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1)

之前《觉醒年代》热播的时候,大家纷纷感慨:《新青年》这本杂志也太牛了吧!

要知道,从晚清开始,随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拉开帷幕”,不管是政治局势还是社会生活,或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都处于剧烈的动荡当中,而其中“杂志”扮演了不可小觑的角色。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2)

在救亡图存的信念指引下,思想家、知识分子、革命者们纷纷以笔为刀,在刀剑如霜的岁月中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杂志不仅传递出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信息,还是思想的论战场,起到了思想启蒙、舆论动员的重要作用。

而要溯源这一办刊传统,就不得不提中国近代史上的天才型新闻人——梁启超。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3)

现如今,很多人对梁启超的了解更多在于他对子女的教育,以及9个子女取得的辉煌成就,却不知他的思想与办报活动,对近代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影响甚巨。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

这份寿命仅不到五年的报纸,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从中国的代表性自由主义思想家胡适,到中国共产主义领导人,几乎所有立志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曾提及。

1904年进入上海的中学读书的胡适,几乎同时读到了这份杂志,在其自传中仔细描绘了为其中之一言一句所倾倒的样子。

青年毛泽东在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来到长沙得到这份杂志(类似一种思想全集),对这份当时已停刊的杂志反复阅读,几乎到了可以“背诵”的地步。

而对于梁启超,日本学者、著名史家狭间直树在《梁启超 东亚文明史的转换》中给予梁启超高度评价:

对接受不同文明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翻译,为了接受自身本没有的概念,明治日本还创造了大量“近代”汉语。以此为基,西方近代文明在中国也被广泛接受,近代东亚文明圈由此得以形成。其最大的功臣是富有学识的天才型新闻人梁启超。

大家应该铭记,是他使我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上通过母语接受高等教育。

梁启超及《新民丛报》究竟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哪些重要影响?

让我们看看《梁启超 东亚文明史的转换》一书是如何介绍的。

01 梁启超:被低估的全才

把初步形成的“近代东亚文明圈”引进中华文明的大本营,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人,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生于1873年,殁于1929年。自戊戌变法爆发的1898年开始到1912年,十四年间,梁启超作为清政府的通缉犯流亡日本。期间,他努力汲取明治日本积累下来的新知识,为把中国改造为立宪的国民国家而不懈奋斗。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4)

在流亡生活开始以前,1890—1898年间,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弟子从事变法维新的活动。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于1912年回国,至1920年,他历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深度参与到现实政治中。1920年他从政界隐退,全身心投入到文字工作及教育活动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章,直至57岁(虚岁)去世。

梁启超可以说是一位天资过人的全才,是公认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他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仅在他号召的“革命”领域,就涉及学术、思想、经学、史学、文字、文学、诗、曲、小说、音乐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他不但在以上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还为开辟图书馆学、新闻学等新领域做出了卓著功绩。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5)

《走向共和》中李鸿章对话梁启超

其中,他作为有学识的新闻家的政论活动,尤其在《新民丛报》这类学术政论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最受人瞩目。

它们对中国留学生、知识分子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为中国思想史打下了转变范式的基础,梁启超由此成为近代东亚文明圈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功臣。

02 影响力惊人的《新民丛报》

改造中国人的精神,使之成为“新民”,是梁启超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02年2月8日(光绪二十八年壬寅春节),梁启超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的封面上采用的是将清朝区域标红的三色印刷的地图(参照本章首页图片)。这一封面基本上在第一卷全24册没有变化,为了培养民众对祖国的印象,提高民众的爱国心。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6)

《新民丛报》创刊号封面(初版)

此时的家国已风雨飘摇: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西太后带光绪帝落荒而逃。对外战争的失败,加上国内统治权威的丧失,在梁启超滔滔不绝谈论的贯彻生存竞争、优胜劣败法则的民族帝国主义时代,清朝的命运以最最悲惨的现实教训体现出来。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7)

《新民丛报》在当时有多“火爆”?

发行量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出来。

《新民丛报》创刊号印了2000份,加上增印,一年后达到9000份。其他期也各有增印;再加上每年都会出合订本,第一年的合订本(6册一本,共4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行了35000份。尽管如此,依然有错别字很多的盗版横行,为此《新民丛报》甚至打出广告称为杜绝盗版还要加印5000份。

以上数字虽然有些夸张,但可以确定销量惊人。

清朝虽然将其列为禁书,但该杂志也被半公开带到国内。上海等地因为有租界,所以书籍的流通基本上是自由的。即便在没有租界的城市,外国人经营的公司等也被用作销售途径。再加上盗版等,范围更广。

若把盗版包括在内,《新民丛报》的流通量应该能够满足城市中所有知识青年人手一份。

03 “新民”之“新”在何处?

