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1)

李鸿章访问美国,有记者问他是否可以将美国的报纸介绍到中国,他答道:“我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我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敢讲真话,只讲真话。我国的编辑们再讲真话时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出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清末民初,官场有以籍贯作称谓的习惯,如称李鸿章为李合肥,张之洞为张南皮,翁同龢为常熟,康有为为南海,袁世凯为项城,徐世昌为东海,黎元洪为黄陂,,,,最独特的当数熊希龄,他因籍贯为湖南凤凰,古称凤凰。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2)

慈禧为过自己的六十大寿,不惜耗费重金扩建颐和园,为此挪用海军经费数千万两,致使早被李鸿章看中的最新英制巡洋舰被日本买去,气的李鸿章大口吐血,此舰即甲午海战中威风八面的吉野舰。而为了买这艘吉野舰,明治天皇的皇后连仅有的首饰都捐了出来。

庚子和谈时,李鸿章全权负责其事,先令各省督抚就各条款的利弊提交详细报告,然后根据“疏节阔目”的办法,于事之可许者,慨然许之,不稍犹豫;于不可许者,断然拒绝,不在字句之间,逐点反复辩驳。张之洞却坚持要在字句之间争得失,李鸿章叹道:“不意香涛做官数十年,仍是书生之见!”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3)

李鸿章实为俄国人逼死。1901年11月7日,已经发烧呕血、卧床累月的李鸿章已是油尽灯枯。死前数小时,犹有俄使伫立床前,持异常苛刻的“中俄密约”,逼他签字画押,被他坚决拒绝。俄国使者去后,李疾令儿子经述草拟遗折,立意自强,并推荐袁世凯为自己的继承人。他弥留之际,仍在痛恨纵容义和团、引发大乱的毓贤。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4)

吴汝纶曾东游日本考察教育,到马关春帆楼上,看到李鸿章当年谈判时坐的凳子都要比日本人矮半截,不禁悲从中来,陪同的日本友人要他留下墨宝,他大书“伤心之地”四字。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5)

李鸿章按兵不动,曾国荃得以顺利攻占金陵,曾氏兄弟,因此获得剿灭太平军“首功”。金陵城攻下不久,李鸿章前来拜会,曾国藩亲自出城到下关迎接。李滚鞍下马,要行大礼,曾国藩急忙跑上前去,用手挽起说:“我们兄弟的薄面,都是靠你保全的,真正应该感谢的是我们。”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6)

曾国藩晚年,英雄气短,声名虽盛,而成事以难。曾生平心病,一是剿捻无功,一是处理天津教案违心失当而丢了直隶总督,两件大事代之者均是李鸿章。天津教案善后,李继曾任直隶总督,新旧更替,曾对李鸿章说:“我遇困境,咸赖汝继,汝才胜我。我聊以自解者,汝究为我所荐也。”

李鸿章每次和洋人谈判,总是先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以求从气势上先压倒对方。他把这种方法叫做:“打痞子腔”,曾经向曾国藩汇报打痞子腔心得,曾颇不以为然,训诫他说,和列强打交道,还是要贯彻“诚信外交”的原则,“城能动物,洋人亦同此情。”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7)

190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五,清帝国发布《宣战诏书》,向八国联军开战。慈禧在《诏书》中说:“与其苟且图存,诒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他给盛宣怀的电报里说:“廿五娇诏,粤断不奉,所谓乱命也。”并要盛转告张之洞和刘坤一。于是,在盛宣怀、张謇、余联沅等人串联下,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等封疆大员不听朝廷而实行“东南互保”。

李鸿章挽曽国藩:“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材。”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8)

李鸿章搭乘美轮回国,到达日本横滨港需要换船。李鸿章当年离开马关的时候曾表示“终生不覆日地”,现在又有了《中俄密约》,让他痛恨起日本人更有底气了。换船必须先上码头,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精神和肉体与日本国土发生一丝关系,李鸿章无论如何也不上岸。侍从们只好在美轮和招商局的轮船之间搭起一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将他扶上船。

李鸿章二十岁言志: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沤。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其入都诗说: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9)

李鸿章以淮军起家,特重乡谊,擢拔皖籍亲旧不遗余力。他的同乡刘铭传大不以为然,说:“比如某某几乎不识字,以前不过是老家一个小贩,如今却委以道府的要职,如此做法焉能不败!”刘更秘密叮嘱亲信下属,说北洋必有大乱,大家若稍有积蓄,不如及早还家。不久爆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干皖籍将领如丁汝昌、卫汝贵、龚照欤等都因吴国而身败名裂,李鸿章也被弹劾丢官。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10)

李鸿章新任两广总督,某合肥籍知县前来拜见。李鸿章用合肥话调侃到:“你做官这么久,地皮刮了不少吧!”该知县勃然大怒,立刻反唇相讥:“你做总督刮了多少大地皮,就不能让我这小知县刮点小地皮?”李鸿章大为惊惶,连忙赔礼道歉。

李鸿章签约割地太多,民怨沸腾,他的侄女婿斳光 典为他辩护道:”西欧诸国,割地卖地的寻常之事,如法国卖密西西比河七省予美国,俄国售阿拉斯加予美国,德国割让莱茵河予法国,至普法之战又收回之。国家能自强,则能收复失地;若不求自立,虽有土地,也必被瓜分。“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11)

李鸿章使美,有美国武官求见,李不想见,命长子经方接见。但对方坚持要见本人,李只好出来,对对方说:“我患有痔疮,不能做,只可立谈。”希望对方及早离开。不料对方说:”立谈亦佳!“谈话半小时,李鸿章支持不住了,对方看出来后,即告辞而去。

谈谈我对李鸿章的认识(编外杂谈李鸿章本末)(12)

李鸿章逝世前说:“俄国在满洲扩展其势力,不妨袖手观之,因为日本必然不会漠视这个封豕长蛇般的敌人。时机一到,必起而相战。两虎相争,两败俱伤,我们就有可乘之机了,同时再借助欧美的力量谋求恢复,这便是我们的以毒攻毒之计。”

李鸿章晚年易怒,动不动就扇别人耳光。但被他扇了耳光的人,或升迁,或赏赐,二三日内必得佳音。所以在他门下,寡有气节之士。

梁启超说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1901年11月,李鸿章去世,临死前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力保袁世凯任直隶总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