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1)

八大菜系里的“闽菜”,说的就是福州菜,“吃”这个字在福州话里被称为“食”。“食饭”、“食酒”、“食茶”,“食”在福州人的生活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如今,上海至福州的高铁,只需要4个多小时,如果不想在刚刚30减15,天气阴冷的上海待着,那么选择去福州度周末,选择“吃吃吃”也不错。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2)

提起闽菜,第一个总能想到佛跳墙这种大菜。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3)

印象中,佛跳墙总是和“金贵”分不开,但实际上,在福州佛跳墙也是分层次的,一碗家常的佛跳墙,不过十多块钱。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4)

在福州,五花八门的“小食”或许才最能代表这个地区人们的饮食风貌。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5)

虽然“入围”了中国八大菜系,但闽菜似乎更加平实低调、却又独树一帜,颇有点儿“只能让爱我的人懂我”的意思。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6)

闽菜中,荔枝肉和南煎肝永远是当地人心中的“双绝”。荔枝肉是福建省福州、莆田等地特色传统名菜,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烹调后因外形型似荔枝而得名。而南煎肝则是我吃过的最嫩的猪肝,这种滋味与江南传统做法不同,说这道菜的猪肝要经过两次加工才做成美食,所以也叫两煎肝。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7)

但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却肯定是国宴第一的海鲜美味——鸡汤汆海蚌。“鸡汤汆海蚌”是与“佛跳墙”齐名,但是更为难得的闽菜珍品,也是人民大会堂国宴上的名菜。郁达夫形容它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8)

这道菜是一道福建的汉族特色名菜,是鸡汤和海鲜得完美融合,鸡汤氽海蚌使用漳港海蚌、鸡肉作为主料,还加了牛肉、猪里脊肉等辅料制作而成。鸡汤氽海蚌包含鸡肉、牛肉、海鲜、猪肉,多种材料制作,汤汁却是透明清澈,口感饱满、回味悠长。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9)

海蚌以福建闽江口,长乐的漳港一带,质量最佳,被称为“漳港蚌”,海蚌的生长期特别长,长成一个大海蚌大约需要大约六年的时间。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10)

海蚌另外一个名字“西施舌”的由来,传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并且将美人“西施”献给吴王,以美人计智取吴国。灭了吴国之后,西施又回到越国,越王勾践的夫人一是妒忌西施的美貌,二是担心美人误国,终于有一天他命人将西施沉入大海。从此沿岸的海滩上便长出了这种海蚌,当牠的足部伸出蚌壳时酷似人的舌头,所以海蚌也被称为西施舌。唐代中原地区的红曲烹饪技法,就是由中原移民带入福建,红色也就成为闽菜烹饪美学中的主要色调,有特殊香味的红色酒糟也成了烹饪时常用的作料,红糟鱼、红糟鸡、红糟肉等都是闽菜主要的菜肴。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11)

说起闽菜的历史渊源,也是大有来头,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衣冠士族入闽,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烹饪技术,与闽地古越文化的混合和交流,促进了当地的美食发展。

为什么国宴一般都用浙菜(说不好普通话的胡建人)(12)

由于在上海做生意的福建人多,由此带来的闽菜馆子也不少,但要吃到最正宗、最鲜嫩的闽菜,还是要去当地。

作者:王翔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