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力量是可以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的,先秦时期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时光,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情形,都已经成了历史中渺茫的记忆。
但是,先秦时期的人们在无边的原野里自由吟唱的诗歌却一直流传了几千年,不仅没有在漫长的岁月中黯然失色,褪去曾经的光芒,反而如那埋藏在时光中的美酒一样,历久弥新,常读常新。每一次吟诵,每一次朗读,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涤荡着灵魂,让在烟火气中匆匆忙忙的你我在瞬间感受到一丝诗意的存在,如一阵凉凉的秋风抚慰着饱经沧桑的心灵。
“所谓伊人”的“伊人”指的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风是先秦时期各地民歌的总集,《蒹葭》是《国风.秦风》中的流传非常广的一篇经典之作,原本并非写爱情,但人们更愿意把它当做一首美丽的情诗。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蒹葭》全篇就像《关雎》一样,采用的是用大自然的景物来起兴的方式,将诗人内心的感情融入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当中,充满了朦胧婉约之美。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指的并不单单是一个美丽的女子,闻一多先生说:“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诗歌以清冷的秋季为故事背景,抒发了诗人因为追求理想而产生的怅然若失的缥缈感,“在水一方”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那个理想既可以是梦寐以求的美人,也可以是其他的生活愿望。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写出了寻求理想的慢慢长途,一路上是多么地艰难险阻,但是诗歌中的主人公还是在不停地上下求索,就像屈原在《离骚》中所写的一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正是这“伊人”和梦想的若有若无、缥缈无踪,诗人的锲而不舍、苦苦追寻,才赋予了这个求索的过程以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凄美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仅是对意中人的追寻,更是人们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
“蒹葭萋萋”的“萋萋”并非是凄凉清冷之意
《诗经》中的诗歌多是以四言为主,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来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由此产生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芦苇皆生于水边。“蒹葭萋萋”指的是芦苇长得非常茂盛的样子,与后文的“蒹葭采采”意思一样,指的是芦苇茂盛、众多。许多人都非常容易将“蒹葭萋萋”错写成“蒹葭凄凄”,理解成了凄凉、清冷、孤独之意。
诗歌从长满了芦苇的水边秋景起兴,表现主人公对心上人梦寐以求的相思之情,全诗将清冷的秋景与诗人内心忧伤的感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意境朦胧忧伤,所追求的伊人行踪缥缈不定,又充满了一层深邃神秘的气息,更加令人魂牵梦萦。
苍苍的芦苇,凝结着白霜,在这一片凄清的秋景之中,茫茫的秋水,在曲折地河流中流淌着,水中的小洲若隐若现,宛然在目而又忽然消失无踪影的伊人,让追寻佳人的诗人充满了彷徨与执着。
青年男子在江中反复追寻佳人,看到伊人踪影的时候,他欢欣雀跃,伊人踪影消失不见的时候,他又失望愁苦,正是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追寻,更加令人纠结煎熬、令人神魂颠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