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

1952年9月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在武汉举行。河南省代表演出团82人参加。演出中有豫剧:《柜中缘》、《三回头》、《洛阳桥》、《投衙》、《别府骂相》、《三拂袖》;曲剧:《白蛇传》、《贫郎恨》。

其中《三回头》、《贫郎恨》获优秀节目奖。豫剧演员王若瑜(陈素真)、王敬先、宋桂玲、王秀兰,曲剧演员李金波获个人奖。

李志贞、谢顺明等9人及曲剧音乐获奖状。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2)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3)

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纪念一一观摩证(持证人汪洗系武汉歌剧院总导演、院长)

(二)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

1956年12月~1957年1月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在郑州举行。参加会演的有17个演出代表团,1116人。16个省、市和解-放-军共150多人观摩。文化部艺术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亲临指导。

会演期间,举行了剧种、剧目、表演、唱腔音乐等专题座谈会。参加会演的有豫剧、曲剧、越调、二夹弦、乐腔、大平调、五调腔、怀梆、大弦戏、眉户、百调子、道情、南阳梆子 (宛梆)、四平调、卷戏、京梆 (河北梆子)、坠剧、花鼓戏、拉呼腔(柳琴戏)、汉剧、蒲剧、京剧、越剧等23个剧种,共93个剧目(其中5个现代戏),名老艺人周海水、燕长庚、张子林、高保太等进行了展览演出。

获奖演员共286人。

其中荣誉奖4人:豫剧演员常香玉、陈素真,曲剧演员朱万明、朱六来。

演员一等奖60人,其中豫剧演员33人: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徐凤云、王秀兰、桑振君、赵义庭、王根保、李斯忠、韦玉庆、吴碧波、张桂花、唐喜成、王敬先、 宋桂玲、王素君、李兰菊、马兰香、李珍荣、陈慧秋、华翰磊、关灵凤、汤兰香、王在岭、渠永杰、刘九来、谢顺明、王韵生、马普生、赵锡铭、马天德、高兴旺、王二顺;

曲剧演员10名:李金波、李玉林、邢金锷、张新芳、蓝辑吾、徐庆生、刘仲杰、王秀玲、耿庚辰、刘卫生;

越调演员5名:张秀卿、申凤梅、张桂兰、毛爱莲、李明玉;

大平调演员2名:申德高、翟德贵;

京剧演员4名;周云昆、吴韵芳、赵虹珠、许振华;

二夹弦演员张素云;

四平调演员邹爱琴;

落腔演员赵文清;

越剧演员王惠芳;

汉剧演员陈化姣;

怀梆演员张树桩。

获演员二等奖的95人;

获演员三等奖的131人。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4)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5)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6)

(三)河南省现代剧目汇报演出

1958年10月16日,河南省现代剧目观摩演出开始在许昌(包括南阳、信阳)、开封(包括商丘、洛阳)、新乡(包括各市)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在此基础上,12月10~24日,河南省现代剧目汇报演出在郑州举行。参加汇报演出的演出团13个,有豫剧、曲剧、越调、眉户、京剧、南阳梆6个剧种,演出了《朝阳沟》等共31部现代戏。

(四)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

1959年9月,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在郑州举行。参加会演的有8个代表团195名代表,10个剧种的32个剧目。罗戏、百调子、怀梆等剧种的代表,作了展览演出。有115名演员获优秀演员奖,《掩护》等21个剧目获优秀演出奖,《穆桂英》等10个剧本获优秀剧本奖。

(五)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戏曲演员会演

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戏曲演员会演于1960年6~7月在郑州举行。参加会演的有668名代表(其中观摩代表27人)。演出10个剧种、39个剧目(其中传统剧目26个、现代剧目13个)。选拔出优秀青年戏曲演员61人,乐手41人,编导25人。

(六)河南省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1964年6~7月,河南省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郑州举行。参加演出的有12个代表团,共演出了话剧《瘦马记》、《红管家》,曲剧《好媳妇》,豫剧《李双双》、《人欢马叫》、《刘氏牌坊》,越调《卖箩筐》等24个创作剧目。

