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上的“天菩萨”

●沙马鲁石(四川)

天母菩萨(额头上的天菩萨)(1)

“小时候我头顶着一绺短发,人们都叫它天菩萨;长大后我头顶着一绺长发,人们还叫它天菩萨。当山鹰在天空盘旋起舞,我站在山巅上……”

2018年的一天,我在九龙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路上哼着这首由陶勇作词、在三垭片区广为传唱的《天菩萨》歌曲,向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境内的史洛拉达进发。郎呷山下生活着一位留有“天菩萨”秀发、名叫沙马乌甲克古、外号叫沙马刁凉子的彝族老人。他所生活的三垭是九龙彝族地区远近闻名的彝族聚集地。郎呷,彝语意为“虎过的地方”。我到过的九龙彝族村落,采访挖掘整理过彝族文化,在见过的众多留有“天菩萨”的彝族人,还是沙马刁凉子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在众多媒体中频频亮相,可以说是成为名副其实的九龙民间彝族传统文化的使者,外界人从他的形象中认识、了解古老而深遂的彝族文化。

九龙彝族习俗在过去的大小男性,一般都在额头上留有一撮头发或蓄有长发并盘于头顶,在彝语中称“祖提”,俗称“天菩萨”。这种习俗在九龙彝族地区由来已久。九龙彝族成年男子标志的“祖提”英雄结的缠法与缠髻者年龄都有一定的讲究,青年人多将英雄结扎得细长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缠髻方法一般从右缠到左(除死者),而“祖提”的尖须也有偏左与偏右之分,据说这与九龙彝族先民从前迁徙路线有关。据彝族文献和家谱记载,九龙彝族的先民是从云南的“洛宜山”(会泽)迁到大、小凉山的。迁徙时有古侯、曲涅两个支系,一支从左边渡过金沙江、进入凉山腹地;另一支从右而入,然后从凉山各地迁徙九龙地区史洛拉达世居。在此分道,古侯在东(右),曲涅在西(左),沿着不同的方向定居下来,因此不同支系后裔的“祖提”偏向也不同。一般成人男子才能缠“祖提”,而德高望重、能言善辩者更须缠此头饰,否则会被人取笑而降低他们的社会威望。

经过两个小时的乘车颠簸以后,终于见到了沙马克古老人,老人热情接待了我们。看上去沙马老人的身体很健康,他穿一身黑色的灯心绒衣裤,上衣为彝族的传统对襟开衣服,裤子是典型的收口小裤脚,腰上系一条用棉布缝制而成的彝族传统裤腰带。花白长发盘缠在头顶,像一顶高高的毡帽。谈到彝族的“天菩萨”民俗,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从留“天菩萨”的传说由来,到他个人的蓄发的酸甜苦辣经历一一道来。

额头上留有“天菩萨” 秀发是彝族男子汉的标志,彝族群众普遍认为它是灵魂的居所,神圣不可侵犯和亵渎。禁止触摸,如有冒犯,必须赔礼道歉。彝族民间有“抓髻九牛”之说,意思是发生纠纷和嬉戏时如有侵犯和亵渎了它,就是一件相当严重的事情,必须按照彝族民间习惯法中“九牛”身价的高规格礼节来道歉,打酒赔礼方能作罢。

年近70的沙马老人身高1.77米。他头缠“天菩萨”,身披披毡,用彝族古老的火镰击打燧石取火,嘴叼长烟斗的形象,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从上世纪60年代时期就开始蓄发,他一生中剪过两次头发。说来也巧合,这两次剪发经历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一次是他身患重病后,根据彝族民间知识分子和信仰工作者毕摩的占卜掐算得出,要他剪掉长发保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幸福,他做到了,虔诚之心也感动上苍,不久又给他带来一个健康活泼的身体,过上了和睦的幸福生活。

过去20年后,1982年的包产到户浪潮来到这个彝族小山村,他的安静生活被打破了。在轰轰烈烈的包产到户生产中,公社干部宣传了彝族群众留“天菩萨”的生活习俗被定为破旧迷信活动。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感召下,尽管他不懂深刻的革命道理与远大的目标,他还是积极拥护和支持,并自觉从身边开始进行破旧工作,那头精心保养多年的乌黑“天菩萨”长发就成了他“革命”的对象。刀起刀落,在几声咔嚓的刀声中,那头美丽的头发纷纷落地,他理所当然也成为革命的积极分子。

经过那场浩浩荡荡的生产包干到户责任制后,上世纪90年代他又开始回归自己熟悉的传统生活方式。平静下来的沙马刁凉子又开始蓄发留起彝族的“天菩萨”,和其他彝族人一起种植粮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在老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头发与日子一样,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遇到农闲时,他白天经常打开头发来梳理,晚上则把结发当作枕头来睡。

60岁以前,沙马老人一直住在老鸹松林口山上,最远只去过冕宁县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移民扶贫政策的实施,老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把老人请到了山下,居住在三垭龙塘子,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时而展示他那“天菩萨”秀发。

如今,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春风吹进秘境九龙,该县的许多处生态自然景区也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为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九龙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九龙县文化旅游专门成立了普查组,深入各乡各村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九龙的各种藏汉彝民族文化活动中经常能看见老人的风采。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天母菩萨(额头上的天菩萨)(2)

沙马鲁石 男,彝族,生于1966年6月,四川九龙县人。2010年至2011年任九龙县《彝族谱系》编委、《九龙县彝族历史风情人物》编委、政协九龙县委员会第十三届委员。四川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藏羌彝走廊委员会专家委员、四川当代诗人、甘孜州作家协会会员、九龙县摄影协会理事等。各类作品载于《四川党建》《西南作家》《中国摄影网》《新时代摄影》《凉山文学》《贡嘎山》《甘孜日报》等报刊。

天母菩萨(额头上的天菩萨)(3)

来自《天府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