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偏科非常厉害,尤其是语文和英语(英语现在也没有改善),一直比较差。
但是后来,我的语文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最开始第二卷是60分左右,后来到了80多分)。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老师、方法和努力。
高三的时候,我们重新划分了班级,语文老师也换了,他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碰到好老师这一点,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后面我重点会一一介绍我的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这个可以说是语文所有题型中,最简单的一个,但是我当时几乎拿不到多少分。
当初做这种题型,答案乱写,根本找不到重点。但是老师一直说答案就在原文中,而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原文中?
直到后来,我决定就用原文的句子回答问题,哪怕不沾边。渐渐地,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白给的,很简单!答案一目了然,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老师说的:答案就在原文中。
诗词鉴赏这个要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他给我们总结了回答诗词的一套“公式”,几乎可以搞定一大半的诗词鉴赏,我就是凭着这套公式,对诗词鉴赏保分的。公式如下图:
文言文阅读
我们那个时候,文言文考察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语用法、全文理解等。
其中,虚词就20个左右,把所有含义背过,多练习理解。但是,实词就不一样了,非常多,需要积累。
可能很多同学,连什么是实词和虚词都搞不明白,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快速的区分方法:就看它能不能单独地回答问题。
比如,这是谁干的?回答:我。
“我”在这里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它就是实词。比如“的、了”等,它们几乎不能回答问题,所以是虚词,它们必须依附在其他词语周围。
比如,这是谁的?回答:我的。
注意:这个方法可以区分几乎90%的情况,并不是所有情况。但基本够用了。
古今异义词和实词一样,需要积累。这个比较好的一点是,它基本上在所有地方意思都是相同的,比如“妻子”,几乎所有的文言文中,都解释为“妻子和儿女”。
词语用法这个考点,其实也不难,所有用法,几乎在课本上都能找到例句,把课本重点句式和词语的用法掌握,多加练习,一般也没什么问题。
全文理解,这个就看平时个人能力了。
作文写作刚上高中的时候,作文也是乱写,问题很多,比如:语句不通顺、跑题、材料论证不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固定的风格和模式、书写潦草(书写改善后面会讲)等。
但是,到了高三之后,我作文成绩的提高,基本上是因为老师。
一上高三,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求把风格和模式固定下来,每一次作文作业或者考试,都用这个模式。
他说:虽然你的风格,我可能快看吐了,但是阅卷老师还是第一次看。而且,因为模式已经固定了,所以你只需要整理材料即可,不需要考虑其他的。能够大大的节省时间。
那个时候,高考是话题作文,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议论文(很多同学开玩笑说自己写的是“形散神也散”的“散文”)。我的模式基本上是大标题 三个小标题,然后每个小标题一个素材对话题进行论证。
于是,我找了差不多20个话题,比如:创新、发展、传承、合作等,然后每个话题找3个素材,整理文字和描述,尽量使其通顺和有文采。最后,找了差不多将近40个素材(因为有些素材可以用于多个话题),早读的时候就会背,自习的时候会背,反正背到滚瓜烂熟。
后来,我的作文基本上从40分,提高到了48分左右(满分60分)。我们那个时候,42分是中位分数,45分基本就是前20%,几乎没有50分以上的作文。
按照这个方法,先从总体解决作文问题,然后再逐个解决其他的。
比如语句不通顺,这个就需要自己的语感了,培养语感就是要多读、多写、多练!体会不出来,就找同学或老师帮你把素材整理成通顺的语言,自己去对比。先不要过分的追求语言是否优美,还有,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多重否定!
如何不跑题呢?那就是点题。文首点题,文中点题,结尾再点题。每个素材陈述完之后,再想办法点题。
如果自己的论据不足,要学会灵活处理。比如,古人云:志贵专,神贵凝,身贵动,心贵静。你要知道,阅卷老师不可能读过所有的书籍,他会去考证古人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吗?
不可能!
