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1年底,全国正在进行透析的患者高达88万人,其中2021年当年新增透析患者18万人。
透析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血液透析,一种是腹膜透析。
其中,血液透析患者比较多,为75万人,平均透析龄达50.9个月,相比2011年增加了19.1个月;透析龄超过5年的患者数量比例为31.5%,大于10年的占比为8.4%;
长期以来,中国的透析仪器市场,为进口设备垄断。价格高昂,维护成本高,患者开销大。
尤其是对于广大中低收入患者,透析意味着生命的延续,而过高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家庭负债累累,同时也给医保带来巨大的压力。
直到有一天,一个医疗器械销售经理决定改变这一切。
他叫高光勇,在媒体的介绍里,他有个患尿毒症的老乡,为了透析倾家荡产,激发了他走这条路的决心。
从另外一个视角,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的道路,医疗器械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正在提速。
卫健委称,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这背后,是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星空君有几个做医疗器械的朋友,大多从代理进口品牌走上了参与自主品牌创业之路。一个搞佳能CT代理的好友,去了联影。换了新车,也买了新房。
2001年3月,高光勇在重庆60余平米的居民楼里创办了一家透析仪器企业,叫山外山。
重庆是个山城,这个名字非常有特点。
山外青山楼外楼。咦,好像是杭州哎。
01
销售经理创业指南
星空君读过数百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招股书,大部分都是技术带头人创业而来。
但山外山有一点点特殊,它的创始人是销售经理出身。但高光勇先生又不同于普通的销售经理,因为在做销售经理之前,他是一家汽车企业的技术部工程师。
文理兼修的人才最难得,一方面熟悉客户(病人和经销商)的痛点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把握技术细节,确保科技创新落到实处。
这也让他在高科技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获得了成功。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4,230.56 万元、 25,440.83 万元和 28,327.68 万元,净利润-3,493.33 万元、 1,833.41 万元和 1,814.09 万元,经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的血液净化设备已在国内外累计实现装机 10,000 余台,累计在全国 1,000 余家医院实现了终端装机。
客户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大型三甲医院,并远销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南非、巴基斯坦、希腊、巴拉圭、瑞士、摩洛哥等 62 个国家和地区。
02
集采的风险
虽然国产化的产品价格要比进口品牌低得多,但是山外山依然遇到了医保集采的压力。
同时,因为疫情的影响,公司的营收结构并不稳定,充满了不确定性。
山东七市采购联盟及湖南湘西州地区 2021 年实施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后,公司 2021 年所涉中标产品价格降幅主要集中在 3%-22%之间,这对刚刚开始盈利的山外山,影响比较大。
当然,集采是压力更是动力,公司有望通过更优的性价比,扩展销售渠道,实现更为广泛的销售。
需要警惕的是,国外品牌在技术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对国产自主品牌开展“降维打击”,为了集采,把价格降到国产品牌的盈亏线以下。在一些传统药的集采过程中,没少出现这种情况。
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老龄化人口市场,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垂涎欲滴。GE、飞利浦、西门子、美敦力等企业都在致力于本土化,这给了国产品牌比较大的压力。
星空君认为,这种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事,至少没有核心竞争力一门心思骗补的企业,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就像新能源车行业,引进特斯拉,形成鲶鱼效应,挤走了一众骗补企业,反而让比亚迪和蔚小理们茁壮成长。
03
规模尚小
医招采2022年2月发布的“血液透析机排行榜”显示,2021年国内的透析仪器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国产品牌很少,山外山市占率5%左右。
血透血滤机排名
CRRT机品牌排名
和国际大品牌相比,山外山刚起步,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对手相比,缺乏风险抵抗能力。
为了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国产自主化,近年来的集中采购,均以国产企业为主(海外品牌也要求是中国子公司生产),这大大带动了中国医疗企业行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有一个特殊性,和芯片业不同,它并没有像光刻机那样非常难的技术瓶颈。
可以说国外巨头掌握的技术,中国企业一样能掌握,欠缺的是精益求精的技术迭代和市场的接受程度。
据此,星空君大胆预测,在新能源、芯片、光伏等行业之后,医疗器械行业将是下一个产业升级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