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杂形势,北京市公园将通过科学引导、精准施策,进一步强化游园预约、客流管控、错峰游园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北京市公园、景区、名胜古迹按60%限流开放。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的天坛公园,一直是北京旅游的热门景点,疫情当下,云上逛公园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这里寄托了古代祭天礼仪与先民朴素的宇宙哲思,是连通古今、跨越时空的文明遗产。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1)

祈年殿

祈年殿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天坛建筑之一,也是很多游客必来打卡的地标点。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2)

皇穹宇

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天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3)

黄昏、鹭鸟、皇穹宇...像是一幅美丽的古风画报。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4)

七十二长廊

所及之处,无不体现着中式的对称美学。长廊在祈谷坛之东,呈曲尺形,连缀着祈谷坛东砖门与神厨院及宰牲亭。明清时期,长廊是运送祭祀供品的通道。古代仪礼规定,宰牲房应距祭坛二百步以外,为了使供品不被雨雪风沙所污,因而建有曲折长廊。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5)

天坛公园内古建筑

红柱绿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6)

蓝天与绿瓦顶交相辉映,高饱和度的颜色是这个夏天最清新的色彩了吧。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7)

黄昏的夕阳映衬在红墙上,诠释了美丽的中国红。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8)

2021年,是天坛迈向下一个六百年的第一步。自庚子年始,至辛丑年此。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9)

黄昏下的祈年殿剪影,万物美好。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10)

锻炼身体的公园游客,现代生活与古老建筑相融,也是公园景色的一大亮点。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11)

不得不说,这柔韧性,给奶奶的好身体点个赞!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12)

夏日傍晚,漫步公园里,颇有一种闲庭信步的感觉,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也是当下中老年娱乐生活的一个缩影。

清代建筑史:清建筑技艺之大成(13)

天坛公园的古树群,也不失为一大景观。大量明清两代栽种的古树,以“内仪外海”的规律分布,古木森森、苍然如璧。

天坛内的古树名木,历经数百年沧桑,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在注重生态文明的今天,保护好这些古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网记者 李颖 文字/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