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硕士生的时间管理及其困境[EB/OL].(2021-09-27)

https://mp.weixin.qq.com/s/rHc1VZaEgnrBmnMwtnsSdQ

北大学霸时间管理方法(硕士生的时间管理及其困境)(1)

北大学霸时间管理方法(硕士生的时间管理及其困境)(2)

关键词:硕士生;时间管理;困境

摘 要:硕士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时间予以保障,其时间管理成败影响深远。但硕士生的时间管理面临多重困境。首先是时间管理意识淡薄,具有无计划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其次是时间管理能力薄弱,追求即时性和享受性;再次是时间管理目标不明,难以分清主次目标;最后是时间管理方法缺失,无法分辨方法的普适性与针对性。

人们的时间观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逐渐增强,高校硕士生更应有强烈的时间管理意识。诚如现代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所言:“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对于硕士生来说,时间管理的效用将直接影响到学业成绩、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因此,学会管理时间是每位学子的必修课,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规划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

一、概念界定:硕士生亟需时间管理

硕士研究生,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硕士生。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

时间是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它具有不可再生性、无存储性、无替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观”认为: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间隔性和持续性,是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更替和前后联系的表现,“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在时间中进行,人类社会也在随着时间变化而向前发展。

时间管理就是要使人们对时间的使用从被动的自然经历与随意打发,转而系统地、集中地、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分配使用,进行高效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2]

硕士生时间管理是指硕士生为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制定目标计划,强化时间观念以实现合理的监控,从而有效安排和利用时间的管理过程。

目前,我国硕士生群体的时间管理现状并不乐观,诸多研究表明硕士生在时间利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主要从时间管理意识、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目标和时间管理方法四个维度分析硕士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意识淡薄:无法克服随性和盲目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即计划的意思,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制定目标和计划,并付诸于行动。目前,许多硕士生对事务安排缺乏计划性,很多同学对大量的空闲时间感到茫然,随感觉和心情而定,又或跟随大众消磨时间,随波逐流,对时间安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究其原因,是部分硕士生在认知层面上缺乏时间管理意识。

三、能力薄弱:无法抵制享受性诱惑

所谓时间管理能力是指个人可以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对自己的任务安排进行适时调整的一种自主性的管理能力。然而,社会舆论中某些对时尚潮流、享乐浮华的过度宣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硕士生时间管理的安排。其中有许多人在业余时间沉迷于网络、 游戏、聊天、玩乐等,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效率低、质量差,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出现行为偏差等不良现象。[3]

四、目标不明:无法分清目标的主次

时间管理理论强调,一个人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合理规划时间,并通过计划的有效执行才能成功。反观当下,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部分硕士生“过度忙碌”,缺乏核心目标,这使得一些硕士生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往往顾此失彼,无法围绕一个重要目标展开,做事没有重点,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因小失大的状况时有发生, 陷入“忙、盲、茫”的恶性循环。

五、方法缺失:普适性与针对性失察

时间的宝贵在于它稍纵即逝,不可重来。世界上最公平的资源就是时间,任何人的时间资源都是同等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想在同样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就必须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和时间利用效率,找到适合的方法学会时间管理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社会市面上有各种介绍时间管理的书籍,但未必适合每位硕士生。鉴于硕士生的时间具有自由性、个体性和自主分配性等特征,硕士生学会寻找适合自身的时间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一天24小时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管理的不同,时间可以使一个人在青春年华里,成就事业,摘取皇冠 ,达到理想的彼岸 ;也可以使年轻人转眼间滑向老年, 终身一无所成。[4]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不仅要求硕士研究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学习各种文化科学和专业技术知识,有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1]宋美臻.浅谈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4):157-158.

[2]李光伟.时间管理的艺术[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3]黄雪燕.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83-184.

[4]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05):516-518 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