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老高和熊熊到大学城办点事。

完事后就往横亘在大学城与璧山之间的那段缙云山闲逛。

前段时间防控时,这些上山的路口都是严防死守的,决不允许外来人员混进去。

但今天刚进入上山的口子不远,就被原本就不宽的盘山道路两旁停满的车辆吓到了(当地的农家乐笑惨了):难道这是宅家窝久了需要“报复性消费”?

当然,如果真是这样,那受疫情影响的餐饮文旅业复苏就不用担心了。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

看到这个架势,显然此时重庆城里的缙云山不是我们喜欢的氛围,我们决定出城去人少的地方看看。

大致讨论了一下,我们决定前往彭水的郁山古镇,自驾时间要花三个小时。

在离开大学城前往高速入口的图中,我将导航的目的地改为了“四川武胜”——嗯,不要惊讶,这就是我们每次自驾出行的特点:“说走就走,随时在变”。

更何况,除了路过,我还没去过武胜。

从大学城走高速到武胜只要一个多点小时,和我们在城里堵车走个20公里的时间差不多。

这是第一次到武胜,对武胜的一切都不知道,但这种“不知”几乎都是我们每次探寻之旅的诱因和动力。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2)

快到武胜时,我翻看手机地图,发现嘉陵江曲曲折折由北向南绕过武胜。特别是在武胜城外的一个大大的回头弯形成了一个半岛形状的区域,看起来很像重庆城的样子。

只不过,重庆城最精华的“渝中半岛”在武胜是一片典型的乡村风光和农家乐天堂。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3)

虽然第一次游武胜,虽然时间只有半天,但凭借多年的陌生地探寻经验,我们还是去了不少地方——既有城乡对比,又有古今传承。

那么,今天先给大家介绍点什么呢?

因为老高和熊熊都是重庆文保志愿者,我们每到一处,总是会首先想到文物古迹,因为那些人类智慧与艺术的印记一直在消失、减少.......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4)

所以,我们要尽力记录、传播,让更多的人关注、重视并参与到保护、传承行动中来!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5)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主题是“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其宗旨是推动遗产价值为更多人共享,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推广。

那么,我们今天就先来看看此次武胜之行的那些古迹遗址吧!

此次武胜半日游,我们先后经历了“沿口古镇”、“千佛岩摩崖石刻”、“清真寺”、“永寿寺”。

还有一个拍摄很有意境,但闭门且不知名一个寺庙,就是下图这个。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6)

在前往武胜“渝中半岛”途中,要经过“永寿寺”,但看到路边的提示牌,疫情防控期间关门,所以就没去了。

“千佛岩摩崖石刻”是在前往沿口古镇时偶遇的(指示牌)。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7)

因为这段时间老高去过的几乎所有寺、庙、观都关门,所以对进入“千佛寺”也完全没抱希望,只是打算去拍点外围的照片而已。

沿着那条小路走下去,看到的是一些钢筋混凝土复建的建筑,造像也是现代的。看到这些,老高心想,这又是一个资本与利益的产物。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8)

走近这个建筑,发现大门敞开,没想到,千佛寺居然开门纳客!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9)

走进大殿,猛一抬头,被石壁上的摩崖石刻震了一下——原来历史艺术的精华在这里啊!

据介绍,武胜千佛岩摩崖造像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建造。在这块长约14.4米,高约7.2米的一片石壁顶端,采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刻了千余尊高3寸许的小佛像。

千佛岩石刻的主角是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布袋和尚,周围伴有小飞天乐伎等。所刻佛像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0)

原来摩崖石刻前建有庙宇,1950年被沿口区公所拆毁,移作修石桥乡人民政府,佛像遂遭风雨剥蚀。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千佛岩佛像毁损殆尽。

现在看到的复建建筑是1999年当地一家建筑公司筹资修复的。

千佛岩摩崖石刻是一个省级文保单位,级别还是不低的。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1)

离开千佛岩寺,在前往沿口古镇的途中穿过武胜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一座在山野郊外才能看到的引水渠渡槽,神奇!

从这个情况来看,估计武胜原来的城区面积很小,后来城建规模扩大而形成的。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2)

沿口古镇位于武胜城区东北角,嘉陵江边,现多为明清建筑。

据说古镇始建于宋代,因为依靠嘉陵江,尤其是它处在的那个回水湾,形成了一个天然良港,吸引了来自周边城市商船的停靠、贸易,曾经也是一个商贾云集的水码头。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3)

后来因为经常受嘉陵江水涨落的影响以及陆路交通的发展,曾经位于沿口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逐步后靠搬迁到高处发展,沿口古镇逐步走向衰落。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4)

我们到达古镇时,天色已晚。站在古镇外围还没什么感觉,但走进古镇的老街后,才发现这里的时光似乎真的停留在了六七十年代。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5)

刚进来不远,我们就被这一坡石梯吸引。

在这里,这一大片极具岁月痕迹的石梯不仅是通往新城区的捷径,而且周边残垣断壁的灰白民房、红墙黛瓦宗教建筑在枝繁叶茂的黄桷树掩映下,构成了一幅极美的风景。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6)

老高心想,如果拍一组对比强烈的时尚大片,这里绝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站在这里,可以拍到古镇的部分全景,我们在这里发现了武胜的又一个文保单位——清真寺。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7)

继续前行,由于天色更晚,显然要把整个老街全部走完是不可能的了,我们就在这里拍了最后一张照片,便向左拐进了“半边街”。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8)

后来才知道,我们拐进了网上推荐“必游”的一段老街——半边街。

半边街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街宽约3米,长约500米,如果不拍照走马观花,很快就走完了。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19)

网上资料介绍说这条街因房屋多建造于溪流之东而得名,但我看这条街两边都有完整的房屋,和我以前见过的其他“半边街”不一样啊。

半边街街道的路面,和其他西南古镇差不多,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代的石砌街面特色。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20)

街区建筑成梯式二进风格,临街多为廊檐式楼房,像这个临街二楼的阳台就很有味道。

想想当年商贾云集时,下面熙熙攘攘,阳台上是站立打望的公子哥呢还是旗袍修身团扇摇曳的美娇娘?抑或有掉落的竹竿还是飘摇的红纱?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21)

嗯嗯,这个得脑补一下......

边走边拍,又看到一坡长长的石梯,看样子好像有故事的样子,于是拾级而上。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22)

呵呵,原来无意中走到了武胜这个独特的清真寺。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23)

该寺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整个寺院由寺门、大殿、侧殿、拜台经堂、水房、阿旬住房及内外天井月台组成。但同样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该清真寺也停止一切宗教活动。

解放后,政府曾多次拨专款维修,1983年4月,武胜县人民政府将该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24)

现已修葺一新,样式古朴,庄重典雅,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色彩。

沿口清真寺和老高以前见过的其他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异域风情清真寺不同,该寺是典型的中式建筑,所有建筑为木结构,大殿房顶为重檐歇山式,叠梁式构架。

除了外观的蓝色装饰色外,似乎与“清真”无关。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25)

在小心翼翼走下清真寺那坡石梯时,老高心想,也难怪古镇会衰落下去,因为古镇老街的环境、设施受限,不要说商业文化交流发展,就连居民的生活都很不方便!

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探寻嘉陵江边曾商贾云集的沿口古镇)(26)

因为我们到武胜时,天下了一会儿雨,地面湿漉漉的。

虽说这种情况对老街、古镇的拍摄有好处,但道路湿滑,尤其是被岁月磨光且长满青苔的青石板实际上对行人是很不友好的......

不知道这坡石梯上的防滑处理是以前就考虑到了还是现在才改造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