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造业工厂开出的优厚工资待遇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涌入工厂流水线。一位在富士康工作的普通工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富士康有不少本科毕业的在流水线干作业员,这些人一般是普通本科,所学专业也比较冷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齐萌 深圳报道
近期,富士康“万元抢人”的消息,又一次将制造业用工缺口的话题推到公众面前。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当下深圳不少制造业工厂都开出优质待遇吸引工人进厂,除高薪资外,进厂工人还享受免费宿舍、餐补、进厂奖励以及周薪借支的福利。据某人力公众号消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级技工月入超一万元,惠州大型电子厂月入超八千元,餐补300,进厂奖励600元;甚至深圳观澜富士康“iPEBG事业群”正式工入职奖金竟开出7480元/人。
制造业工厂开出的优厚工资待遇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涌入工厂流水线。一位在富士康工作的工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富士康有不少本科毕业的在流水线干作业员,这些人一般是普通本科,所学专业也比较冷门。”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陈建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先,制造业劳动力更替进行时,以高技能劳动力替换中低技能劳动力,表明我国制造业实力越来越强;其次,现阶段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阶段性下降,但制造业工厂还在招人,说明实体经济还在往前走。”
大学生涌入流水线工厂
最近,制造业工厂为解决招工难而提高薪资及福利待遇的举措,不仅吸引了职校生,还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涌入流水线工厂作业。
深圳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中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本科生进厂挺多的,因为不好找工作。”
“大部分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是来这里过渡一下。有些是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大学生太多了,普通本科毕业的,专业又冷门的,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也有一些是性格偏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工厂流水线工作比较适合他的性格;还有些是家庭条件不太好,因为工厂工资比较高,所以想来这里攒下一笔钱,然后进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上述富士康工人对记者说。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部分大学生涌入制造业工厂,是就业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国内高等教育结构不太合理,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与跟不上市场需求的问题。”
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杨国庆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传统制造业招工难的同时,大学由于连年扩招而造成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一部分就业难的大学生去选择相对容易进入的制造业也是情理之中的;一些制造业工厂大幅度提升智能化水平,工作环境几乎与现代服务业相当,收入水平也相应提升,从而增强了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吸引力,这类智能化工厂对劳动力知识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另外,制造业除了流水线之外,还包括研发、采购、销售、行政等多个职能,大学生在流水线进行操作锻炼的基础上,后面还会有诸多其他职能的发展机会。”
在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科创中国高丞乡创服务团团长孙文华看来,大学生进入工厂流水线是好事,并不是资源浪费。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过去我国的青壮年劳动力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多了,纯劳动力的数量本来就在减少;另一方面,受过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又不甘于工厂的辛苦,所以形成了劳务市场。靠着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吸引劳务服务。然而,如今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长,大学生们也开始转向与自己专业不一定相关的行业,制造业并不低级,现在劳务市场收入增加了,大学生进大厂也不是新鲜事了。”
“主动加入制造业一线流水线的人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有明确规划在制造业发展的大学生,他们深知没有基层经验,就没有发展根基;第二,应对当前就业压力,没找到心仪的岗位,临时在制造业一线工作,属于过渡阶段;第三,工科生的实习要求,完成教育部门顶岗实习要求。”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汪张明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大学生进入工厂流水线,使得制造业工厂用工结构在悄然变化。汪张明表示:“专业相对对口的工科大学生,既能解决一线基础技能岗位短缺,又能夯实制造业生产基础,战略储备大量技能型人才和干部。大学生到制造业一线工作,也能积累基层生产管理经验,生产制造业是大学生较佳的实习就业场所。”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趋势之下,部分大学生进入制造业工厂给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技术进步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人力资源基础。”柏文喜指出。
杨国庆也认为,“大学生涌入,给制造业带来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有助于提升制造业劳动力素质和相应水平。”
然而,在薪资待遇方面,进入流水线工厂做工的大学生并没有因为学历高而受到优待,上述人力资源中介表示:“工厂招聘的单价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学历区分,因为是小时工。”
对此,杨国庆认为,“对智能制造工厂来说,吸纳大量相关技术背景的大学生更是企业发展所必须。对教育行业来说,紧贴制造业劳动力市场需求,打通职校生的学历提升通道,以适应制造业升级迭代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柏文喜也认为:“未来应该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占比的同时,通过结构调整将部分高等教育资源转向市场紧缺的高等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如何解决制造业工厂用工缺口
