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茶馆大约3万余字,仅一个多小时即可读完。在这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你将穿越半个世纪,感叹这出戏剧构思的精巧绝伦,咀嚼三教九流人物身上凝聚的历史意义。

作为戏剧,场面当然不能过于宏大、过于复杂。广阔的历史画卷、繁多的人物形象、尖锐的矛盾冲突在裕泰茶馆这个小环境中汇聚。一曲诙谐洗练、京味十足的数来宝带我们走进这个特殊的地方。

裕泰茶馆在哪(一小时穿越半个世纪)(1)

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茶座多,真热闹,也有老来也有少;有的说,有的唱,穿章打扮一人一个样;有提笼,有架鸟,蛐蛐蝈蝈也都养的好;有的吃,有的喝,没有钱的只好白瞧着。

01

尽管裕泰茶馆一直张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但仍始终裹挟在历史的波谲云诡中。

百日维新失败后的第一幕,欧美列强更加耀武扬威、颐指气使,清政府一面向洋人示好,一面搜捕维新党,气数将尽却更加作恶多端。打手二德子总是一副谄媚的姿态讨好洋人;专一拐卖妇女的刘麻子也认为“洋东西可真漂亮”“带着这么好的洋表会叫人另眼看待”;40岁的庞太监,一边忙着买老婆,一边作为守旧派的代表对资本家的维新嗤之以鼻;热心硬气的常四爷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探子捉去了牢里;颇有些资产的秦仲义想要顺应时势开工厂,实业救国。

袁世凯死后的第二幕,军阀割据,内战频发,战乱下的民众生存环境日益狭小,北京城的大茶馆纷纷关门,裕泰成了硕果仅存的一家。时局动荡下,人们的装束也在守旧与维新间摇摆不定,李三的清朝小辫就遭到梳圆髻的王淑芬的奚落。而由于战乱频仍,兵警成了借势生威的人,抢财夺物,借机收费,从前靠着清政府,现金靠着军阀、靠着洋人。

裕泰茶馆在哪(一小时穿越半个世纪)(2)

到了解放战争的第三幕,国民党特务到处抓人,征用资产,秦仲义开的仓库被作为逆产没收;王利发的茶馆被小刘麻子的“托拉斯”计划征用;庞四奶奶仍然做着回归皇帝时代的梦;而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用罢工罢课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诉求;作为国民党官员代表的沈处长,张扬着崇洋的风气,不地道的洋话既滑稽又讽刺。

人人都作为个体活着,人人都活在时代里,受时代政治的裹挟。

02

除了横向的历史截面,还有纵向的人物贯穿。

茶馆里有三个主要人物,掌柜王利发年轻时继承了茶馆,做事精明,八面玲珑。他深谙经营之道,所以裕泰茶馆一直在变化,不断在改良。饶是如此,王利发也从刚接手茶馆时的壮志满满到经营艰难的满腹牢骚,再到最后难以为继,悲愤自杀。

常四爷为人耿直,颇有骨气,年轻时吐露自己的抱负被捕,后来仍然心系国家,参加义和团,到老时盼着国家能像个样儿。只是一辈子一事无成,也难免感慨道“我爱咱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

裕泰茶馆在哪(一小时穿越半个世纪)(3)

秦仲义则是资产阶级的代表,面对清政府的穷途末路,他不屑于给予穷人小恩小惠,主张实业救国。但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工厂被政府当做逆产拆除了,一辈子的心血一朝化为泡影,他抗争的心也将随自己一起进入棺材。

人物的悲剧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时代的风向又拉扯着人物的喜哀。

裕泰茶馆在哪(一小时穿越半个世纪)(4)

最有趣的是在名字前加了“小”字的子承父业的几个反面人物。

以相面为生的唐铁嘴爱吸大烟,是典型的奸猾小市民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他的改变只是从抽大烟到抽白面,还以“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作为精神慰藉。而他的孩子小唐铁嘴依然是油腔滑调的相面天师。

打手二德子嚣张跋扈,专爱欺软怕硬,自己的口头禅是“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到了儿子小二德子时变为“打不了他们,还打不了你这个老子糟老头子吗?”父子承继的相似之处令人捧腹。

负责说媒拉纤的刘麻子心狠手辣,专为清政府官员买卖良家妇女。清政府垮台后,仍在私底下干此营生,终于被抓。到了小刘麻子时,依然以买卖姑娘为生,并依附国民党的力量抢占了茶馆,可以算是最大反派。

裕泰茶馆在哪(一小时穿越半个世纪)(5)

而抓人的特务宋恩子、吴祥子也从依附皇上到依附袁大总统再到依附洋人,“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他们的后代则常常以抓人的名义四处敲诈。

这种父子相承的反面人物与由壮到老的正面人物恰形成对比,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便于理解人物以及其中蕴含的子继父业的哲学思考。

03

虽然形式变为了话剧,但老舍的笔触从来不会离开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剧中,三个主要人物分别代表了时代中不同的人物群体。

秦仲义是实业家的代表,渴望通过实业发展经济,曲线救国。但时局的动荡不允许他这样的小人物与历史大势对抗。最后只落得拿着自己工厂里生产的钢笔管,说出“当初有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这样阴阳怪气的心酸话。

裕泰茶馆在哪(一小时穿越半个世纪)(6)

常四爷则代表着进步的革命分子,虽然身为旗人,可心系国家,爱打抱不平。但这样直性子的人在混乱的时局中无疑会处处碰壁,折腾了一辈子,老来却只能靠买卖青菜、花生米维持生计,连棺材本都没能备下。

如果说怀着一腔热血的二人是抱着救国理想渴望做出一番事业却最终郁郁不得志,那么只求生存、处处忍让的王利发就是时代动荡下的历史悲剧了。

裕泰茶馆在哪(一小时穿越半个世纪)(7)

王掌柜的圆滑世故随处可见。为了避免卷入政治风波,在茶馆里贴下越来越大的“莫谈国事”字条;讨好房东秦仲义时,对方都忍不住赞叹“比你爸爸还滑”;被特务威胁时,一句“您太高抬我了”堵得特务无话可说。可就是这样一位处处低眉顺眼、忍气吞声的掌柜,依然躲不过茶馆被占的悲惨结局。“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苟活的人生哲学在那个乱世遭遇了滑铁卢。

老舍笔下的人物大都如此,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挣扎浮沉,最终都摆脱不了毁灭的宿命,这是人物性格所致,更是社会环境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