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拂绿野,马缨花开。农历二月初八,一年一度的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如约而至。

大姚县委书记王丽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大姚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四大走廊”建设,做精金沙江观光游、核桃康养深度游、千年古镇文化游三条特色旅游线,打造大姚特色节庆活动品牌。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

(大姚县委书记王丽平)

大姚是金马碧鸡故里、彝族文化发祥地、咪依噜的故乡,插花节在这里世代流传。今年举办以“文化赋能 振兴乡村”为主题的“遇见楚雄·大姚2023彝绣文化节暨昙华彝族插花节”活动,是为进一步打响彝绣文化品牌,培强壮大彝绣文化旅游产业。本次节庆活动为期一个月,欢迎四海宾朋走进大姚,共同体验大姚彝乡风情、感受彝族风韵。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2)

今年的插花节就像一簇怒放的马缨花,每一朵红颜的花儿都是一个精彩的活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就一个浪漫、祥和、丰硕的美丽盛会。

彝家拦门酒 美是远客至家的快乐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3)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4)

“汉人的茶,彝家的酒”。昙华彝园寨门前,姑娘小伙跺着欢乐的舞步,汉子吹起激情的唢呐和过山号,美丽的彝家姑娘端着美酒,笑盈盈地拦在门边,管你喜欢不喜欢,要想去过插花节,先干了这碗拦门酒。豪爽的、躲闪的、看热闹的、拍照的,寨门前已掀起快乐的小前奏。

插花盛会 美是敬畏万物的信仰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5)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6)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彝家人从昙华山采回火红的马缨花,插在房前屋后,插在屋檐、门楣和窗户,插在劳作一年的耕牛、驮马及羊头……祈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林茂粮丰。人们也互相插花为贺,送上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喝过拦门酒的八方游客,接过姑娘送上的马缨花,学着彝家人,郑重地插下对未来,对亲友的祝福。

彝绣市集 美是指尖传承的艺术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7)

昙华彝园依山傍水。进了寨门顺阶而上,就见人流熙攘的彝绣市集里,有人学着拓印彝绣纹样,有人选着绣花衣服。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8)

街道中间是沿岸种满樱桃树的小桥流水,盛放的樱桃花白色素净,越发衬得商铺里绣满花鸟鱼虫的腰带、鞋子、衣服如花绚烂。彝家女子会拿针就会刺绣,她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凭借指尖,成为传承千年的美。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9)

这条不过8百来米的街市,容纳了彝家的衣食住行,也让游客流连驻足。

田野论坛 美是思想碰撞的火花

为深入挖掘彝剧、梅葛、彝族刺绣等大姚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提升大姚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水平,插花节期间特开展“非遗与传播——楚雄田野系列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就大姚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发表真知卓见。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0)

(伍琼华)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伍琼华用“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与优质旅游建构”对大姚的非遗保护与利用给出建议,旅游产品要依托非遗的价值进行结构优化。要挖掘历史传统提升文化价值,呈现社会、经济、文化的角色,展示生活中的纪念、记忆功能,建立节令化、多样化、特色化、生活化、原真性的旅游产品体系。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1)

(张泽洪)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泽洪表示要充分发挥彝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深入挖掘插花节传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保护,合理利用互联网提高民族文化节日的知名度。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2)

(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甫旺提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建议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全州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非遗项目创新传统工艺、传统流程技术等。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3)

(陈利红)

贵州大学教授陈利红从语言视差视阈解读彝族史诗《梅葛》海外流播中过程中语言扭曲现象背后的成因。希望透过这一独特的视角,向世界展示独特的彝族文化,还原彝族最真实的本源。

非遗展演 美是欢悦人心的歌舞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4)

成千上万的彝家人身穿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来到千柏林,坐满山坡,站满地埂,等待《彝彩霓裳马缨红》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5)

德高望重的毕摩摇响法铃,诵经祈福,祭祀花神,拉开彝族插花节神秘的面纱。获得2023年“彝山百灵鸟”称号的选手们用婉转的歌喉诉说彝家人幸福的心声;“马樱花仙子”们成为此次展演活动的形象大使,未来,她们将肩负起弘扬和传承彝族文化,展示彝乡魅力的责任。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6)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7)

演员们用歌用舞,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演绎着千百年来彝家人的生活和爱恋。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8)

淙淙的月琴声中,平日古木参天,虬根盘枝的清寂之地成了人潮涌动的跳脚场,每个舞步都是心中的喜悦流露。

山泉发布 美是藏于山中的甘甜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19)

大姚本土企业昙华山泉经过提升改造,强势回归。 “昙华山泉”生产基地位于大姚县昙华山自然保护区腹地,自然形成的天然自涌山泉水,就如同山间流动的精魄,养育着大姚千万百姓。

咖啡品鉴 美是溯源百年的传奇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20)

渔泡江,就像咖啡豆上的裂沟,流过险峻的峡谷,这边是楚雄的杞拉么,1公里的对岸是大理的朱苦拉。1904年,法国传教士在渔泡江畔种下了中国大陆第一株咖啡苗——阿拉比卡铁皮卡,百年来,繁衍出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咖啡林。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21)

大姚昙铁锁乡杞拉么村地处北纬25度、海拔1480米,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气温在15-25℃,阳光充足,常年无霜,造就了杞拉么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的风味。怀着对咖啡的热爱,历代咖农把咖啡种植养护作为一项事业代代传承,现在全乡已种植咖啡1300亩。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22)

杞拉么村的老者遵循最传统的古法日晒工艺,杵臼脱壳、铁锅炒豆、石磨研磨,再用老旧的铁壶煮出一壶浓浓的黑咖啡。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彝族插花节(四海宾朋共聚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23)

品鉴会上,咖啡师则用现代的冲泡手法为现场宾客送上一杯杯杞拉么的美式、拿铁和卡布奇诺,让大家用舌尖品味来自云南小粒咖啡的百年传奇。

招商推介 美是共赢发展的携手

插花节的压轴戏是招商引资洽谈推介会。大姚近年来集中力量培强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康养旅游、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大姚以便利的区位、优化的营商环境,热忱邀请大家走进大姚、投资大姚,共谋多赢发展之“举”、共兴利民惠企之“业”。

推介会上现场签约涵盖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绿色能源、文旅康养、绿色制造等产业的10个重点项目,协议总投资达41.9亿元,实现2023最美的“开门红”。

记者 兰芳 文图

图源 文旅头条

江蕊先 视频

来源 大姚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马寅瑞

审核 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