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先生是我国现代卓有成就的小写意花鸟画大师。1903年出生于河北成安,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雪涛先生自幼喜爱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毕业后到小学执教并任校长。 1922 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1926年于北平艺专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卖画为生。这一时期,雪涛先生潜心传统,以徐渭、陈淳为宗,兼有名师指点,画境大增。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次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工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任北京画院院长。并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等职,1982年逝世于北京。
王雪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尤执着于小写意花鸟画创作,并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
雪涛先生师古不泥,师法宋、元,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外师造化,注重写生,中得心源,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用笔上工写结合,虚实相生;在用墨上水墨相融,色墨相生,层次感极为丰富,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同时,他将西方绘画中的明暗、色彩等技法与规律巧妙运用于创作中,使作品更加协调、明快、视觉的冲击力也更强。
雪涛先生所作题材广泛,构思巧妙,形似神俏,画面清新隽永,富有笔墨情趣和生活乐趣。他常将生活中的花鸟世界跃然于宣纸之上,他的花鸟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勃勃生机的。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画面具有大的气魄,却描绘的是生活中、自然中的小生灵,雪涛先生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如蜜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等,栩栩如生又活波可爱;如紫藤、牡丹、荷花、八哥、水禽等,动态多姿跃然纸上。雪涛先生对花与鸟的动态把握上极为准确,善于将最具意趣的瞬间画面,用他摄像机式的记忆能力定格于刹那。故此,雪涛先生笔下的花鸟虫鱼,一草一物,大千世界,刻画地细致入微,鲜活而情趣盎然,将艺术家自己的深切感受与绘画美学、审美境界与思想间接传达给观赏者,形成了他清新自然、灵巧神妙,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王雪涛先生的小写意绘画,深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极接地气,影响深远而广大。分析雪涛先生的艺术历程与艺术成就,我们不难得出以下规律。
天赋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单纯靠勤奋与努力成为艺术家是行得通,但成为王雪涛先生这样的大师级艺术家恐怕没有一些天赋是不行的。但是笔者认为雪涛先生还是勤奋型艺术家,天赋只占三分,勤奋则占七分。在马骁骅所著的《王雪涛艺术研究》中有这样的描述“其胞妹王廷华老人亦曾谈及,雪涛幼时就年少老成,常闭门伏案习画,绝不与市井泼皮浪子来往。”雪涛先生一生勤谨,习画与创作不止,这是他取得大成的不二法门。
生长环境。王雪涛先生出生于河北成安,成安县地处中原腹地,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这里人文积淀深厚,近代以来,新式学校兴起,除成安王雪涛外,周围曲周县与大名县先后涌现出彭八百、周抡园、田辛甫等绘画巨匠。此外民居建筑上的吉祥图案及张贴的戏剧故事画成为幼年雪涛的临摹对象,同时雪涛先生的成长得到了家庭与近邻(民间画师史桂)的支持与影响,兄长王廷佐鼓励他到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进行学习,这使他走上了专业的美术道路。
良好的教育与工作环境。王雪涛在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得到了邓中夏、姚寿昌、宋荫梧等老师的教诲,并与同学王森然、陈小溪、白寿章、田登五等交流学习,画艺大进,并以“学业成绩为学校之冠”的成绩毕业于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第二年(1922年)投考并被录取到国立北平美术学校(后更名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蔡元培称“为国家美术之模范”,1928年改名为北平艺术专门学校,简称“北平艺专”)中国画科学习。当时任教中国画的讲师有郑锦、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萧俊贤、萧谦中、王云、陈年、贺良朴等,教授西画的有王悦之、高春莱、夏伯鸣、颜智开等。
王雪涛与诸师情深至笃,诸师经常做客王雪涛的迟园一起谈画论道,合作作品。在校期间,王雪涛拜王梦白与齐白石为师,并与李苦禅、袁仲沂、徐佩蕸等成立了“九友花会”,常常切磋交流。科班学习与师友交流令他眼界、画界大开,技艺精进。毕业后任教至1937年,开始了课徒卖画的职业画家之路。建国后长期任职于北京画院,这给雪涛先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使他能安心创作,佳作迭出,该画院聚集了画坛高手与京华各界名流,客观上为雪涛先生提供了交流环境,使其名声愈加大振。
