)

卫生棉条

从此往后,卫生巾就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了,而且材料更好,更轻更薄,还加上了护翼和沟槽。有日用款,夜用的长款还有经期前后的迷你款,还有各种香香的味道。从这些方面上来看,现代女性还真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古代妃子生辰送什么(古代妇女怎么度过每月那几天)(7)

古代妃子生辰送什么(古代妇女怎么度过每月那几天)(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