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格

首先得知道自己的轮胎是什么型号,以及这些型号都意味着什么。这些资料在网上一搜一大把,我找了一张相对信息资料最全的一图流:

汽车轮胎参数选择与技巧(家用车选轮胎四要素)(1)

除了常规标号外,还有一些小标注也值得关注,比如生产的工厂,生产的周数、年份等。

汽车轮胎参数选择与技巧(家用车选轮胎四要素)(2)

最后,注意outside字样,别被小作坊装反。同时看下traction也就是滚动方向是否正确。

2.安全

安全是行车的头等大事,而轮胎则是实现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环,我认为重要度仅次于白车身。

我们通常把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部分。主动安全包括基础的操控性、加速和减速性能,也包括进阶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所有这些主动安全的功能,都要依靠四条轮胎来实现。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正好相反,汽车的主动安全是一个极度「中心化」的分散式链条,好像一个大的钥匙环上连着无数个独立的钥匙,每个钥匙都是一个主动安全功能,而轮胎就是这把钥匙环。

而对轮胎本身来说,它的安全性其实也分为两个部分,即行驶安全和失效安全。行驶安全考量的主要是轮胎在不同路面、不同湿度下的抓地力,我们经常谈起的轮胎操控性也在主动安全这个范畴之内。失效安全则是指一旦发生扎胎等意外情况,对车辆动态的影响尽量降低。

大家普遍对轮胎的行驶安全关注较多,顶级品牌的主流运动型轮胎也都能做到非常优质的抓地性能。我甚至可以说,对主流品牌主打运动性能的产品可以闭眼选。

但是到了失效安全这里,受到的关注就相对要少很多。在发生扎胎、爆胎等情况时,车辆很容易失控。即使没有失控,车胎没气后也更容易发生脱胎、压伤轮辋的情况,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场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有两种方案:

一是缺气保用轮胎,使用高硬度的胎壁来做支撑,缺点就是舒适度大打折扣,且一旦爆胎行驶,就意味着轮胎报废,伤钱也是个大问题。宝马就是当前最爱使用缺气保用轮胎的主机厂之一,我的F20出厂装备的缺气保用轮胎,突出一个颠字。不过也确实有实际效果,我媳妇曾经在高速上压过一个深坑,把右前右后轮全部干爆,她当时甚至没有察觉,直到胎压报警后才靠胎壁支撑了十几公里开到服务区。两条轮胎全换,花掉3000大洋。

所以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解决方案,也就是德国马牌的ContiSeal自修补技术,通过自修补能力,让大部分扎胎的情况都能比较从容地被化解,不需要做任何操作。这种技术对大部分汽车消费者可能比较陌生,但自行车玩家一定很熟悉,自补液常见用在高端山地车的真空胎,以及高端公路车的管胎中。我曾经在北京顺义的潮白河河床越野骑行,扎了七八个蒺藜依然虎虎生风,拔掉后自补液可以迅速将破洞填补,整个过程甚至没怎么漏气。

自行车的自补液更偏液体,而德国马牌ContiSeal的自修补密封层粘稠度则更高,在胎面覆盖整整一层,在被任何不超过5mm的异物刺穿时,都可以立即将穿刺孔密封。整个过程轮胎气压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拔出穿刺物后,自修补密封层仍然可以再次修补孔洞,保持密封。

汽车轮胎参数选择与技巧(家用车选轮胎四要素)(3)

和缺气保用轮胎相比,自修补轮胎的胎壁和普通轮胎无异,有着更好的舒适性、操控性、静音性,经济性就更不用说,甚至比普通轮胎更优。唯一的缺点就是重,大概比普通轮胎增加10-15%的重量。这在每一克都金贵的自行车上确实是需要取舍,但是在汽车轮胎上我觉得没什么好犹豫的,自修补大法好!

3.舒适

虽然大家意识上都更在意安全性,但在解决了极端情况的后顾之忧后,日常用车时,大部分人身体恐怕会更诚实地在意舒适性。舒适性主要也是两个方面,弹性和静谧性。

弹性不用多说,和悬架避震一起配合,共同建立起整车的行驶质感。通常来说,高端的普通轮胎行驶质感都不会差(缺气保用轮胎除外!)。

静谧性可能是一般最容易感知到的效果,我们通常说的「换套好轮胎如同换辆车」,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静谧性的升级。毕竟高速行驶时,主要噪音源就是风噪和胎噪。我第一次有这种感受,是当年把高尔夫的原厂胎换成主打静音轮胎产品的时候,那种巨大的感官变化,光看测评文章是感受不到的。从此以后我就走上了换轮胎只换旗舰款的不归路。

但当年那款静音轮胎有个弱点,抓地力不太行,尤其湿地更是如同水上漂。而同门的领款运动担当产品正好相反,抓地力无敌,但静谧性就相对一般。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德国马牌的另一个亮点技术:ContiSilent静音技术。

技术上也不难理解,依然是在胎面内测做文章,粘贴胎内减震器,也就是聚氨酯泡沫隔层。胎噪的产生实际上是来自于轮胎与路面接触碰撞后产生的振动,而这层聚氨酯泡沫隔层起到的就是一个阻尼的作用,就像悬架的避震器一样,使在摇荡或振动系统中的能量因为受到阻滞而随时间而耗散。

说人话就是,让轮胎碰撞路面时产生的声波在内减震器这一层就被拦下,被聚氨酯泡沫大大削减振动能量,减少胎噪和胎振。

汽车轮胎参数选择与技巧(家用车选轮胎四要素)(4)

4.耐久

耐久主要关系的是钱包。通常来说,优秀的轮胎往往不那么耐磨,橡胶的抓地力、静音程度,经常是和耐磨程度成反比的。但我依然认为,耐久性是最不需要纳入首要考虑的条件,或者说,可以为了其它性能牺牲耐久。

一方面因为轮胎是汽车上各类耗材里更换相对低频的,一般建议更换频次在6年/8万公里,先到先换。另一方面,如我们前面所说,轮胎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管你开的是豪华车还是廉价车,都值得用一套参数适配的优质轮胎。

况且,跟其它耗材相比,轮胎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有很多高端耗材其实已经处在智商税的范畴了,比如无水冷却液,比如各种小厂作坊吹破天的三无机油,比如号称最无损改装就能提升动力的某些空气滤……

而轮胎不同。几千块钱换一套胎,经常能比几万块改的刹车避震、或者大动干戈做的全车隔音,更有效果。而这一次更换能管用好多年,我国私家车平均年行驶里程也就是在1.5万公里上下,换一次胎用6年一般毫无压力。普通人又不是跑营运,没必要在换胎时斤斤计较那几百块钱的差价。别为了两箱油钱,捡芝麻丢西瓜。

真要心疼这点钱,不如省省那些没必要的装饰和改装,什么底盘护甲、隐形车衣、车漆镀晶、全包围脚垫、全车隔音……

说了这么多,小结一下吧:

汽车轮胎究竟该怎么选?我的建议是,直接找顶级品牌的旗舰款。选之前想一想自己的需求,是更关注安全还是舒适,在选择产品类型的时候可以做取舍,有些亮点技术可以重点圈出,比如我现在就是德国马牌ContiSeal自修补轮胎的脑残粉。最后,不用在意耐久性和性价比。

还有就是,我可能对缺气保用轮胎有偏见,真心不建议大家换缺气保用轮胎,即使奔驰宝马这种娘胎里喜欢带的,也尽快换掉。又硬又颠,动不动就报废,容易硌伤轮辋,扒胎还巨费劲,总而言之就是为了一个优点染了一身缺点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