名师指点。科班美校学习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广博性,而名师指导、因材施教的学习更具有独特性与开悟性,专业学习增其宽与面,高师导悟引其深与精。雪涛先生一生老师很多,而影响其最大的则是“二白”,即王梦白与齐白石。
1922年雪涛先生入学北京艺专时,王梦白时任中国画系主任教授,王梦白生性直爽,嬉笑怒骂,不拘常规,以“骂斋”为号,但他不吝示范,悉心指点,爱护学生,酒后更是信笔挥毫。在雪涛先生的《忆梦白师》中有“每遇上演国外动物电影时,又最喜欢约我同看”,可见其师徒情深。又因雪涛先生(毕业后)与王梦白同住西单报子街,更是交往甚密,受教良多。雪涛先生于入学的第二年即1923年,和李苦禅一同拜齐白石为师,白石老人遂改庭钧为雪涛,自此雪涛先生以“雪涛”之名行世。白石老人出身农家,谨慎待人,谦低平和。“二白”对王雪涛的绘画艺术影响极大,这从雪涛先生画风的转变,尤可见端倪。
拜白石老人为师后,雪涛先生刻苦勤勉,追随白石老师习画,很快与白石老人的画风形神兼具,1924年所作《白菜图》与1925年所画《不倒翁》与《清白图》等,用笔简约而厚重,设色浓艳,墨块大干而又层次,颇具白家风韵。在雪涛先生所作的一副《荷花》中白石老师题跋称:“今雪涛此幅似白石手作……余何时授也,白石记。”前句为鼓励,后者为“担心式”的“批评”,雪涛先生聪颖有加,悟得其中意味,绘画取法遂开始了“弃白石,取梦白”的探索,画风一变。三十年代始,雪涛先生大写意绘画逐渐转向王梦白式的小写意画风,由白石老人的厚重明艳转而为活泼素雅。
几年后,雪涛先生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增加了写生与素描的练习,细致观察生活,吸纳书法金石、诗词戏剧等姊妹艺术之长,并吸收明清、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徐渭等众先辈画家的营养,以“师造化、师古人、师师长”的取法理念,而能融会贯通得其心源。而逐渐形成了自己清新雅健、灵动秀丽的风格。三十年代中期,王雪涛的画名日盛,在名家云集的京华能大名早著、占得一席实属不易,可见其横溢才华非为一般。1933 年白石翁为雪涛书画合璧册上题跋称:“雪涛仁弟近画大似白阳、复堂流辈,因题一绝句……吾贤下笔如人意,羡汝成名鬓未丝”,1934 年他在雪涛杂画册上题曰:“蓝已青矣”。从白石老人的题跋中可以看出他对年少成名的爱徒的夸爱与其不落窠臼、别图新法的喜悦之情。
创新精神。一门一户称为家,而独立称之为“家”的艺术家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要有创新精神,王雪涛先生就是极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四十年代,雪涛先生开始了以课徒鬻画为主的艺术创作之路,他完全脱离了“二白画风”,遍习古人,食百家饭,这一时期的画作常有陈老莲、华新罗、石涛、恽寿平、林良、陈淳等的影子,其布局章法也时常更变,这都是雪涛先生创新求变的具体体现,造型趋真,注重细节,画风精致,设色淡雅。同时对没骨画法和吴门画派研习,并将早年所习西方绘画技法杂糅其间,增加体积感、明暗对比和质感。画面少了文人清冷气,增加了人间烟火气,平和又多姿。
新中国成立后,雪涛先生探索艺术创新的大众化,同时注重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增加绘画线条的书写性,删减画面的雕琢感,增加整体感和整体呈现的气韵,小品与大作兼而有之。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雪涛先生深入祖国名山大川,注重写实意味增加,画面疏密对比,冷暖色调对比都愈加强烈,其画艺进入鼎盛期。七十年到八二年雪涛先生辞世,雪涛先生对中国画本质性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探索不止,他更加注重笔墨情趣,用书法之法如画,强调线条的厚重老辣,自由与灵动,朴拙不雕是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雪涛先生在《谈任伯年的画》中这样谈艺术家的创新精神:“艺术贵在独创性,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是指风格形成,然而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画家要永无止境的攀登,学习和创造是毕生的事。”正是雪涛先生的创新精神,才形成了雪涛先生开宗立派式的小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高峰。
以上五点是雪涛先生取得重大艺术成就的主要因素。当然,一个艺术家的成功需要更多方面的因素,如时代洪流的不可复制性、大师频出的时代背景、周围师友的抬爱、弟子的多少优劣、艺术家长寿与否等。设若雪涛先生能多活十年二十年,那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将更不可揣测。
雪涛先生以对艺术的真诚与纯粹态度,毕生致力于花鸟画创作与研究,他经历了少年萌芽痴迷,青年刻苦求学,中年成名与探索性钻研;盛年顺时代之变而独开小写意花鸟新风,晚年融贯古今中西自成一家。
雪涛先生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其作品展现出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前进奋发的艺术形象和精神面貌。他对生命、生活的感知,对人间的热爱,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歌颂,以及他的写意精神和诚挚品质都通过他的作品展现给世人。这使得他的作品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对后来者及中国美术事业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