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震杰 / 文图
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
洛邑系洛阳旧称,作为历时十三朝的古都,它不仅无可置疑地成为华夏文明的代表,如诗云“若问古今兴废时,请君只看洛阳城”,而且还因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了汉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共融、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交错、乡野文化与宫廷文化同息的文化特征,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林增添了一副深邃而博大的区域人文的精神画卷,被喻为“文化圣城”。
但起于兴衰、毁于兴衰,如其他千年古都一样,曾经的洛邑古城在朝代更迭、战火烽烟中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绝大多数建筑都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些许古迹依稀见证着古城曾经的荣耀与辉煌,洛邑古城景区即是其中之一。
洛邑古城即是古城又是景区。
说它是古城,是因为古城内依然现存着文峰塔、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保护建筑。
说它是景区,是因为整个古城以新潭为支点,以护城河为纽带,建起了一排排雕梁画栋、飞檐走兽的仿古建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步一景,餐饮、旅游、住宿、商服等功能区点缀其中,不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恰恰也是见证着古城曾经辉煌的古迹。
文峰塔
它傲然屹立于景区入口广场正中,其始建于北宋,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至今保留完整,寓意“祈福赐恩”、“国泰民安”、“人才辈出”。
新潭
它是大运河在洛阳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周武时期洛阳通济渠水路繁盛,武则天下令“引漕渠,开新潭,以置诸州租船”。新潭的开凿是隋唐盛世“集天下之舟,通四海贸易”的缩影,自古水运为国运,大唐水运兴盛,各方货物由洛阳运河流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
金元明清古城墙
隋唐时期洛阳是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因此城高墙坚、气势雄伟,但后来历经战火渐渐颓废,到了金朝,作为对抗中原的前沿军事战略要地,金朝统治者下令大规模重修洛阳城墙,但限于人力物力最终却只修起了一道土墙,直到明清,朝廷才投重金将其改造成了砖墙,且墙高13米,四面城门,门上有阁,墙角有楼,大有坚不可催、御敌千里之势。
但到了清末民国,这些城墙又在战火中几近被毁殆尽,只留下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许残存,残砖片瓦,荒草萋萋,让人看了不免感触良多:
“文峰塔上青砖旧,白玉桥头无故人;劝君莫问古今事,繁华一梦洛邑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