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日常最容易满足的事情,网上也有很多小视频,人们纷纷走街串巷就为寻找一顿美食并且分享。那么,在过年期间,如何舌尖享受的同时,得到更多关于美食的历史知识呢?推荐您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去看一看《上海味道·美好生活——老上海饮食文物展》,身为一个上海人,很有必要了解上海本帮菜的来历,让自己在饭桌上也能变成一位讲得出道道的“美食博士”。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1)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2)

■上海人早餐“四大金刚”场景和小吃店的餐牌

这个展览分为“弄堂口额点心”、“酒馆里吃大餐”、“屋里厢吃夜饭”、“茶余饭后”四个板块,从一天四个不同时段的美食追求,让您看到上海饮食文化的来历、脉络和生活趣味。

展览不但很形象地摆出了弄堂腊味、早餐四大金刚、老虎灶、1980年代上海人年夜饭、老上海咖啡馆等场景,供观众拍照打卡,还通过各类上海饮食的历史文物,讲述了上海本帮菜的由来。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3)

■老上海人过年喜欢在弄堂里挂腌腊制品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4)

■1980年代上海人的年夜饭场景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5)

■上海早期小吃食担骆驼担

比如上海最早的小吃摊是苏州小吃摊贩创造的流动食担“骆驼担”,因外形犹如骆驼而得名,主要售卖鲜肉小馄饨。

以糟醉食品闻名的邵万生南货店,最早是一个名叫“邵六百头”的宁波渔民,到上海虹口的黄浦江边摆摊经营宁波、绍兴糟醉食品和南北特产,后来在吴淞路上开店,1870年迁至南京路,更名为“邵万生”。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6)

■邵万生广告牌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7)

■鸿运楼的镀银餐具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8)

■昔日国际饭店菜单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9)

■天厨味精厂味精盒

上海早期的餐厅都叫作“酒馆”,1910年代上海的酒馆主要是京馆、扬州馆、徽州馆、宁波馆和广东馆五种,对应着当时上海主要的移民构成。正是这些南北各地的菜系随着各地的人口移动到上海,才成就了今天上海本帮菜的底色。上海本帮菜里的经典如腌笃鲜、炒鳝糊、八宝鸭、罗宋汤、炸猪排等,都是各地菜肴融合创新的结果。因此,我们今天食在上海,就好比食遍全国,尝遍天下。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10)

■汪裕泰茶号的茶叶罐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11)

■牛奶公司的纪念木尺

上海最有人气本帮菜馆(到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开本帮菜的身世)(12)

1940年代《申报》上的“一星期经济菜单”

展览里,还有众多有记录了晚清至1980年代上海饮食发展变化的历史文物,包括昔日最大餐饮店鸿运楼等老字号的金字招牌,邵万生、杏花楼、冠生园、梅林等老字号的广告款、菜单和股票等,还有裘天宝的银茶壶、老大房的包装纸、天晓得文魁商标以及各种西餐餐具等。通过历史原件的拼贴,可以让我们穿越到上海的年轮深处,从日常生活中重要一环“吃”当中,瞥见上海城市精神气质的由来。

上海味道·美好生活——老上海饮食文物展

展期:2021年1月22日至3月28日

开放时间:春节期间每天9:00—17:00(16:00停止入场)

来源: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