常香玉、崔兰田、申凤梅、毛爱莲、高洁、马琳、王善朴、魏云、张新芳、王秀玲、庞建民、郭凤娥等畅谈了自己演出现代戏的经验体会。中共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何伟、中共河南 省委宣传部长宋玉玺作了报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赵文甫讲了话。

(七)参加中南区革命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1965年7~8月中南区革命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广州举行。参加观摩会演的河南省代表团481人,演出9个剧目,其中豫剧大戏3个,有《杏花营》、《人欢马叫》和《打牌坊》,小戏6个。在会演中受到好评的《扒瓜园》、《游乡》、《传枪》三个小戏9月赴北京汇报演出。

(八)河南省戏剧创作节目调演

1973年4~5月,河南省戏剧创作节目调演在郑州举行。参加调演的有14个代表团、9个剧种,演出剧目有《红灯记》、《海港》、《百将渡》、《点点红》、《柜台内外》、《前进路上》、《枪之歌》、《风卷红旗》等48个

(九)参加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文艺调演

于1975年3~5月在北京举行。河南省参加演出的剧目有豫剧《战旗永红》、话剧《战太行》、曲剧《柜台内外》以及移植 “样板戏” 剧目等。

(十)“农业学大寨”剧目调演河南省“农业学大寨”剧目调演

于1976年6~7月在郑州举行。参加演出的有地、市演出团和鄢陵、林县两个县剧团,共演出19台节目。

(十一)庆祝粉碎“四人帮”胜利演出

1976年11月,由河南省文艺界联合举办。演出豫剧联唱、表 演 唱等。1977年2月16日,为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河南省文化局、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联合举办了“迎新春庆胜利戏曲演唱会”。

(十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

河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于1979年3~7月在郑州举行。15个代表团共演出25台戏35个剧目。演出结束后,豫剧《唐知县审诰命》和曲剧现代戏《逼婚》(原为 越调) 分别组成 “河南豫剧演出团” 和 “河南曲剧演出队”于8月、11月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献礼演出。

牛得草、吴碧波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获剧本、演出一等奖。王秀玲、张晓凤主演的《逼婚》获剧本、演出三等奖。

(十三)河南省豫剧流派汇报演出

河南省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大会于1980年3~4月在郑州举行。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张树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宋玉玺等出席了开幕式。参加演出的剧目有:常香玉、赵义庭、马兰香主演的《断桥》;陈素真主演的《梵王宫》、《宇宙锋》;崔兰田与其传人张宝英主演的《桃花庵》;马金凤主演的《穆桂英挂帅》;阎立品主演的《秦雪梅》;唐喜成主演的《辕门斩子》、《三哭殿》;李斯忠主演的《打銮驾》;刘法印主演的《黄鹤楼》;陈素真亲授、吴碧波主演的《宇宙锋》;常香玉亲授常小玉主演的《拷红》;刘忠河主演的《打金枝》;金德义主演的《南阳关》。河南豫剧院三团以“豫剧唱腔选段音乐会”的形式,参加汇报演出。 文化部和1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前来观摩指导。大会期间共演出85场。每个流派演出后都组织了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豫剧流派演出和艺术交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河南省尚属首次。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7)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8)

80年常香玉汇演剧目《断桥》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9)

陈素真《宇宙锋》剧照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0)

崔兰田《桃花庵》剧照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1)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剧照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2)

阎立品《秦雪梅》剧照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3)

李斯忠《打銮驾》剧照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4)

刘法印《黄鹤楼》剧照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5)

豫剧名家汇

(十四)河南省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

河南省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大会于1981年12月在郑州举行。参加演出的有商丘地区豫剧团演出的 《小白鞋说媒》、新郑县豫剧团演出的《引凤图》、常香玉参加郑州市豫剧团主演的《重返柳河湾》、洛阳地区豫剧二团演出的《洛河儿女》、河南豫剧院三团演出的《人的质量》、河南豫剧院二团演出的《老拳新传》等。

