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国内熟知的亚洲鲤鱼外,在美国自然淡水水域泛滥的“入侵”鱼类中还有一种叫做蓝鲶(blue catfish)的鲶鱼,也叫长鳍真鮰(huí),大型个体可达165厘米,68公斤。
蓝鲶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其间省份包括密苏里、俄亥俄、田纳西和阿肯色的河里。虽然蓝鲶是北美本土鱼种,但却在美国人为干预下,在北美大部分地区泛滥开来,特别是美国东部的切萨皮克湾流域。
在上世纪70年代,蓝鲶作为一种休闲垂钓鱼种被引进到弗吉尼亚州。蓝鲶几乎拥有鲶鱼类鱼种所有的优势基因,适应能力极强、繁殖力惊人,再加上在当地没有啥天敌,蓝鲶开始大量繁殖。
如今,蓝鲶约占切萨皮克湾及其支流鱼类生物总量的70%——总数超过1亿条。一条河里70%的鱼是蓝鲶,人们在当地河流里游泳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撞到蓝鲶,这在我们国内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画圈位置:切萨皮克湾流域
因为蓝鲶的大量繁殖,对美国东部地区的本土生物,诸如蓝蟹等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好在蓝鲶它能吃,所以美国人可以通过吃来压制它们。
因为跟亚洲鲤鱼不同,蓝鲶没有肌间刺,这对于习惯吃白鱼的欧美人来说,自然是一种优质食材,所以在美国多地,比如弗吉尼亚州,蓝鲶引入后不久,就很快成为了当地穷人养家糊口的救命口粮,同时也为促进当地渔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货可以长很大,但是密度太大,直接限制了它们的尺寸
在美国多地,野生蓝鲶不但数量惊人,而且非常容易捕获。简单垂钓,就能在一个小时里钓到一打。渔民用简单的捕捞工具就能捕获大量的蓝鲶,所以,蓝鲶泛滥,也给泛滥地区中低收入的穷苦阶层带来了福音。
穷人没吃的,就去河流捞蓝鲶来贴补家用。小孩吃了能长身体,而且一家人吃得还非常愉快,民间更是出现了多种蓝鲶菜品,简直是一条居家必备的神鱼,承载了很多美国人童年难忘的妈妈味道。
蓝鲶泛滥地区的渔业也被蓝鲶给带活了。在蓝鲶泛滥的“重灾区”切萨皮克州,当地的渔民依靠大量的蓝鲶获得重要的生计。
吃过鮰鱼、江团、黄辣丁的都知道,这类鱼的滋味非常好,蓝鲶也不例外,美国人自然也非常认可这种垂钓手感好,肉又好吃的鱼,所以蓝鲶被美国人大范围引入到全国各地的水库河流中。
鲶鱼在美国很早就有群众基础,在美国本土,特别是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就有大规模的农场鲶鱼养殖业,美国国内的鲶鱼消费市场也非常庞大,所以,蓝鲶在美国泛滥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也确实是一件好事儿,只不过,这件好事儿,却被美国政府用来支持本土鲶鱼养殖业的“骚操作”给搅了。
“拯救”鲶鱼养殖业2016年,美国农业部推出了一项新的主要针对养殖鲶鱼加工业的管制法规,加强了对鲶鱼加工厂的现场检查,以确保本土农场养殖鲶鱼的品质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美国农业部的这个操作出发点肯定是好的,目的是通过规范行业来扶持美国本土的鲶鱼养殖业,以起到帮助本土产品对抗越南和中国的进口鲶鱼的效果,可结果却事与愿违。
美国鲶鱼养殖业并没有捞到啥实质性的好处不说,进口产品通过打“擦边球”依旧充满活力,反倒是原本就处于弱势的美国野生鲶鱼加工业被逼入绝境,导致渔民无处卖鱼,也让“全民吃蓝鲶”的计划搁浅。
在吃鱼上,欧美人跟我们的差别非常大。我们中国人是能吃活的,就不吃死的,能吃热气的,就不吃冷冻的。美国人就非常简单粗暴,啥都不管,只要这鱼是没有刺的鱼排就行。这也是为啥,我国和越南的水产企业出口美国的都是加工好的巴沙鱼片和罗非鱼片,就连鱿鱼也最好是切成鱿鱼圈。
在美国,超市和杂货店卖的都是加工好的冷冻鱼片,餐厅里(非中式餐厅),也很难看到像我们国内那种放养活鱼的大型玻璃鱼缸,毕竟,大部分美国人都没吃活鱼的饮食消费习惯。