再说一点:那句话是我自己编的。
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剧和小说中的素材,不可以拿来当作论据!因为它们本身就不是客观事实。这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
书写我以前的书写是非常潦草的。而且当时班主任为了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特地让我当语文课代表。但是每次批评书写潦草的同学中,我是第一个被批评的。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高三上学期末。
同学们老说我们语文老师字写得非常漂亮。但是他讲课时都写得很随意,我一直觉得很一般。
直到有一次,语文老师在后面抄黑板报时,我回头撇了一眼,当时就惊呆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同学们说老师写字很漂亮了。
我当时看的有些痴迷,开始仔细观察老师的运笔。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开始刻意模仿老师的字体。期初并没有很大的改善,但是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坚持,效果开始显现,工整度明显好了很多,老师批评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快临近高考了,老师特意表扬了我的进步,无论是语文成绩,还是书写改善。
高考结束之后,父亲和其他亲戚看到我的手抄笔记之后,都很惊讶,不敢相信是我写的。现在,家族里有些需要誊抄记录的活,基本上都是我来干。
注:下面三者图片,第一张是我改善前的;第二张是基本上是高考卷面的书写了;第三张是我现在工作的书写。
后来,我回顾了自己的书写改善,我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写出工整的字体,就是缺乏一个入门。
对着字帖练有没有用?有用,但改善可能很慢;而且很有可能坚持不下来。我当年也对着庞中华的字练过,但是效果不明显。虽然语文老师的字算不上书法,但是我喜欢,也很适合我,所以提高很快。别忘了,我没有刻意的去练习,只是在平常的作业和考试中去改善,相对来说,我已经很满意了。
我的观点是:中国的书法字体丰富多样,百家齐兴,买一本中国书法合集,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字体(甚至可以找同班同学写字比较好的模仿),对照着坚持下去,一定会要效果的。因为我亲戚家的一些孩子,的确得到了帮助。
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改变字体之后,有一段时间会明显影响书写速度(尤其答题速度)。所以,改善字体越早越好!
打好基础上面都是我当年针对题型做出的方法改善或总结,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基础,不光语文,所有的科目都要打好基础。在我眼里,打基础就一个字:背!
背课文、背作文、背词语、背诗词、背所有可以背的东西。我给自己下了一个规定:凡是靠努力就能拿到的分,绝不允许失误。
所以,凡是考纲内所有能背的,我几乎背了个遍(我们那个时候还考成语使用、近义词辨析、错别字、读音等,这些是不可能全部背下来的),尤其是课本上的背诵段落,几乎能做到脱口而出,而且没有任何错别字。
其实,在我看来,背诵这个也适用于理科类,比如数学。数学这门课非常吃天赋,如果天赋不好(比如经常50分以下),那就去背例题,背课后练习题,背多了,总有一天会开窍!但争取早开窍。
说回来,从小学开始,我就特别重视基础和课本。当时要求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我就是不会。但是,基础知识我都记得非常扎实。比如,有一次我们的语文考了一个非常偏的语文术语,原题类似这样:
“张三和李四他们……”
问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结构?我选了“复指”,结果周边的同学问“什么是复指”,我说这里的“他们”跟前面的“张三和李四”指代是相同的,类似的就叫复指(现在不知道考不考这样的题,我们那个时候其实也不考这样的题目,不知道那份试卷为什么出了这么一道题)。
复指是小学五年级学的,我不知道现在小学还有没有。我想即使现在很多朋友,也没听说复指这个词。
还有一些对词语的解释,比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并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渠”,是第三人称“它”(现在好像改成“水渠”的意思了)。
说实话,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理解不了就先背过,背完再说。但是,后来对我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一直到现在。因为背得多,也就慢慢积累了一些词语和句子,后来被领导发现了,还做了一些非本质工作。
我的职业是软件的开发(当时是在一家饲料厂做信息化),有一年仲秋节,领导让我以公司名义写一段祝福词。于是,我写了下面这段:
时值新凉涤暑,恰逢满月盈秋;梧飞庭畔,秋到人间。
忆往昔,承蒙各界扶益,惠佑至今,感荷高情,匪言可喻。
值此仲秋良辰之际,维度农牧祝愿各界鸿业丰郁,嘉运无竭,万事启泰,阖府均安。
文不尽意,书短义长,聊具拙言,藉以赏月。
当时发给我们领导,他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各位学子,语文一定要重视基础和积累的力量。
声明:以上所有的方法,只是我那个时候自己总结的,是否适应现在的高考,请各位自行衡量。本人不承诺以上方法会产生积极影响。我是2003年参加的高考。
我还有一个避免粗心丢分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科目,尤其是理科。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