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形态解盘(回输压力的趋势告诉你)(1)

一个血色素不到6克,药物镇静,股静脉临时导管,再一次为其“梅开二度”,怎么回事呢?

医生查看患者后,制定透析方案,血净护士备好物品前往急诊为其做治疗。规范安装预冲管路透析器,低分子抗凝,双接予以开始治疗。治疗至2.5小时,静脉压最高时达到220mmHg(刚上机10分钟时的静脉压130mmHg),这种变化趋势给血净护士传递了哪些信息?让他既紧张又有些许忙乱。

静脉压,也可称回输压力,主要反应从滤器后到静脉针的压力,即血液回熟的阻力大小。

今天的案例最后发现静脉压升高过快,通过盐水冲洗,发现滤器2级凝血,静脉壶3级,为避免更大的失血,随即启动回血程序,这是第一阶段。

技术形态解盘(回输压力的趋势告诉你)(2)

技术形态解盘(回输压力的趋势告诉你)(3)

如何操作?

经请示医生,予以更换管路透析器后重新上机治疗,但此次预冲启动了相对无肝素预冲方法,超滤循环了20分钟。第二阶段开始,继续重新给予低分子抗凝,治疗2小时20分钟时静脉压从上机后的160mmHg上升到了220mmHg,立即启动了回血程序,回血结束后动静脉壶和滤器凝血情况均较前更为严重。较预期提前40分钟终止了透析治疗。

1、第一阶段发生“静脉压高”,体外循环有凝血,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哪些原因会造成凝血:

2、在第二阶段,有了一些调整,如下:

上面简单介绍了第一/二阶段的不同操作,及简单的原因分析。

为何要关注回输压力?

黄美春[1]等研究发现:回输压力值在预测无肝素CRRT血液透析导管堵塞发生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回输压力的数值来判断血液透析导管堵塞情况。

时刻关注回输压力变化趋势,捕捉这一信号,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

第二阶段治疗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从预防与处置来说,还算说得过去,不只为治疗而治疗,以患者为中心,任何治疗不能以牺牲患者损失为代价,保证患者安全,尽最大努力降低伤害也是初心所在。

【设想】如果第二次血流量更高一点、增加抗凝剂量会不会好一些呢?

【扩展】

无肝素治疗还是已判断其有高凝问题即使使用了抗凝剂也要关注下面几点:

1、适当提高血流量。国内研究早已证实,血流速度是影响体外循环凝血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在病人容量允许、导管条件保障、不发生抽吸贴壁的情况下,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当增加血流量以减少血液透析导管堵塞发生,延长运行时间。

2、血小板是血液透析导管发生堵塞的危险因素,操作前可以看看血常规情况。

3、静脉壶液面高度是血液透析管路发生堵塞的危险因素。作为体外循环配套中,护士通过调节静脉壶液面,使回输的血液埋入液面以下形成“气-血”接触面,避免与空气直接接触,是一个重要安全装置,但该处较容易发生凝血。这可能与埋入深度过浅,血液在流出输入端管路时易形成湍流场, 而增加局部血凝块形成可能;埋入深度过深,使静脉壶顶端的血液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这部分血液更加容易发生凝集;而凝聚的血凝块随血液一同流至血液透析导管时就会发生堵塞。

最后,提醒每一位血净人,识别异常信号非常关键,愿各位在血净之路一路生花,平平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