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程中,我记录下产生共鸣的和对自己教学有启发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和感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和感悟(读书笔记6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和感悟

阅读过程中,我记录下产生共鸣的和对自己教学有启发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1. 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

2.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他的觉醒。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3.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摘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的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4.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学生要能牢固的实际公示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实际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5.关于获取知识: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6.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式掌握知识。

思考和熟习的统一表现的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7.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设法做到,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荒谬,但这是真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而有些教师的缺点正在于,他并没有提出这个目标一定要使课堂上没有错误。

8.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的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知识不够巩固,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出没有理解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相互交接的那些点,正是在这些点上产生了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及其他的联系的。

教师应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

9.对学生如何评价: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会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认识的欢乐)的源泉。

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应当避免提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的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

10.复习方法:

放过细节,抓住要点。能从次要的东西中抽象出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东西上。让学生在每门学科的听课笔记里画一条竖线,在页边上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把那些必须永远牢记的东西用红铅笔写下来。

11.为什么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毛病的根源就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学生的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不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减轻批改作业本的方法:第一,在每一节课上都分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把那些容易犯语法错误的词抄录下来,并加以实记。第二,让学生对完成家庭作业先做好仔细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