无论是美国普通家庭厨房,还是常规餐厅,烹饪鱼类食材,走的基本都是“简单化”路线——原料形式单一、烹饪手法单一和菜品单一。所以美国本土鱼类消费市场的“懒惰”,也给美国本土的水产企业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美国本土养殖鲶鱼的生产成本本就比在越南和中国养殖的成本高,再加上养出来,还得加工成鱼片,高昂的人工成本又给美国鲶鱼“加码”,虽然有本土作战的优势,又有环保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势,但美国国产养殖鲶鱼,还是在跟中国和越南进口鱼片的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
过去十年,美国国内的进口和本土养殖鲶鱼消费市场平均年消费额为3.5亿美元,中国和越南的进口鲶鱼占到总销量的将近一半,疫情的影响也没能改变这种消费格局。进口鲶鱼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价格上。
美国本土养殖鲶鱼片的零售价格在每磅6.5美元,而越南进口巴沙鱼片价格为每磅3美元左右。虽然进口鲶鱼和本土鲶鱼的消费群体多少有一定的分层,但两者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是没跑的,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之下,本土鲶鱼养殖企业陷入用工荒,再叠加餐饮店歇业和普通消费者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哪一个日子好过,再明显不过。
冷冻巴沙鱼片
美国本土鲶鱼养殖业处境艰难,美国政府自然能帮就帮一把。这几年,美国农业部一直在向本土鲶鱼养殖企业采购鱼肉来用于国内的食品援助计划。2020年,美国农业部就送出了金额高达2000万美元的鲶鱼肉片合同,用于国内的食品银行计划。
除了通过“自产自销”来扶持本土企业,美国政府还有通过上文提到的那个针对本土鲶鱼行业的管制法规来提升本土养殖鲶鱼产品的竞争力。
从总体上来说,美国本土鲶鱼养殖企业的出产的鲶鱼制品,跟进口鲶鱼制品相比,品质要高出不少,无论是从环保层面,还是从鱼肉的品质(药物残留等指标)方面上讲。所以美国鲶鱼养殖行业联合组织就游说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加强行业监管水平,来提升本土养殖鲶鱼的竞争力,让Made in America的这个标签更有含金量。
原来美国鲶鱼养殖加工业监管这块,一直是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因为监管相对“粗放”,所以项目运营费用不高,每年也就花纳税人70来万美元。现在,这个项目已经交由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和检验局负责,因为成了“重点”项目,人工等相关成本直线飙升。
农业部现场检查员的工资水平非常高,每小时70美元起步,为此,农业部不得不追加了550万美元的年度经费。
因为这个操作是美国鲶鱼养殖业界自己向政府游说的,所以那些行业龙头企业自然有底气来应对政府的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他们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操作流程方面都或多或少已经达到政府所要求的标准,需要作出整改的空间有限,基本能够轻松应对农业部的检查。
大企业没啥影响,可受苦的,就是那些中小加工企业了,特别是那些专门加工野生蓝鲶的小型加工厂。
野生鲶鱼被“一刀切”我们再回到蓝鲶的话题上来。养殖鲶鱼需要加工以后才能出售,野生鲶鱼也一样。虽然水里有大量的蓝鲶,但渔民想要靠蓝鲶赚钱养家却并不容易。传统渔民除了要每年向州政府支付捕鱼装备和执照费外,还得把鱼卖给鲶鱼加工厂才能赚到钱。
个体垂钓(捕捞)者自产自销一点问题没有,可对美国渔民来说,几百上千斤的鲶鱼可不是随便摆个摊就能卖掉的,而且因为消费习惯不同,渔民也无法直接对接餐饮店和零售商,只能将鱼获卖给加工厂。可偏偏野生鲶鱼加工厂却受到了新法规的波及。
渔民把大量蓝鲶重新放回河里
疫情之下,美国本土养殖鲶鱼企业的日子已经过得非常难了,而野生鲶鱼加工厂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
前文提到的美国养殖鲶鱼的零售价为每磅6.5美元,而如今冷冻的野生蓝鲶鱼片的零售价格则达到每磅20美元甚至更高,超高的价格直接把野生蓝鲶的销路给堵死了。
