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姬姓,名重耳,周朝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重耳逃亡时经历了什么?晋文公重耳出奔狄国时究竟有多大年龄(1)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晋文公重耳的生卒,史籍记述矛盾,学者意见不一。本文重点讨论:公元前655年,重耳出奔狄国时究竟有多大年龄?

两种说法

说法一:根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重耳出奔到他母亲的祖国狄国,这时候重耳四十三岁。他在狄国生活了十二年,然后又耗时七年辗转郑、卫、齐、宋、曹、楚、秦等七国,六十二岁(公元前636年)回国即位做了国君,用了四年时间当上中原霸主(公元前632年),六十九岁(公元前628年)寿终正寝,大器晚成而又昙花一现。

说法二:《国语·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骈胁》记载,曹国大夫僖负羁对曹共公:“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 就是说,重耳逃亡时只有十七岁。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晋文公重耳逃亡时经历了什么?晋文公重耳出奔狄国时究竟有多大年龄(2)

图片来自网络

《史记》的四十三岁和《国语》的十七岁,相差二十六岁,特别是在人均寿命不长(有人说是20岁,疑而不用)的春秋时期,“二十六”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笔者观点

笔者倾向《国语》的说法,即公元前655年重耳出奔时只有十七岁。理由有六: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意思是:晋献公从贾国娶了妻子,没生儿子。他与他父亲晋武公的妾齐姜私通,生了秦穆夫人伯姬和太子申生。又在戎娶了两个女人,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证明伯姬、太子申生比重耳年长。

、《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656年(秦穆公四年,晋献公二十一年),晋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逃奔蒲城。也就是这年,秦穆公(前683年-前621年)迎娶晋献公的女儿伯姬为妻。伯姬出嫁时应该二十岁左右,重耳十七岁是比较合理的。如果重耳四十二岁(明年出奔时四十三岁),伯姬就将近五十岁了。这年秦穆公才二十七岁,尽管是政治联姻,他也不可能心甘情愿的娶一位“老女人”,还生了太子莹、公子弘、女公子简璧三个孩子。

、《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晋惠公夷吾派寺人披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准备前往齐国,他对妻子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你二十五年改嫁,我该进棺材了,还是让我等你吧。”如果重耳四十三岁到狄国,此年已经五十五岁,再过二十五年,如果还活着,就八十岁了,重耳不该这么自信和自私。

晋文公重耳逃亡时经历了什么?晋文公重耳出奔狄国时究竟有多大年龄(3)

图片来自网络

、《周礼·婚氏》:“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意思是:使男子年满三十而娶妻,女子年满二十而出嫁。如果无故该嫁娶而不嫁娶的,就要处罚。晋国是姬姓国,伯姬又是贵族中的贵族,所以她不可能四、五十岁还“待字闺中”。

、《晋语·宋襄公赠重耳以马二十乘》记载,公元前638年,重耳经过宋国,宋国的大司马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译文为:“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几年,已经由孩子长大成人了,喜欢做好事而不自满,像对待父亲一样事奉狐偃,像对待老师一样事奉赵衰,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贾佗。”从重耳出奔(前655年)到此年(前638年)已经十七年,如果重耳四十三岁出奔,这时候应该六十岁了,公孙固不会说重耳 “由孩子长大成人了”;如果重耳十七岁出奔,现在是三十五岁,公孙固的话就合情合理。

晋文公重耳逃亡时经历了什么?晋文公重耳出奔狄国时究竟有多大年龄(4)

图片来自网络

、当两部文献表述相左,一般遵从成书较早的文献。《晋语》成书早于《史记》,应当以《晋语》表述为准。

【尝试论之,姑妄听之】

根据史料记载,重耳流亡列国期间,在卫、曹、郑等国受到冷遇,主要嫌弃他是“流亡公子”,未有一例嫌他“垂垂老矣”,说明重耳的年龄并不大。齐桓公、楚成王、秦穆公等雄主也不会对一位落魄的垂垂老者寄予厚望。

如果本人观点成立,又会产生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即重耳十七岁出奔,三十六岁即位,执政八年后去世时四十四岁,就是非正常死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是否与这个问题有关联?期待友友们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