为了让中国变身为近代国家,将今天的民重新铸造成“新民”,梁启超发表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的“宗旨”第一条如下:

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

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根本。

在宋代以后的新儒学中,“四书”之一的《大学》作为基本经典受到尊重。

“新民”是《大学》三纲领之第一,说的是明白正确人性(明德)的君子将明德推广至他人,洗去以往沾染的污点,重生为新人。

梁称,为了把宋代树立起来的朱子学标签放在现在进行实践,必须以中国与西方的道德为基础,涵养公德,学习西方近代的学问、理论,开发智慧。把基础置于国家主义的教育之上,提出政论时也要努力涵养国家思想。以国民的公利公益为目的,从公平的立场上作渐进主义的立论。

《新民丛报》的核心文章《新民说》共二十节,从创刊号到第72号,最初每期都登,后来断断续续共连载了26次。

《新民说》一定刊登在卷首的“论说”栏。署名是“中国之新民”。“中国之新民”这一笔名,是梁启超为了写“新民说”而起。

《新民说》连载过程中,从创刊号到第72号,梁启超只有在与其关系较深的文章才使用这个笔名。

04 “独善其身”是私德,

“人人相善其群”是公德

《新民说》是《新民丛报》的核心,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精神。

整整二十节的内容从创刊号开始连载至第72号。从册数来讲是出版了三年,但时间是从1902年初到1906年初,长达四年。

正如梁启超一直所倡导的,《新民说》的确是一篇阐释学理的文章,但与今天的论文大不相同,所以基本上还应该说是一篇政论文章。后来,《新民说》作为单行本成为一本独立的书,但其中包含有未完成的章节。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8)

梁启超与长子梁思成(左一)、

三子梁思忠、长女梁思顺,摄于东京

《新民说》中,梁启超提出了他的重要观点:“公德”是“我国民所最缺者”之一端。人之形成“社会”得以构成“国家”,是因为有公德。

“独善其身”是私德,“人人相善其群”是公德。

公德为“诸德之源”,对社会有益的是“善”,对社会无益的是“恶”。

对道德而言,这是古今东西不变之“道理”。不过,虽然道德的“本源”不变,但道德的“条理”却随社会进步成比例发生变化。

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中的道德“条理”不同。若理解了公德的内容,“新的道德”就会诞生,“新民”就会诞生。

比较没有公德的中国与拥有公德的西方,梁启超说,中国的旧伦理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伦,西方的新伦理是“家族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

五伦是儒学的核心,但即便父子、兄弟、夫妇几与家族伦理相对应,朋友也只能覆盖社会伦理的一部分,君臣与由国民构成的国家伦理更完全不同。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9)

因为有社会伦理、国家伦理,人才能形成社会,构成国家。前者说的是私人与私人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对私人集团关系的阐释。私人之间的道德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那只是道德的一部分并非全体。全体须覆盖公私。

此处,梁启超把“伦理”看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道德”分为人自身以及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通过把伦理定位于道德的一部分,以图应对历史的变迁。硬要说的话,梁所谓公德乃西方近代社会的道德,即便两者在本原中有共同之处,但首先要认识到公德与中国传统伦理之间存在不同的性质。

换言之,“公”指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此之前,虽然梁也曾使用“公德”,但有这种自觉是从这里开始的。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10)

在《新民说》中,梁启超用极优美的新文体,热烈地阐述要培养西方国民所具备而中国人欠缺的“公德”,即作为近代社会的一员应具备的道德。

因一并广泛讨论了与“新民说”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诸问题,受到了准备开创未来的知识分子的压倒性欢迎,论坛的思潮由此为之一变。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普及“公德”并不可能以后,梁启超开始改变立场,主张培养“私德”,不久便不再撰写《新民说》了。

《梁启超 东亚文明史的转换》一书强调,梁启超的影响不仅于中国,更辐射了整个东亚文化圈;而他的思想虽然有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但他不断地进行反省、革新、力图改造传统中华文明。

-End-

编辑:妍书

观点资料整理自:

《梁启超 东亚文明史的转换》

狭间直树 著,高莹莹 译

图片来源:《走向共和》、《觉醒年代》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

scb01@pup.cn

##20211106

本期活动

你对梁启超有哪些认识和评价?评论区留言和小北聊聊吧!小北将从留言中选出两位幸运读者,送上今天的主题图书《梁启超 东亚文明史的转换》。

《梁启超 东亚文明史的转换》

著名史家狭间直树深入梁启超思想变化之过程,看改革思想家如何改造传统中华文明。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11)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直接购书

相见恨晚!你们推荐的这些书也太精彩了

马斯克发《七步诗》,天下才共一石,曹植就独占了八斗?

这个“双11”一分钱都没花的人,难道只有我吗?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12)

梁启超是如何实现他的这一主张(他的成就可不止)(13)

打开格局,激荡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