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豆豆

在绘本《犟龟》中,倔强的小乌龟陶陶,终于在经历了种种险阻后,到达了狮子洞。虽然狮王二十八世已经战死,她最终还是准时赶上了二十九世的婚礼庆典。

这个结尾,虽然是作者无巧不成书的惊喜设计,但却揭示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只要努力,生活总会回报给你更大的惊喜。

如何培养乌龟和自己的感情(犟龟我的到达)(1)

但是,我们真的就能据此来说,这句“我的到达,便是庆典”,说的是人生目标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吗?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作者在这本书里所揭示的哲学意味,远不至此。

在我看来,“我的到达,便是庆典”这句话,更深入的解读应当是:

一个人活在世上,目标的实现,远比过程的努力更为重要。而要实现目标,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信念。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到达,才可能实现人生的庆典。

为什么我会这样理解呢?原因有三:

如何培养乌龟和自己的感情(犟龟我的到达)(2)

第一个原因,乌龟陶陶能说走就走,不是脑子热,而是长期以来的目标沉淀。

从目标来看,乌龟陶陶是坚定而清晰的。这我们从开始时陶陶在听到鸽子对话时的沉思中,就可以看出。当两个鸽子评价说狮王的结婚庆典是一种风光时,乌龟的意识中,却认为是“最热闹的婚礼”。

为什么乌龟会有这样的反应?

我们在常规思维中,都会认为,乌龟的本能是安静的,这是她的自然属性,或者说是遗传决定的。但这只乌龟是不甘于寂寞的,她并不想守着本能,过普普通通、庸庸碌碌的一生。相反,她希望能变一种活法。

她不在乎名誉带来的风光,她在乎的是改变自己,突破自己。“热闹”,是她向往的一种生活,更是她期望能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

所以,乌龟陶陶的赴邀,并不是脑子一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她长期以来,就有深埋在心底的目标。婚礼,不过是导火索,是外力而已;真正的动力,来自内心的目标。换句话说,人在世上,先要有目标,才会有过程的实现。

你能说,目标没有过程重要吗?这和说二楼比一楼重要,不是一样荒谬吗?

如何培养乌龟和自己的感情(犟龟我的到达)(3)

第二个原因,陶陶在整个旅程过程的表现,都表明了这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

从过程来看,乌龟陶陶的表现,每一步都是胸有成竹的。这说明,她对整个旅程都是有风险预案的。

她从一开始,就经过了一日一夜的深思熟虑,预判了路上可能遇到的不同艰险。除了衣食住行的缺乏,风雨雷电等自然力的阻挠,还包括后面故事展开时,重点讲述的各种精神打击和阻挠。

比如,蜘蛛的嘲讽和蜗牛的苦苦挽留,象征着民间男女最普遍的劝阻;之后贵族壁虎和乌鸦神父的劝告,又代表着权贵阶层的看法。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群体意见,显然都是在陶陶意料之中的。

所以,她才能在看到他们的反应,听到这些所谓的“良言”时,能够保持清醒,平静对待,而不是毫无主心骨地听从了别人的意见。

你能说,过程比目标更重要吗?没有目标作为坚实的基础,过程随时都可能因外力而走偏。

如何培养乌龟和自己的感情(犟龟我的到达)(4)


第三个原因,从结果来看,乌龟陶陶对自己目标的达成,是有计划、有预见的。

也就是说,乌龟陶陶不仅思考过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她还有自己的目标实现计划。

我们来看一些细节。

乌龟陶陶知道自己的先天不足:腿短爬得慢。她只有两周时间,要从北非走到中非的狮子洞。

她的对策是:“日夜不停”地赶路,蜗牛评价说“看得让人眼晕”。

在旅途上,她用一次次的问路和打探最新消息,来判断和调整她的计划。

当她被蜗牛告知走反方向而且只有两天剩余时间时,她依然坚持“日夜不停”地赶路。这时,她的具象目标已经悄悄转化,不是赶上二十八世的婚礼,而是到达狮子洞,那个最热闹、最尊贵的圣地,那个象征着自己获得了新生和超越的地方。

所以,当她被壁虎告知婚礼取消,被乌鸦告知狮王战死后,她的反应,才会总是充满信心地说:“只要坚持,一步一步总能走到的!”

最后,她果真到达了,具象看是到达狮子洞,但从陶陶内心看,是到达了她引以为圣地的热闹之所——促使她超越本能的精神巅峰。

试想一下,没有明确的目标、周密的实现计划,乌龟陶陶能有这样的人生回报吗?她能得出“我的到达,便是庆典”这样的感悟吗?

如何培养乌龟和自己的感情(犟龟我的到达)(5)

总而言之,“我的到达,便是庆典”这句话,不是说过程比目标更重要。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过程;没有理性,感性不过就是冲动。

人生的庆典要实现,目标第一,过程第二,结果第三。从来因果如此,又怎能颠倒呢?

(本文结束)

陪孩子一起快乐读书吧!我是杜豆豆,两个孩子的妈妈,爱读书、爱码字,欢迎关注我,在读书的路上快乐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