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商鞅韩非李斯谁厉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1)

商鞅韩非李斯谁厉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