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10点50分,吴雪春(化名)来到成都东站。对她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夜晚——

再有1个多小时,她就能见到在上海念书的女儿了——尽管只是远远地见上一面。

临出发前,吴雪春特意带上一只冰墩墩玩偶,这是她与女儿约定的见面“暗号”。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1)

上海等地学生抵达成都东站,前来迎接女儿回成都的妈妈

近日,国铁集团恢复开行上海至成都往返班列,远在上海等地的广大学子踏上返乡之旅。对于万千四川父母来说,这趟自东而来的列车,承载了足够分量的亲情,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38辆转运车、百余工作人员

时间再往回拨一个小时。

24日晚10点,成都东站西广场一块特定区域里,灯火通明。医护人员、120救护车严阵以待,公安民警、安保人员穿插于内外场维持现场秩序。在闭环运转中心区域,70余位工作人员早早穿好了“大白服”。成都市政府火车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二处处长吴建伟站在人群中。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2)

成都东站立着“欢迎回家”的标语牌

按照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对乘坐上海至成都直达列车抵蓉的川籍返乡大学生,由成都市统一安排实施7天集中隔离。隔离期间,免收其在隔离场所的住宿费用。闭环转运工作由成都市政府火车站管委办牵头组织,管委办领导带队,轮值现场指挥调度。

吴建伟是此次闭环运转任务的现场负责人,他手里拿着几张提前制定好的闭环运转任务工作安排表,上面详细记录了现场每辆转运车辆人员安排情况。

每天晚上的闭环转运任务,都会提前部署工作计划。负责接送的各区(市)县,会提前一天将隔离酒店及转运车情况上报,再统一安排协调。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3)

闭环转运现场的熊猫暖心宣传画

当晚,现场共安排了38辆转运车,每辆车都提前编好了序号。现场8个泊车位,每个车位各设置1组由3人组成的引导小组。乘客下车后,由工作人员带队进入绿色通道,直达该区域,再按每辆车的准载人数分为若干组,由工作人员逐一带队上车。

除了上述百余位负责转运组织的工作人员,成华区东客站新城办、铁路成都东站、成都市公安局站前分局和交警三分局也来了,他们负责维持现场秩序、交通及安保等工作。此外,5个负责接送的区县还各配备了约20名工作人员,随车护送隔离人员一同前往隔离酒店。

连续两晚熬夜工作,吴建伟的嗓音已变得嘶哑。匆匆和记者说了两分钟,就被同事叫去处理现场事务。

“阔别已久,欢迎回来”

晚上10点40左右,中心区域负责引导的工作人员已在两侧等候。和前两晚转运不一样的是,他们每人手中,都多了一块熊猫提示牌,上面写着“阔别已久,欢迎回来。防疫不少,情意不减”等暖心话语。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4)

转运工作人员手举暖心欢迎牌

差不多同一时间,市民蒋先生也抵达了家属等待区。与吴雪春不一样的是,他没有和儿子约定“暗号”。

“自己儿子嘛,再熟悉不过。体型又高又壮,到时候肯定一眼就能看到。”蒋先生告诉记者,自家孩子从3月9日起就在学校宿舍隔离,好不容易能回家,一开始也很担心,但到了现场,看到有专人专班接送,秩序井然,那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11点10分,列车准点到站。工作人员各就位,严阵以待。

约十分钟后,第一批上车的乘客由铁路工作人员和公安干警通过专用通道带到等候处准备上车。同济大学大三学生小雪(化名)是第一批上车的人,在通道内短暂的等待时间中,她第一时间看到了旁边立着的熊猫温馨提示牌。她举起手机,拍下了回家第一幕。

小雪是成都人,3月9日起,学校开始实施封校管理。“70多天的隔离期,无比想念家人,想念家乡的美味。”在网上看到上海至成都往返班列恢复开行后,她和同学守候在手机前,抢到了回家的票。“每个人登上这趟列车的时候,内心都是期盼的,表情都是喜悦的。下车回到故乡,就连夜风,都是甜的。”

这是一段13个小时、近2000公里的旅程。尽管漫长,但当列车愈发靠近家乡时,那份浓烈的情感变得明晰起来,取代了曾经的疲惫与不安。

“从最开始班列恢复开行,到免收川籍大学生集中隔离住宿费用,我们感受到了成都各方的努力以及关爱。”那种感觉让小雪觉得,自己被这个城市珍视以待,也是这个城市独有的温暖。

“下车那一刻,让我真正有了家的感觉。家,才是我们永远的根。”她说。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5)

