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小月
——“2022年兰缕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听课有感
以此为题,只是深感每一节优质的课堂,都是教师经历一次次自我否定的打击,痛恨脑壳空洞以至烦躁和苦恼;是教师经历无助与孤独,但必须尝试、再尝试,才得来的结晶。
它只是一节课,但因为教师仔细地斟酌、科学的设计、合理的组织,才成就了它的优质。而推动教师不断思索、精心设计的其实就是她/他那颗追求极致的心。
在兰缕一中,有幸聆听了两位生物教师关于“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公开课。在刚听到授课的题目时,不知觉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以及自己上这节课时的认知和场景——
这是一节简单的课, 似乎没什么可以讲的内容。照本宣科,介绍“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二十分钟似乎就可以完成授课任务。
但是,如果深究“细胞膜存在的证明”、展示或进行“制备细胞膜”、介绍膜成分的探究、分析细胞膜功能以及意义,并且将这些有条理的整合在一节课中完成,那么这节课又将显得非常复杂。
或许,这就是这节课的魅力所在——教材文字的简洁,为教师创新设计、自由发挥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挑战。如此想来,这节课作为公开课内容确实不错。
正在上网课的亚洲女学生
两节课中,刘老师的课对我的印象更深。她以“证实细胞膜存在→推测细胞膜的成分→制备细胞膜→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为主线组织教学,主干清晰,层次分明。
然后,借助实验设计、学生探讨等活动,充实主干、丰满知识细节。从知识点的覆盖而言,刘老师这节课可谓“完美”,教材的小实验、资料分析,甚至不起眼的“小楷字”,每个角落都不曾遗漏。如果有谁想在知识点方面挑毛病,那将是自取其辱。而且这些零碎的知识点被刘老师有机地整合,使它们的出现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仔细的扣着教材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然后有条理的组织在一起,还要平稳地进行过渡。——这肯定是一件大的工程。
听着刘老师的课,大脑中浮现的是时而皱眉苦思,时而愤笔疾书,时而小心实验,时而释负长舒的身影。——她,应该是一个非常细心、追求极致的女孩。
刘老师没有完全的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按部就班的组织教学,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的将其他章节的内容选择性的融入到本节课。
对教材进行重构,需要“全局掌控”能力,需要丰厚的教学经验、专业素养的支撑,设计者自己首先要对教材编排、教学内容非常熟悉,也要对学生当前知识储备非常了解。因为只有站在整个教材设计的顶端,才能俯首重构。不然,估计自己陷进去都出不来。
整堂课中没有一个结论是刘老师直接给出的——这是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引导和探究,而且恰到好处。
能在一节课中有条理地展示如此丰富的教学活动,支撑它的肯定是课前教师扎实的“备课”。教材中设置“问题探讨”、“相关信息”、“图片”等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有效地利用这些教材素材?教学的每个环节怎么去组织?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去应对?……这一切一切的问题,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理解,并不断地进行预设和改进。
相信在这节课在她的脑海中已经演练过好多好多次,或许在前些天的不眠之夜,或许是在行走在大街之上时,她揣度着每一个细节,揣度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坚信,一节优质的课,不可能是即兴的发挥,它肯定是扎实地、精心地付出的结果。她——确实是一个追求完美,有恒心、耐心、责任心的女孩。
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的大方针,是当下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所以,刘老师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时,也凸显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这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紧凑的、逻辑严密的教学中,还不忘体现“核心素养”,真叫人望洋兴叹。反观自己,应该是一个固执的不完美主义者,我一直认为只要有逻辑的、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好,至于“核心素养”、“考纲要求”等等的,都应是熔融在教学过程中而不必特意展示出来。可能这就是自己屡次授课得不到好分数的原因之一吧。
板书是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设计科学合理且有特色的板书,一定会为自己的教学加分。刘老师在利用新媒体技术授课的同时,也对板书进行了精心设计。她借助卡片去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独具特色的板书。——原来板书也可以这样弄!她,的确思维慎密。可笑自己多年来很少有板书,即便有也只是文字的框架。长此见识,不枉此次兰缕学习。
作为公开课,刘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但是,为了追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完整,将课堂安排得十分紧凑,留给学生的时间确实太少。这一点留给每个老师去思考。
不过,通过听课汲取别人的成功之处,然后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希望自己对比于刘老师,师长技以自勉,成为不辜负于学生,不辜负于自己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