(十五)河南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

河南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于1982年12月~1983年1月在郑州举行。参加会演的有650余人,21台戏,79个节目 (折子戏和小戏),其中现代戏13个。剧种有豫剧、曲剧、越调、京剧、二夹弦、四平调、道情、宛梆、大平调、柳子戏、花鼓、地灯等。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张树德等出席开幕式。共评选出一等奖36名,其中豫剧28名:李金枝、陈淑敏、王香萍、崔玉荣、党玉倩、柏青、张立、马丽君、管爱姣、杨喜梅、金德义、魏建新、李松根、路艳菊、小香玉(陈伯玲)、李广海、陈贞、张蓓、姜晶玉、李莉、武惠敏、周建宜、崔小田、张小霞、李锦莉、牛志红、汪荃珍、牛玉花。曲剧4名:乔杏娥、黄巧红、孙玉香、赵迎新。越调2名:马兰、杜朝阳。河北梆子1名:李秀荣。京剧2名:张正春、何青贤。四平调1名:崔太先。二等奖73名,三等奖131名。

(十六)河南省1983年现代戏调演

10月18日~11月9日,河南省1983年现代戏调演大会在郑州举行。参加调演的有豫剧、曲剧、道情、柳琴戏等6个剧种;河南省豫剧三团、河南省曲剧团、河南省京剧团、郑州市话剧团、南阳地区曲剧团等14个剧团,演出了《倔公公偏遇犟媳妇》、《双美赞》、《冯玉祥政变记》、《劳资科长》、《儿女传奇》等15个剧目(13台戏)。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刘杰、省长何竹康观看演出并接见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观摩了部分调演剧目。中共河南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韩劲草发表了讲话。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6)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7)

王秀玲《双美赞》

(十七)河南省第一届戏剧大赛

河南省第一届戏剧大赛于1985年10月20日在新乡、洛阳同时开幕。参加初赛的有20个代表团,演出20个剧目。11月20日“大赛”复赛在郑州进行,12月4日举行发奖大会。获演出金牌奖的是开封市文工团演出的话剧《十五的月亮》,获银牌奖的有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的《拾来的女婿》、许昌地区豫剧团演出的《倒霉大叔的婚事》,《十五的月亮》编剧李林、杜征远获剧本一等奖,《拾来的女婿》导演陈新理获导演一等奖。获表演一等奖的 10名:有《拾来的女婿》中扮演女主 角常丽君的张月婷、《西湖公主》中扮演男主角陈允明的江团结、《秦香莲》扮演女主角的张宝英、《倒霉大叔的婚事》中扮演男主角常有福的任鸿恩和扮演女

主角魏淑兰的汤玉英、《越王负荆》中扮演季婴的孙丙辛、《流星—— 寻找它失去的轨迹》中扮演宋福明的金世驯、《情断状元楼》中扮演王魁的王希玲、《斩御史》中扮演汉景帝的谢启顺、《齐桓公之死》中扮演齐桓公的兰文祥。

《拾来的女婿》的音乐设计者朱超伦、安之语获音乐设计一等奖。《倒霉大叔的婚事》舞台美术设计者柯仲齐、杨振玲获舞台美术一等奖。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侯志英在会上讲话,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观看了演出。12个省、市自治区派代表观摩了演出。

(十八)赴香港参加新华社香港分社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地方戏展

1986年10月,河南省豫剧团(以河南省豫剧一团为主组成)一行45人赴香港参加新华社香港分社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地方戏展。参展剧目有轩玉亭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汪全珍主演的《香囊记》以及小香玉 (陈伯玲)主演的常 (常香玉)派专场折子戏《拷红》、《大祭桩·打路》一折,演出受到香港观众热烈欢迎。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8)

“中南四大名旦”:左起:尹曦、陈伯华、常香玉、红线女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19)

轩玉亭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20)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21)

河南地方戏曲珍藏版(1950-80年代河南戏曲会演)(22)

汪荃珍主演《香囊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