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1)

2022年3月5日22点43分34秒,农历二月初三,星期六,惊蛰节气。

一、惊蛰概述

惊蛰,古称“启蛰”,顾名思义,“惊”为振奋、启动,“蛰”为蛰伏、潜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经历了正月的蓄势待发,二月惊蛰,春意盎然,阳气占据上风,整个天地人都精神振奋!

2016年11月30日12点30分(北京时间17点3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智慧展现,是以中国农历为基准点的太阳周年视运动节点划分体系,是先民用于指导农时和生产生活的标志。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2)

24节气与《易经》有充分的关联,比如惊蛰、春分两个节气对应《易经》12消息卦的雷天大壮卦,继承正月立春、雨水的“三阳开泰”,惊蛰节气的阳气更加充足,变为“四阳”,用《易经》的阴阳爻符号表示就是“雷天大壮”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3)

大壮卦原文大壮。利贞。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惊蛰节气是24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处在仲春时节,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所以惊蛰的卦象为“利贞”,利于占卜,春雷在天,声势浩大,同时告诫君子行事要符合礼节,合乎天道。

二、惊蛰天时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4)

惊蛰节气,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北斗星斗柄东指震方,天干为癸水(阴水),地支为卯(卯兔月的第一天),2022年惊蛰时间为3月5日22点43分34秒,农历二月初三,当日干支历为:

壬寅年,癸卯月,丁巳日,辛亥时

惊蛰节气是壬寅月向癸卯月运气的转变,阴干阴支,水生木旺,孕育了新的木气能量。

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3月3日已属“九九”,所以惊蛰时节正值“九九”艳阳天,气温快速回升,雨水逐渐增多,新年新气象,按照古人天人合一的理论,我们的身体状态也处于正气升腾,邪气晦气消散的时期,所以此时更容易恢复我们的精气神,准备大干一场吧!

三、惊蛰三候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5)

惊蛰惊蛰二月节气浮,桃始开花放树头;鸧鹧鸣动无休歇,崔得胡鹰化作鸠。

惊蛰时节,有三种典型的气候征象,被称为“惊蛰三候”。

一曰桃始华;二曰仓庚鸣;三曰鹰化为鸠。

惊蛰时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园的桃花盛开了;

仓庚,就是黄鹂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意盎然;

鹰化为鸠,鸠一说斑鸠,一说布谷鸟,或许是古人的误解,《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鹰化为鸠,春时也。暴戾的鹰鷙转变为温婉的布谷鸟,春耕使者,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四、惊蛰民俗

1、农耕

民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6)

惊蛰时节,适逢农历二月。用《周易》乾卦的卦象对应,正月“潜龙勿用”,二月“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所以惊蛰节气最大的民俗就是春耕了

2、驱虫

民谚:“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

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

这与山东等地区二月二龙抬头,草木灰“打囤”渊源颇深。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7)

胶东一带,农村妇女会以炊棍敲锅台,谓之“震虫”;以彩纸、秸草或细秸秆串起来悬于堂屋梁上,谓之“串龙尾”。

3、爆炒黄豆、吃“棋子”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8)

北方很多农村有在二月二、惊蛰前后爆炒黄豆(燎豆)、炒甜面“棋子”的习俗,谓之“吃虫”,意喻人畜无病,庄稼无害。

4、吃梨

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9)

5、祭白虎

关于惊蛰节气的知识(这些传统民俗你知道多少)(10)

惊蛰的另一个习俗就是“祭白虎”,因为二月二“龙抬头”,此时正是东方青龙星宿升腾的时期,由于先民的星宿崇拜思想,“青龙昂首,白虎低垂”是吉祥的象征,此时自然要安慰一下西方白虎的情绪。

民俗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所以大家为了防止惊蛰那天白虎不安分,有用纸绘制白老虎,祭白虎,摆脱是非。

总之,传统民俗节气是为百姓生产生活服务,是一个时期的节点,如果在此之前你还有很多情绪事务纠缠,难以释怀,无法突破,不如通过这个节点,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模式,或许,这正是好运的开始!

(作者: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