上海等地学生乘坐专列抵达成都东站

“特事特办”

晚上11点35分,天空下起小雨,淅淅沥沥,第一批次的转运车已经出发。

这时,人群中,一个女孩身体突发不适,她随身携带的药物已经用完,向现场工作人员求助。现场医务人员看到后,第一时间上前询问具体情况。了解情况后,医务人员将女孩儿带到专门设置的等待区坐下,有人送来了热水。

约15分钟,女孩儿需要的药物就被闭环转运过来。20分钟左右,女孩儿被工作人员护送至现场配备的救护车,由120转运至成都市六医院发热门诊,待诊疗结束后,再由专车闭环转送至隔离场所。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6)

成都东站,医务人员将身体不适的女孩带到等候区休息

这样的特殊情况,几乎在闭环转运的每天晚上都会发生。

怎么办?“特事特办!”吴建伟说,在现场,成华区东客站新城办、铁路成都东站、站前公安分局和交警三分局联动,每天都会根据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协同卫健、交通和铁路部门,针对实际状况分类处置,包括交通组织、旅客转运、突发事件处理等等,都提前制定了预案。

他举例,第一天转运现场,列车上有位怀孕7周、有轻微出血的孕妇。成华区东客站新城办得知该情况后,联络附近医院安排救护车辆,提前在现场等待。乘客一下车,就由工作人员闭环转运至医院检查治疗,再闭环送回隔离酒店。

还有一个学生,此前脚不慎扭伤,现场也配置了轮椅,全程护送孩子上车。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7)

成都东站,工作人员为不慎扭伤的学生准备好了轮椅

这个雨夜,因他们而温暖

迟迟不见女儿出来,吴雪春心里有些着急。

从列车进站开始,她就踮着脚,眼睛一直望着前方,不时挥舞着手里的玩偶,手机保持和女儿通信,生怕错过。

“天这么黑,人这么多,你确定孩子能看到你吗?”记者问。

“能呢,母女有心灵感应嘛!”她笑着说。

临近晚上12点,吴雪春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她使劲儿挥舞着手里的冰墩墩,大声喊着:“闺女儿,妈妈在这儿!”

女儿在人群中也看到了妈妈,高兴地舞动着双手。

这是在上海隔离70多天后,母女俩第一次见面——

现场设置了隔离护栏和外围警戒线外,尽管只是远远地见上一面,不能面对面交流,但看到转运如此快速有序,已觉安心。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8)

乘坐专列抵达成都东站的乘客闭环送至隔离酒店

“天下妈妈都一样。感谢成都。只要孩子回来了,其他的都是小事儿。”目送女儿上车后,吴雪春的步履也变得轻快起来。

“女儿最想念家乡的美食,寄过去的家乡特产,同学们都说就成都的最好吃。”说到此处,她的语气难掩自豪。

等候了1个多小时,一旁的蒋先生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他体型又高又壮,一眼就看到了。”

或许父亲的爱,都是沉默的——

对儿子挥了挥手,蒋先生在隔离带外跟着儿子的队伍,无声地送他上了车。“看到现场安排得这么巴适,终于放下心了。”转过头来和记者说话时,他的眼睛带着些泪花。

这时,转运任务已近尾声。吴建伟看了看时间,开心地说:“你看,今天1个小时左右就完成了约1000人的转运任务,比昨天提前了半个小时。”

从24日晚11点18分开始上客,到25日凌晨0点23分最后一批转运车成功驶出,闭环转运工作全程共历时65分钟。

“对于这种大规模的闭环转运任务来说,时间越快,意味着娃娃们等待的时间越短。都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也不希望娃娃们在经历了长时间隔离,长时间旅途后,还要在雨中等待那么久。”说完他又补充。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9)

凌晨0时23分,最后一批转运车驶出

完成闭环转运的每个人,都开始规划着之后的生活:

隔离期满,吴雪春的女儿想吃上妈妈炒的菜,蒋先生的儿子想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顿火锅,小雪则想和阔别已久的家人、朋友聚一聚,好好说说话。

现场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

最后一辆转运车驶出后,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做起环境消杀、拆除隔离设施等工作,吴建伟和成华区东客站新城办、铁路成都东站、站前公安分局和交警三分局的工作人员一头钻进回单位的车,他们要赶回去核对人员数据,还要提前部署第二天的转运工作。

夜色已深,蓉城的这个雨夜,因为这些责任与担当,辛苦与付出,牵挂与深情,变得温暖起来。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成都东站地铁站的故事(直击雨夜成都东站)(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