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到孟子,从“仁”到“仁政”孟子继承孔子的衣钵,并发扬光大,所以两人的思想,被后人合称为孔孟之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国学十一册第七课管仲相齐内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十一册第七课管仲相齐内容(第四课  孔孟之道)

国学十一册第七课管仲相齐内容

   从孔子到孟子,从“仁”到“仁政”。孟子继承孔子的衣钵,并发扬光大,所以两人的思想,被后人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被儒家门徒公认为,继孔子之后,又一圣人,史称亚圣。

     说实话,其实孔孟思想,适合内治,并不适合外争。

    这也是孟子所提倡的王道,竞争不过霸道的根本原因。

    王道在内治中维稳确实有可取之处,不然也不会在改朝换代后,经济、政治等方面发民展到一定程度,孔孟之道就会被统治者从思想库中提出来用,此朝用,彼朝仍用,当然有其可取之处。

   不要小看每个历史时间的当政者,他们基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诸子百家给统治者的选择很多,为什么统治者独独选择了儒家,那是历史大势的需要。如同大争之世诸侯纷纷选择霸道一样,和平发展时期,新中国又重新拾起了孔孟之道。

   在全世界推进孔子学院。

   在学校教育中,加重孔孟篇章。

   在国家政策文件之中,使用儒家名词如“小康”、“和谐”等。

   这一进程说明,共和国发展达到一定成熟度,需要维持稳定,面对无法扩大的蛋糕,那么如何处理好内部矛盾就提上了日程。

   所以孔孟之道重新回到了国家治者的视野。但我认为用孔孟之道去教育学生竞争,尤其精英学生对外竞争,并不恰当。

   别看高中学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是他们仍然很容易受环境,特别是教育的影响。

   如果这些精英学生真的相信孔孟之道,掌握了国家机器,就像《三体》中的圣母程心,在国际丛林中,他们对国家的损害将难以估量。

   所以高中生更应该学习的是《老子》和《孙子》。

        202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