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考成语修改专项训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成语修改专项训练(中考成语专项训练50题)

中考成语修改专项训练

1、( ):《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 ):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 ):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 ):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 ):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 ):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 ):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 ):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 ):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 ):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 ):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 ):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 ):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 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 ):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 ):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 ):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 ):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 ):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 ):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 ):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 ):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 ):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 ):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 ):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 )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 ):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 ):大方,有见识的 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 ):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 ):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 ):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 ):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40、( ):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 ):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 ):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43、( ):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45、( ):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 ):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48、( ):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 ):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50、( ):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