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教学生涯,除了怀孕生子,我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不仅教学兢兢业业,而且始终保持了一个读书人对于教学工作深入思考的习惯。除了在培养学生写作(现代文写作和古典诗词创作)上小有收获,作为一名自身在阅读和写作中长大的教师,我在教学中格外重视课外阅读,很长一段时间为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广泛阅读而烦恼,而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学生阅读的方法。起初我将它称之为“多维性文学体验”,后来进一步完善成为“文本整合阅读法”,辞职以后我在家不断整理、思考,最终确定为“溯源拓展阅读法”。

所谓溯源,就是追本溯源,意即探寻事物的根本、源头。溯源法是一种追究根源的逆向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以倒推的方式追寻原因而达到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运用很普遍,比如某一项工作成功了,运用溯源法倒推、回顾,可以在通向成功的过程中提炼出很多经验和启示;假如创业失败,也同样可以运用溯源法倒推,查找导致失败的真正原因。

同理,溯源阅读法是一种倒推的阅读思路,具体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对于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为人处世、个人成就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追究文本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创作风格、作品完整内容,结合阅读作者其他作品,以求正确理解文本主旨,深入领会作者思想及文本蕴含的深意。这种阅读法不仅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大大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直接启发阅读者的创作兴趣。

我怎么会想到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呢?

主要源于我小时候的阅读方式。我从小就是一个爱刨根究底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孤独的孩子。我在生活中没有完全得到我想要的关爱,对于人生的意义总是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于是每看一本吸引我的精彩的书,我总是在想,这本书的作者,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经历了哪些,才会想要写这样一本书,而通过这本书,他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他对于人生的看法究竟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追问,我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名著。而我在阅读这些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小说)时,我的着眼点和兴奋点都不在于那些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和性格丰富复杂的人物,甚至也不在乎它的结局,我急于想知道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他的人生感悟。因为求之心切,我养成了一个既好又不好的习惯,经常急急地一口气将一本书看完,为此通宵熬夜也在所不惜。

而在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以后,我一直觉得让学生光阅读语文书上的“节选”于某部作品的文字非常局限,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兴味索然,语文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少了一半。这时,当初为了满足自己一颗好奇之心进行的饶有兴趣的阅读浮上心头,我觉得完全可以用当年自己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条可行之路。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中的“买椟还珠”时,我先用了一周的时间让学生查阅韩非子,又将《韩非子》全文(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对照版)通读一遍,在了解了法家的思想与他的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找出“买椟还珠”所在的“外储说左上”这一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买椟还珠”原文前后的几个故事:

前: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后:“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然后让学生连贯起来理解韩非子这段话所要表述的完整意思:建议君王以功用为准则,避免被华而不实的语言所诱惑,其实是批评了当时各种空谈学派。了解到这些,学生自然而然对“买椟还珠”成语释义(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有所怀疑。他们对成语和课文提出质疑,得出如下结论:

1、《韩非子》批评这位楚人“可谓善卖椟也,未可谓善卖珠也”,而完全没有指责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现行成语及其释义,却把原书对楚人鬻珠的批评,变成了对郑人买椟还珠的批评。这不是颠倒了《韩非子》的原意吗?

2、原书批评的是学者们以浮夸的辩辞淹没经世致用的理论,完全没有指责读者(听众)过分欣赏其词章的文采;而现行成语及其释义,却把原书对学者以文害用的批评,变成了批评受众的取舍不当,显然也完全违背了原著的旨意。

3、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一书中的句子表明,他倒是忠实于原作者,没有歪曲原文的意思——“昔秦女嫁晋,从文衣之媵,晋人贵媵而贱女;楚珠鬻郑,为薰桂之椟,郑人买椟还珠。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复在于兹矣。”

然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去看关于“外储说左上”的“题解”,学生由此懂得了“外储说”之“外”,是相对于“内储说”之“内”而言的。“外”是指“君之外谋”,即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臣下实行赏罚,它针对的方向是朝外的,故称“外谋”。而韩非子在阐述这种谋略时,一如既往地以“经”和“说”进行展开,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文通过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展开论证。

“买椟还珠”等一系列的故事都在“说一”里,很好地阐述了作者的主张。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漂亮动听的言词,君主只看到了它们表面的文采而忘记了它们是否有用。墨子认为自己的学说,传播的是先王之道,论述圣人的言词,把它们宣传给人们。如果把他的文词修饰得很华丽,就怕人们会记住它的文词的华丽而忘记了它的内在价值,因为文词而损害了实用。

学生追根溯源进行阅读,除了了解作者相关的一些东西和作品原著,还应引导他们阅读作家同类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的相关作品、一些评论文章与争鸣作品,更要养成阅读作品“序”和“跋”的习惯。这样的教学,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自然而然拓展了阅读视野,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他今后无论哪门学科的学习都将大有裨益。

买椟还珠成语寓意(以溯源导读法解读成语买椟还珠)(1)

同时,溯源阅读法运用得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孩子忽然有了想要写点什么的创作动机。他了解了那么多优秀的人的作品诞生的前因后果,自然想要效仿,尝试着表达自我。这时要多加鼓励,并努力为他寻找发表的渠道。

溯源拓展阅读法对学生的好处自不待言,可惜现在学校教学过于求统一进度,教学时间过于紧凑,因此实施起来总是力不从心。而作为家长,对于语文书上的课文,如果按照这种阅读法带动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