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本枢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十五

道德经中为人处世的四个层次(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1)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缺一不可;为人处世,去伪存真,尊道贵德;职场拼搏,为而不争,金科玉律。这几句话是我对《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理解和领悟。

老子是针对上善之人提出了这七条标准。上讲谈到上善之人贵在具有水的柔韧性,愿意居处低洼处,滋润万物而不争的特性。“上善若水”是第八章的总纲领,“上善若水”如果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善”而非形式上、口号式的“上善”,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修炼身心。因此,老子提出了做“上善若水”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七句话。

这七句话的大意可以这么理解,(上善之人应该做到)选择住处的最佳方式以适合自己为宜;修炼身心使其胸怀像江河一样宽广;待人应仁字当先,信守承诺;精通为政之道;尽其所能发挥长处,做事善于把握时机。这是老子对上善之人的要求。

两千年来,有很多学者注释《道德经》,不同的注释者因其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对这七句话有不同的解读。有学者认为“居善地”是像水那样选择低洼处,也有学者认为“心善渊”是使心胸保持沉静,学习《道德经》可以说千人千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味,一部言简意骇的《道德经》两千多年来让学者、粉丝、接触者爱不释手,玩味于字里行间,彰显《道德经》内在的魅力。

“善”是内在之美

“善”是理解这七句话的关键所在。善的意思有美好、擅长(高明)、姓氏、善良等含义,放入此段中可以理解为“擅长、精通”之意。需要注意的是理解“擅长”一定要理解为本质上、内在性的“擅长”而非形式上的“擅长”。孔子在《论语》中说了一句话,“《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的尽善是本质上的完美,尽美是形式上的完美。大意是韶乐是舜时代的乐曲,因舜帝禅让天下于禹,韶乐从形式到本质都非常完美;武乐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因周武王武力讨伐商纣王得天下,武乐虽然形式很美,本质上却不太完美。七个“善”字是理解此段内涵的重点所在。理解这段话可以拓宽思维,如“居善地”中“地”可以是住处,也可以是职业、职位、名利等利益。

七句话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老子在两千年前就为今人们制定了七项标准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工作,指导我们如何修身直至成为上善之人。哪怕我们穷其一生成不了上善之人,至少我们可以在生活上、工作中、追求事业的道路上把这七句话作为行动指南,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理想。

韵律之美·《道德经》中的《三字经》

《道德经》文字简洁,语言优美,从文学意义看更像一首古体诗。《道德经》许多章节都是四言古体诗,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很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同样也是有着很强的节奏感,堪称《道德经》中的《三字经》。语句对仗工整,惜字如金却又意义隽远。七个善字就像连接浩瀚大海的桥梁把“如何居、大胸怀、守仁义、言必出、倡简政、显特长、何时动”巧妙联结起来,穿越桥梁来到大海彼岸后终成上善之人。

如想了解更多《道德经》的资讯,请关注微信公共号:daodejing-yangbenshu

说明:图片来源于360搜索和百度贴吧(道德经吧)

本文是原创,如有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