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说了一个什么道理(买椟还珠始末你是要珍珠)(1)

晚上好,欢迎收看自力堂“每天一则睡前寓言故事”,今天的寓言是《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但大家听过的一般是下面这个版本: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先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点缀上玉珠和玉片,装饰上名贵的红色宝石,再填上翠鸟的羽毛,看上去,珠光宝气,精美无比,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这个故事是讽刺了郑国人,连主和次都分不清,用买珍珠的钱,买了个盒子,是个大傻子。

但韩非子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韩非子写的故事,前半部分跟我们听到的故事一样,只是后面并没有说,郑国人是按买珍珠的价入手,然后把珍珠当赠品还给楚国人。而是郑国人看上了盒子,根本没有买珍珠。所以接着有一句评语,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就是说这个楚国人可以叫做善于卖盒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这个故事其实还有一个背景。

有一个叫田鸠的人,在楚国时,被楚怀王接见,两人有一番对话。

田鸠是谁呢?田鸠又称田襄子,是墨家第四代钜子。“钜子”是墨家学派的领袖,相当于“掌门”,第一代钜子就是墨子。

楚怀王问田襄子:“墨子他老人家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学者啦。可据我观察,他的学说,实践起来还是不错的,但他的言辞却不是太讲究修饰,为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过墨子,也简单提到过墨子的文章,不注重辞藻修饰,那么身为墨家第四代掌门人,田襄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先讲了一个秦穆公嫁女儿的故事。

这还要从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晋文公重耳说起。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最优秀的三个,分别是夫人齐姜生的太子申生,翟国狐氏大女儿生的公子重耳,翟国小女儿生的公子夷吾。但晋献公晚年宠幸骊姬,要改立骊姬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把其他儿子都派出去驻守外地。

后来骊姬用计逼死了太子申生,追杀公子重耳和夷吾。重耳逃去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夷吾则跑到了靠近秦国的梁国,并和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而国内的实权大臣里克则在晋献公死后,先后杀掉了国君奚齐,以及奚齐的弟弟,迎夷吾回国,是为晋惠公。

后来晋惠公的儿子,公子圉被送到秦国作人质,秦穆公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公子圉听说父亲病重,偷偷跑回晋国去了,把秦穆公的女儿留在了秦国,这令秦穆公非常恼火。公子圉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后世称为晋怀公,而秦国国姓为嬴,所以秦穆公的女儿被称为怀嬴。

这时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打算把怀嬴嫁给重耳。此时重耳已经是将近六十岁的老头了,并且重耳和夷吾是兄弟,晋怀公是夷吾的儿子,即重耳的侄子,那么怀嬴应该算是他的侄媳妇。重耳觉得不合适,但还是被手下用利害关系说服了。于是重耳娶了怀嬴,因为重耳后来成了晋文公,所以怀嬴就成了文嬴。

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时隔将近二十年后,重新回到晋国,并打败侄子晋怀公,成为晋国国君。秦穆公送女儿去晋国,《左传》和《史记》记载,陪嫁的还有五个秦国宗室的女子。

但在《韩非子》中田襄子讲的这个故事里,秦穆公为了表现自己女儿的身份地位,特意挑选了七十名美貌的年轻女子,作为陪嫁,送给了晋文公。结果晋文公被那七十名姬妾迷花了眼,反而冷落了秦穆公的女儿。所以田襄子说,秦穆公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妄,但不能说是善于嫁女。

讲完秦穆公嫁女儿的故事,意犹未尽,这才又讲了买椟还珠的故事,说楚国人善于卖匣子,但不能算善于卖珍珠。

最后,田襄子才回答楚怀王的问题:“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道术,阐明圣人言论,希望传达给众人。如果注重修饰文辞的话,他就担心人们只会留意于文采,而忘了它的内在价值,从而造成因为文辞而损害实用的恶果。这和楚人卖宝珠、秦君嫁女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墨子的言论很多,但不讲究言辞的修饰啊。”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这里是自力堂“每天一则睡前寓言故事”,我们明晚十点见。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