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拼音难吗?
如果问一个小学的家长(尤其是低年级的家长),八成的回答是:怎么和我以前学的不一样?孩子怎么就会错呢?我们那个时候不是一学就会了吗?
或许我们曾经也犯过错,只是忘了而已。因为我们现在不需要100%的全对,也没有人会抓住一个拼音错误而横加指责。手机这么智能,输入错了都可以智能纠错变成对的,怎么会觉得自己也犯过同样的错呢?
开学在即,和几个妈妈聊天,都表示应该提前把拼音学一学,因为课上老师的课程压力也大,所以会讲得比较快(不知道“双减”以后的零基础教学会怎么操作)。如果不提前学的话,孩子会学得不扎实。但是纷纷表示,自己不会讲,反正就是那么用。那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理论知识,武装一下自己。
(一)拼音和英语看起来很像。
是的,拼音看起来就是和英语很像。因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拼音”这个东西,古代的注音工具和现代大不一样,比如直音法、反切法。缺点就是对于占有人口比重较大的普通人来说,学习难度大。要知道一个字的发音,要先知道更多别的字的发音才可以拼出要认识的字的发音,多么纠结。
建国后,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减少文盲,语言学家根据拼音文字(比如英语、拉丁语)创造了一套注音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拼音。因为不是自然形成的一套方法,所以规则性较强。为了不增加学习的负担,用尽量少的注音符号表达最多的含义,所以会有一些借用、缩写、合并。也正因为这样,孩子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我们“讲不明白,就这么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让语言学家背锅吧。
别急,哪些地方有借用、合并,哪些地方有缩写,我会在下文提到。
(二)o到底读什么?怎么拼读?
这基本上是每个一年级家长都会说到的问题,o什么时候改了?到底读什么?
我上学的时候,o读uo,就是不标声调的“我”的发音。但其实,o的标准读音本来就是现在的读音,类似orange里面的这个o的发音(咦,说起来挺拗口,我说清楚了吗?),现在才给人家正了名,过了明路。
为啥呢?因为o就是个单元音,它就是这么个读法。至于为何阴差阳错读成了uo,别问我,我也说不清。(斗胆猜测一下,当时发明拼音的语言学家们是否来自祖国各地,受到了自己方言的影响,才留下了这个历史之谜。)所谓单元音,就是发音时口型保持不变。而我们学的o的发音(uo)实际读起来口型是有变化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双元音,现在做了历史性的更正。
教育部给o正了名,好处是在读复韵母ou时,能准确地发出“欧”的音,按照以前uou的读法,也着实难拼出“欧”这个音;坏处就是,bo、po、mo、fo这个音时,还是要恢复成uo,否则拼不出来。
(三)借用、合并
有没有孩子问过e为什么i和u组合在一起的ie和üe,就读成了“耶”和“约”?怎么拼出来的呢?
答案是:根本拼不出来!因为这里的e的发音用国际音标写出来是ê(没想到吧,拼音也有国际音标!),因为长得比较像,而且只有iê和üê这两个复韵母会用到,本着经济的原则,就把这个ê与e合并在一起,也可以说ê借用了e的写法。
同理,还有i的发音,为什么和z、c、s、zh、ch、sh、r放在一起就变成了整体认读,而且发音还发生了变化?
咨、此、丝、织、吃、湿、日这几个字会分别用到z、c、s、zh、ch、sh、r这几个声母,但是韵母的话,z、c、s是一组发音,zh、ch、sh、r是另一组发音(都有各自的国际音标,不信你就仔细品品),如果要为这两组的字单独增加两个韵母,而有这些发音的字本身并不多,那么不符合经济的原则,所以把它们统一合并到i的发音。于是就变成了整体认读,规定就这么读,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四)缩写
缩写主要存在于iu、ui、un这三个复韵母中,和其他声母拼读的时候是缩写,但如果这三个复韵母自成音节的时候,i和u要变成y和w,同时iu=iou、ui=uei、un=uen他们要变回原貌,所以悠、喂、温这三个字的拼音是you、wei、wen。
(五)a、o、e、i、u、ü和y、w
为啥要把这几个最简单的韵母单独拎出来说一下?要注意他们的排序,他们的排序决定了当韵母当中有两个以上的韵母时,应该在哪里标声调。按照降序排列,有a标a,其他不管,以此类推,当排位靠前的韵母出现时,后面的韵母没有标声调的权力。韵母当中也有鄙视链,没想到吧?
还有一点,以i、u、ü开头的音节,i变要成y,而u、ü要变成w,他们不配拥有姓!
而a、o、e开头时不用任何变化,但是要在前面加上隔音符号’,避免和上一音节连读。
以上是我能想到低年级孩子在拼音认读、拼写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
还有一些拼音,因为长得过于相似很容易读错,比如b、d,p、q,除了编写儿歌帮助记忆、时刻提醒以外,能做的就只能“静待花开”了。小睿经过了一年的b、d,p、q不分以后,现在终于能分清了,要给正确的方法以时间。
话说回来,要想要孩子更加准确、快速地掌握拼音,买本注音的绘本阅读始终是王道,多阅读、多练习,一定会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