实际上,近期制造业纷纷提薪“抢人”的背后是制造业工厂存在巨大的用工缺口。据国家信息中心2022年6月2日发布信息显示,目前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制造业领域用工缺口问题最为突出,一线普工与高技能人才缺口最大。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2013年至2019年间,城镇制造业就业人数连续6年呈现下降趋势,总就业人数减少了1426万人,降幅达到27.1%,在所有行业中下降最快。
此外,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有43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行业存在供需缺口;24个新进“最缺工”排行榜的职业中,超过半数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高达到54.2%,远高于其他职业。其中,包装工、车工、电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缝纫工等制造业普通操作工人的需求缺口较大,在“最缺工”排行榜中位列前20。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仪器仪表制造工、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等高技能人才,以及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与数字经济相关的高技能人才也存在较大行业缺口。
对此,汪张明表示:“造成制造业用工缺口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产教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所需要的基础人员与大中专院校培养目标有矛盾,大中专毕业生对制造业岗位环境、薪资福利等不满意,造成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制造业基础岗位实习就业;第二,疫情造成人力资源流动率降低,农民工输出大省人力资源外出意愿降低,部分城市限制外省农民工流动;第三,用工企业生产需求与求职者减少有关,8月份一直都是招聘最难季节,既无学生顶岗实习,也无大批量农民工流动,加之今年部分省持续高温,求职者锐减,是造成‘天价’抢人的诱因。”
“传统制造业工厂用工缺口现象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了,主要根源于社会发展到当今阶段,传统工厂所提供的工作条件与新增劳动力期望不匹配。具体来讲,一些工厂的工作环境不如服务业,工作强度往往超过服务业,在收入水平与服务业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大量新增劳动力将服务业作为主要择业方向,而不愿选择从事制造业。”杨国庆表示。
实际上,制造业工厂要解决用工缺口问题,除通过“高薪抢人”外,还可以进行转型升级、智能机器人替代、就近设厂、改善工作环境等来解决,同时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人的氛围、并加大产教融合力度。
“解决制造业用工缺口,工厂除了增加对工人的劳动报酬,或者进行转型升级,或者采用智能机器人替代外,还可以就近设厂,减少劳动力输出地区工人的长途迁徙成本。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工厂密集,劳动力短缺,需要从广大中西部源源不断地吸引劳动力。若一些工厂转而设在中西部就近吸纳劳动力,就会节约劳动力的长途迁徙成本,提升吸引力。”杨国庆表示。
汪张明则指出:“解决制造业用工缺口,要从三个方面解决问题,第一,科学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将职教办成产业需要的,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正在促进产教融合、缓解工学矛盾,破解‘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难题;第二,制造业企业要有担当意识,逐步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减少加班时间,增加薪酬福利水平,加大关心关怀劳动者力度,让制造业基础岗位成为职业教育大部分学生实习就业首选岗位;第三,全社会营造氛围,关心关注尊重制造业产业工人生存状态,解决子女就读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制造业产业工人同(超)市民待遇。”
制造业工厂转型升级之路
近年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大力推进制造业的复兴,同时,我国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注随着“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出台逐渐加强。《中国制造2025》里明确提出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两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这一主题在“十四五”期间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中专辟第五篇论述“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随后几年中,国务院或相关部委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总计不下20项,平均每年不少于三项,其中2015-2017年和2020年是两个小高潮。这充分体现了政策层面对制造业举足轻重地位的确认,以及国家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要求。
同时,全国多地都加大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十四五”时期,广东拿出500亿的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并将资金奖励最高上限由1000万提高到5000万。
在此背景及工业4.0、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热潮下,我国众多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建设。
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在2021年9月发布了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显示,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已增加至90家,而中国有31家入选,是目前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3C电子、家电、汽车、钢铁、新能源等行业。另外,从纵向看,中国“灯塔工厂”在2020年两批次共新增10家,2021年两批次共新增15家,增速明显。
此外,广东等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培育灯塔工厂,以辐射带动更多工厂向未来工厂迭代,解决制造业工厂用工缺口问题,助推整个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