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汛期,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下引起了人们对于三峡工程的一系列质疑,很多人认为三峡大坝的泄洪功能成了洪水“加速器”,加剧了中下游地区的洪灾,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当强降雨来临时,三峡大坝能够从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1)

我们先来看一下,在三峡大坝投入运行之前,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洪水是怎样的。在历史上,我们将长江洪水的严重程度分成三个等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年一遇,千年一遇和百年一遇。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2)

在三峡大坝真正发挥防洪作用之前,荆江大堤平均每十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决堤,其导致的洪灾会给生活在汉江平原的人们,带来巨大损失,近1500万人的生命因此而受到威胁。就连他们辛辛苦苦耕种的2000多万亩耕地都会惨遭洪水的破坏,也就是说,这巨大的洪灾除了会使无数人失去生命之外,还会使幸存下来的人第二年颗粒无收。即便是幸免于难了,还要面对第二年可能被饿死的惨状。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3)

1988年荆江大堤发生决堤,即便当时险象环生,我们的百万官兵还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那里严防死守,共同抗洪。虽然在无数人共同日夜值守,丝毫不松懈的努力下,最终守住了荆江大堤,但是我们却为这次洪灾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据统计,当时有1500多人将生命交给了这次洪灾。同时,洪灾还给我们带来了高达2000多亿的经济损失。

而在三峡大坝正式投运之后,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在2010年到2016年期间发生了好几次洪峰,并且这几次洪峰都要比1988年的那一次更为严重,但是由于我们有三峡大坝来调节洪水,阻拦洪水,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洪峰所带来的破坏。可以说,若是没有三峡大坝的存在,发生这几次较大洪峰时,长江中下游必然会面对巨大的洪灾,届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4)

若是还有人不相信,那我们就拿官方公布的公开数据来说话。

比如在2010年7月2号三峡水库发生的那次长江一号洪水。长江一号洪水的洪峰流量高达53000立方米每秒,当时三峡是按照日均35000立方米每秒的出库流量来控制洪峰,它在拦截洪峰的过程中所拦截下来的水资源全都被储存在了三峡水库中,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洪水湍急的水流。

到了7月4日2时,光是三峡水库拦截下来并储存到三峡水库中的水就有16亿立方米,此时三峡水库中的最高水位甚至涨到了149.37米。可能很多朋友对于16亿立方米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那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6亿立方米就足足相当于110多个西湖水量的总和。若是没有三峡大坝来对这几次的洪水进行削峰,这100多个西湖的水量都将流到长江中下游,导致长江中下游的水位飞速上涨,到那个时候,长江的水流甚至都能用倾盆而下来形容了。

而且在这一次的洪灾中,不只是三峡大坝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附近的另外几个稍小一些的水坝也参与了抗洪。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共有30多座水库参与了这次削减洪峰,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这30座水库一共拦蓄下来了高达100亿立方米的洪水,使城陵矶的水位降低了80厘米左右,使得中下游的水位维持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帮助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万千百姓平安度过了这次洪灾。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5)

所以从实际数据看来,不管是三峡大坝的修建,还是其周围另外几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它们对于保护长江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疑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的,这与谣传中的三峡大坝无用说恰恰相反。三峡大坝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它对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6)

三峡大坝投入运行之后的几年里,洞庭湖的变化也非常大。在三峡大坝投入运行之前,洞庭湖一直都是洪涝的一大重灾区域,而洞庭湖的洪灾就是来源于长江上游的暴雨所带来的洪水高峰超出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再加上洞庭湖本身就堆积了大量的泥沙,在调洪蓄水方面的功能已经被削弱了很多,调控能力远远不足以应对长江倾盆而下的洪峰,导致其附近经常出现严重洪灾。而三峡大坝修建完工之后,所带来的首要变化就是使洞庭湖中的泥沙量大大减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洞庭湖的抗洪能力。

当然了,三峡给洞庭湖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在洞庭湖泥沙量出现减少之后,洞庭湖中磷元素和氮元素的流入也逐渐减少,这样一来就减轻了洞庭湖的高度营养化,使得洞庭湖中的水质污染不再像此前那样严重,对生活在那里的水生生物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除了对水中生物有好处之外,大大降低了那里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7)

那么血吸虫病与三峡大坝又有何关系呢?

其实这还是与它使得洞庭湖中的泥沙量减少有关,湖中的泥沙减少之后,淤塞的局面得到了缓解,那里的自然条件也就较之前更加稳定,使得人们治理湖中的钉螺变得更加轻松了起来。

而钉螺恰恰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变少了,患血吸虫病的人也就相应减少。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血吸虫病会寄生在钉螺体内,血吸虫的幼虫在钉螺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发育之后就会变成尾蚴,再离开钉螺。

即便我们不吃这些钉螺,当我们的皮肤接触到钉螺或是含有尾蚴的水时,这些尾蚴都有可能会穿透我们的皮肤,进入人体体内,然后沉积在人体的肝脏和结肠中。所以大家在出游时,若是遇到了有钉螺的水域,最好还是不要让自己的皮肤接触到这些水,更不要轻易去触碰那些钉螺。

话又说回来,三峡大坝除了使洞庭湖一带的洪水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在使那片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观的同时,还间接地因对生态环境改变的促进,而促使洞庭湖周围的自然风景呈现出了一副新的面貌,就连那里的鸟类和禽类等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都因此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8)

所以总得来讲,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仅没有使得洪水更为严重,反而在洪水来临之际,起到了很好的削峰作用。而之所以在三峡投运之后还会有洪水的出现,其实与三峡大坝毫无关系。三峡大坝只是一项水利工程,它能够治理洪水,但却不能杜绝洪水的出现,毕竟千百年来长江一带出现洪灾,本就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而把洪水出现的原因全都扣到三峡大坝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三峡大坝今年成功应对5次洪水(三峡大坝再次受到质疑)(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