其实在美国农业部的监管政策下来之前,美国野生蓝鲶鱼的价格就一直高于养殖鲶鱼,而且价格一直在逐年上涨,但在新的监管政策下来以后,野生蓝鲶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涨价这么简单了。
自2016年开始实行的监管,把美国野生鲶鱼加工厂也纳入在内。在疫情影响下的艰难时刻,政府纾困订单一个没有,严格的设施和执行标准却跟老牌养殖鲶鱼企业一样,这直接让美国大部分小型野生鲶鱼加工厂停产或停止接收野生鲶鱼。
要应对新的监管法规,老式的野生蓝鲶加工厂就得投入大量的设备升级改造资金,这对很多加工厂厂主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从2016年开始,美国马里兰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加工厂就不再收购野生鲶鱼,这直接导致很多渔民的生计受到重大影响。渔民不得不把抓到的大量蓝鲶重新放回水里,渔具也收上岸,因为野生蓝鲶卖不出去了。
在美国,野生蓝鲶相关产业因为发展时间短,还没有形成一定实力的产业力量,在政治上,自然无法跟“底蕴深厚”的鲶鱼养殖业相比,所以野生鲶鱼加工业被“误伤”后却始终没有办法自救。
越南巴沙鱼加工厂
在明眼人看来,好好发展野生鲶鱼的捕捞加工业对美国来说,完全是一件利国利民利生态的大好事,但问题却出在了“政治”上。虽然这几年,也有不少政治家出来公开反对农业部的鲶鱼法规,但至今也只有一个马里兰州在去年4月成功推翻了该规定,而且这还经过多方多年努力抗争的结果。
没人吃,蓝鲶谁来控制?因为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效益,所以美国蓝鲶泛滥区,想要通过吃来控制野生蓝鲶的计划宣告失败。
迫于无奈,弗吉尼亚州自2020年起,搞起了“电鱼”的行当。
弗吉尼亚海洋资源委员会每年通过“乐透”形式向社会发放三张年度“电鱼”许可证,获得许可证的就能合法在相关流域展开电鱼作业。作业船只通过设备向河流中释放电流,引起水中生物肌肉痉挛,浮出水面,便于捕捞。当然这种电击的影响是暂时的,不良反应很快就会消失,对河流生态的影响相对可控。
商业电鱼操作现场
虽然这种“电击”作业相对温和,正经科研机构也经常用这种方法进行样本采集等科研工作,但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电鱼行为。在如今几乎得到各国官方一致抵制的电鱼,居然在美国重新合法化,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弗吉尼亚政府的操作也受到了来自包括渔民团体在内的各方联合谴责,只是在现实面前,各州政府也确实拿不出来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蓝鲶问题。
蓝鲶的“失控”让很多美国人感到非常痛心:一边是蓝鲶在河里泛滥,一边还有大量的国人需要接受国家的食物救济度日。
一般在蓝鲶泛滥的地区,通常都是贫困地区,但是尴尬的是,在有些贫困地区,国家用于食物银行计划的食品却是金枪鱼罐头。一个在自然环境中泛滥带来生态危机,一个却是有过度捕捞嫌疑的鱼类。
疫情的爆发,让粮食安全问题重新在美国得到重视,其实,美国国内部分民间组织很早看到了野生蓝鲶在解决美国食品安全危机方面的潜在价值,并且付诸了实践。
最有名的是一个叫“宽网”( Wide Net Project )的项目。早在2012年,宽网项目就与渔民和加工者建立了联系,为社区中心、食品银行和杂货店提供数万磅蓝鲶鱼,以消除饥饿、扩大市场需求和保护环境。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美国的蓝鲶问题,有点魔幻味道,其实,这事儿往小了说也不复杂,也就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果能够解决蓝鲶问题,肯定会让大部分人都受益,但美国现在缺的就是解决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问题的组织或机构。人人都有好处的事儿,肯定得有一个“冤大头”来搞,民间组织只能是陪衬,除了美国政府,还真没人能搞得定。(完)
感谢阅读,喜欢本文就点赞加关注吧!
参考:modern farmer :Expensive Catfish Regulation Fails to Reel In Results
,